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清秋重阳     
白兰 《公民导刊》2013,(11):56-57
<正>清风送爽,又逢重阳,不知不觉中,又迎来菊花盛开的重阳节,遍地黄花,漫山红叶。傲然绽放的菊花,清香入鼻的陈酒,闲庭信步老人的笑声,在街头巷间弥漫,感受这浓浓的秋意,心头涌起深深的思念。正值黄昏岁月的母亲,从记忆中升起生活往景。繁忙的农事跟随二十四节气奔走,一种庄稼催促另一种庄稼,一项农事紧连一项农事。母亲每天下地,风里来雨里去,手拿锄头,身背背篓,地里家里忙个不停。茬茬相接的农事,像镰刀划过麦芒时轻快的挥舞,密密麻  相似文献   

2.
谨卿 《中国减灾》2013,(2X):20-23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是我们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2011年6月,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气如何流传至今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且通过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  相似文献   

3.
<正>"大寒节令送大爱,龙头喜降丰年雪,千户万户曈曈日,十万乌蒙尽开颜"。这是云南鲁甸民众连夜为习近平总书记创作的"大寒"诗。1月19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大寒"的前一天。而正是在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了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的第一站——平均海拔近1700米的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土地上。"有没有房子住?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老人有没有安置?生了病能不能治  相似文献   

4.
王公山 《求索》2008,(3):70-72
孔孟农事观差异主要表现为:孔子轻视农民,不重视农事,孟子却认为“民为责”;孔子没有具体的农事措施,孟子却提出减轻农民负担、均田、安民、税收等具体措施;孔孟农事观差异的历史原因是:春秋以降,华夏民族与外族势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国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民族已经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孔孟农事观虽存差异,但对后世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蒙山"和谐农事协会"就在村民身边,在纠纷发生之初即可介入调解,筑牢村、组平安建设的"桥头堡",把和谐平安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维稳神经末梢奏响和谐曲——"你开车不小心撞坏人家的围墙,应负主要责任。根据现场勘查评估围墙损坏程度,你应该赔偿对方300元。""协会解决问题很公道,我愿意赔。"2014年12月3日,在蒙山县汉豪乡汉豪村罗对组的"和谐农事协会",不到10分钟,就成功调处一起纠纷。近年来,蒙山县把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延伸到最  相似文献   

6.
王晨  赖敏 《中国减灾》2012,(4X):13-13
<正>"二十四节气和气象谚语是中国文化的印记,如果丢失了,是一种让人痛心的损失。"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呼吁,将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修松说,二十四节气和气象谚语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理应申遗。他的申遗理由有三。首先,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它们对指导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在今天,广大农村农民群众还在运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天  相似文献   

7.
美食记忆     
正天气越发地炎热,小儿倾心听着窗外问道,知了一直"知了知了"地叫,是要叫人给它搬风扇吗?童言稚语提醒着我节气的变化,踱到书桌前一翻台历,发现这一日竟是夏至。《礼记》有言:"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我不习惯以阴历计日,但随着年岁渐增,陡然发现,老人们喜爱用阴历,是很有道理的。据说农历中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气候三种现象,所以在现代文明产生前,农事的劳作、气候的观测只能依靠节气来划分。而后,万物仿佛就此被"定调"。"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立夏鹅毛住,  相似文献   

8.
三月的几场细雨,仿佛已经让我们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清明的氛围。初春的乍暖还寒,更是把清明节的清冷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从节气上来说,它是24节气之一。从节日上来说,它是祭祖日。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定价:65.00元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之时,本书顺势推出,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节气不仅跟农业、养生有关,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他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  相似文献   

10.
李乔 《北京观察》2016,(2):68-71
正读史贵在读出新意,所谓"新翻杨柳枝"也。史有宏观、中观、微观,微历史即微观史,亦为隐而幽微之史。闲读微历史,可窥大时代。五谷不分不一定愚蠢"五谷不分",谓分不清稻、黍、稷、麦、菽五种农作物,意指不懂农事。文革中打击知识分子,常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罪之,并强令下乡改造。"五谷不分"源出《论语》荷丈人讥刺孔子语——"四体不勤,五  相似文献   

11.
子荷 《中国减灾》2011,(2X):62-63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亦称踏青节,又叫探春、寻春节。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与"谷雨"之间,为三月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个节气表示春天气候温暖,草木葱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春耕春播。提到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想到扫墓、祭祖、踏青、  相似文献   

12.
许淑瑶 《今日浙江》2021,(23):52-53
"鸣金擂鼓,起大乐.开门放炮,奏细乐."在恢宏庄重的祭祀音乐中,三门祭冬拉开了序幕.在宗族制度盛行、人们聚族而居的浙江三门县,祭冬这一民俗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先人的追思,也寄托了对后人的教诲、对未来的希冀. 2016年,包含三门祭冬习俗在内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相似文献   

13.
<正>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自2014年以来,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为载体,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民声速递·办农事"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民情民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得到群众好评。主要做法是:区、镇人大代表每月回选区走访选民不少于3次,听取选民的意见建议;"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针对人大代表收集汇总的意  相似文献   

14.
立春     
《台声》2018,(5)
正翻了一下日历,发现今年立春早在春节前就悄然降临,浑然不知不觉中。想想那个时刻,台声人正紧锣密鼓地用喜悦之心迎接狗年,尤其是在着力打造一台咱自编自导自演的"辞旧迎新放飞梦想——台声新春联谊会"节目,大家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上至耳顺的编审,下至还在就读的实习生,加点排演,苦中愉乐。这是台声人自己的家园,播种勤劳,收获快乐;耕耘理想,收获幸福。台声人用自己应有的文化人的方式,跟随狗年旺旺之声,迎新春,迎《台声》杂志创刊三十五周年。立春,万物复苏。立春,百花绽放。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立"即"始"。  相似文献   

15.
声音语丝     
《楚天主人》2013,(10):52-52
<正>会议讨论发言,不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疑难问题明白化,把高深问题通俗化,讲点大家都关心、喜欢的家常话。——叶小文企业发展,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质量和竞争力。我们的发展环境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多人认为没有问题。——湖北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改文风"要害在于修政德。如果思想没有变化,仅仅是在修辞表达上做文章,就难保去掉了文件气的官话套话,又来了乡土味的"新八股"。——《人民日报》评论员  相似文献   

16.
<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吃龙鳞饼、理发……一系列习俗令这个身处春天的节日暖意融融。"二月二"是"龙抬头""二月二"起源较早,据说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代,还有"春龙节""春耕节"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一些地方越级上访的问题之所以呈愈演愈烈之势,根源在于一些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本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没有依法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导致矛盾不断累积发酵,进而形成"越级上访——地方政府接回——再越级上访"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以"怒江"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有一个扎心的问题排名很高——"云南怒江那么美,为什么很少游客去?"答案非常简单——行路难。时至今日,这里没有机场、没有铁路、没有水运、没有高速公路,别说普通旅游团,如果没有越野车,自驾游都难以成行。美却闭塞,是怒江州在大众心中的刻板印象。2017年8月,怒江州以"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心和魄力,启动"休克疗法",对丙六公路(国道G219丙中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1月1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深入陶家镇锣鼓洞村,开展"人大代表进农家"活动。在锣鼓洞村举行的院坝会上,代表们与村民围坐在一起,问农事、听民意、解民忧、助农富。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该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将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并督促其落实。  相似文献   

20.
<正>"计生证、返乡农民工优惠证和申领各种农业补贴,这些事情办下来在以往可能需一周或半个月,但现在我在网上办理,敲打几下键盘就完成了申办,效率非常高。"兴业县卖酒镇党州村村民梁家河在谈"农事网办"时赞不绝口。在卖酒镇,和他一样有着同样感受的群众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