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理论界关于我国是确立人格权制度还是人身权制度的争议及“人格权、人身权”法律史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乏,结合当今中国民法和侵权法的立法现实,确认中国采取“人身权立法模式”,反思人格权从人身权制度独立出来后的若干理论问题,并且从“人格权、人身权”的区别和联系关系中,探讨应当重构人身权及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体系以及对人身关系调整对象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当今中国人权入宪与和谐社会邮函探讨入手:论证了国内外的宪法精神人权制的不同样式,阐述了人权的本位转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指出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等法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宪法等法律应当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以便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充分人权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作为诉讼行为的自认及诉讼权利的自认权由主体、客体、表示形式和自认特征等所构成。在充分认识自认及自认权的构成和效力的理性基础上 ,立足于现行中国三大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自认及自认权的不同规定和存在的问题 ,剖析和协调它们的共性 ,建议构筑以自认规则为中心的中国自认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 数额原则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首次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所谓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姓名权等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人民法院以调解或裁判的方式,责令侵权人承担非财产性民事责任并支付一定数额赔偿金的制度。由于目前民法通则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只作了原则规定,因此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85年4月实施专利法,至今已有七年多,1992年4月修改的新法对侵权法仅仅小修小改,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什么是专利侵权法诸问题理解仍然难以形成共识,争纷颇大,笔者试从我国专利法入手,认为有必要对专利侵权行为法作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先对专利侵权法的归属和专利侵权纠纷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精神伤害罪确立与惩治不法邪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邪教存在的危害性 ,讨论精神伤害刑事行为及精神损害赔偿 ,建议确立“精神伤害罪”新罪名 ,这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法学的一项新课题。作者从它的历史沿革入手 ,阐释了刑事上精神损害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法律范畴 ;补充说明了精神伤害罪的构成原理和处理精神伤害赔偿的法律技术 ;辩正了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和附带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特点。针对我国刑事立法的缺陷 ,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例 ,提出了惩治精神伤害刑事行为和民事赔偿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贯彻执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理性上正确理解“德治”和“法治”内涵;论述了“法治”和“德治”之间存在着主次之分的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注重“德治”和“法治”的实践操作,优化对从严治党和从严治官的整顿和教育投入,建立对权力独立、有效的循环监督机制,才能取得治国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司法界开展民行检察抗诉权存废之争作为契机,针对现代检察监督制度是否存在理念误区进行反思,运用新的权力观和权力配置原理,否定了借中国审判权独立而排斥外在监督的观念中种种错误法理;论证了权力滥用、司法腐败必须强化包括检察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手段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重要的是,要认真改革现行的司法体制和与之配合的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法官素质和法律人格,遏制错案产生,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将劳动保障的实际工作与理论学术研究工作相结合,从本期起,本刊特辟"论坛"栏目,刊发劳动保障领域具有探索性、前瞻性的新观点、新思维、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自近代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立法把保护人身权制度和保护财产权制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对人身权的保护,既有注重人身财产权利方面的内容,又有加强人身精神权利方面的内容。在精神损害行为法和著作权法中,“精神权利”与“人格权”是同义语。如何保护人身精神权利,可以说在精神损害行为法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属于大陆法系立法体例的台湾民法,用了许多条款制定了保护人格权方面的精神损害行为法。相对来说,台湾地区的精神损害行为法内容比我国民法通则涉及的精神损害行为法内容更为具体、全面。因此,讨论和研究台湾精神损害行为法,对促进海映两岸法律制度的交流,进一步完善大陆的精神损害行为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