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具有民事可诉性,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无论是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主导的企业改制还是企业自主改制,均不改变发生在改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的民事争议属性,也不改变其民事可诉性。因此,发生在改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亦应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
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  相似文献   

3.
合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形式,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合同是确立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这种行为由法律调整,受法律保护,当事人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2)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相似文献   

4.
论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卫红  王广兴 《中外法学》1994,(2):39-42,46
<正> 一、经济合同纠纷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是我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我们在理论上给经济合同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定义:经济合同是具有生产经营能力的民事主体之间,在生产流通领域内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明确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经济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如同无形的锁链,把合同双方当事人联系在一起。除非经过当事人之间协议解除合同,或经合同管理机关或人民法院宣告合同无效,经济合同对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主体和民事诉讼主体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因而公民和法人是基本的民事主体,只有公民和法人才能以民事主体身份从事民事活动,并承担民事责任,非法人组织不能单独构成民事主体并最终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只能附属于公民和法人两大类主体,如非法人组织中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最终由企业法人承担其所负民事责任,非法人  相似文献   

6.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医患关系是否是平等关系是医疗合同能否成立的条件之一。我个人认为医患关系是平等关系(这里的平等关系是指法律地位的平等),理由是:法律地位是由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所决定的。“法律权利与义务,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从性质来看是相对的,如,患方有知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三条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的民法著作和立法文件使用了“民事关系”的概念。一般认为它是指民法调整的对象,即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民法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文化进步,则民事随之以日趋于复杂,而刑事转以减杀,渐近于措而不用之治,民法之不朽,远愈于刑法者,岂无故哉?  相似文献   

10.
所谓合同监督人,是指参与签订合同,并承诺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的人。我国现有法律对合同监督人的法律地位及责任均没有规定,也鲜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实践中的合同监督人则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对合同监督人进行讨论。一、设立监督人的合同类型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也是平等主体之间进行民商事交往的最重要的手段。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合同种类和合同当事人及参与人的千差万别。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要约、承诺双方是合同的基本当事人;担保法规定依…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案件中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应当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它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间因房地产争议而提起的诉讼;属于行政法调整的范围是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房地产的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诉讼。作为房地产民事案件当事人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而作为房地产行政案件的主体双方是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笔者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房地产纠纷来进行具体分析。第一,单位内部公房使用权纠纷。分配公房使用权是单位内部的行政管理行为,职工对单位分房决定有意见,或者单位分房…  相似文献   

12.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但合同关系往往涉及第三人,正确认识合同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对于明确合同当事人和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护其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合同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是规范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也是一种民事活动,鉴定机构在《民法典》具有非营利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相关办案机构与鉴定机构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应当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分编及委托合同章的规定,同时也要遵守鉴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双方的约定。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应当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开展鉴定活动,鉴定项目和内容要符合《民法典》的规定,鉴定过程中应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海口C公司诉海口B公司变更手续费纠纷一案,要确定其诉讼管辖问题,关键在于对双方之间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如果认定双方之间系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法律关系,则本案属专属管辖,依据《民事诉讼法》第34条第(一)项之规定,应由A地法院管辖;如果认定双方之间系别的合同关系,则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4条之规定,应由合同履行地也是被告住所地的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笔者认为,C公司与B公司之间系居间合同关系,本案应由海口市中院管辖,理由如下:一、本案中,C公司与B公司之间订立的合同名称虽为《土地转让合同》,并且双方还约定…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民事合同是确立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合同,主体不同、内容不同、订立方式不同、解决纠纷方式不同等等,两种合同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法律对当事人的保护范围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正确划分合同类型,对不同类型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余中根 《法制与经济》2008,(4):114-114,F0003
教育合同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民事合同,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的主体关系。教育合同理念的提出,是践行教育公平和依法治教的要求。教育合同急需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典型化。  相似文献   

17.
平等的民事主体即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称为经济合同。依照我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和经济合同法律体系的分类,经济合同具体分为: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创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等等。这些具体的合同,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当它们发生纠纷时,除了原则上都要适用《经济合同法》以外,还要依据合同性质适用具体的不同的条例。如购销合同纠纷要适用《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或《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加工承揽合同…  相似文献   

18.
仲裁的经济性与中国仲裁的监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如果说仲裁的公正是仲裁所追求的最大基本价值目标的话,那么经济性应该是仲裁的第二价值。冲突双方实体地位的平等性和争议权利具有的可处分性决定了仲裁的范围只能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①。仲裁制度直接作用于市...  相似文献   

19.
湖南宁海安问:某洗衣粉厂的车间甲(非独立核算单位)和商店乙签订合同,由甲向乙销售散装洗衣粉。甲交货后乙一直未付款。甲所签订的合同有效吗?责任应由谁来承担?本刊法律部答:经济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也就是说,只有合格的民事主体才能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工厂的车间,既不是法人,也不是其他经济组织,只是一个企业法人内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执行法人生产经营活动的部分职能。其无权以自己名义对外进行包括签订…  相似文献   

20.
陈亚 《人民司法》2012,(12):41-44
【裁判要旨】非订立合同的主体根据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条第一款规定以所谓委托人身份介入受托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其先决条件是介入人和所谓受托人之间存在委托关系。没有证据证明订立合同之时委托关系的客观存在和事实可能,仅凭诉讼过程中介入人和所谓受托人双方对委托关系的承认,不足以认定委托关系的成立。委托关系的先决条件不成就,介入合同则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