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端于西方的民主制是持续300年启蒙运动的一个必然结果.启蒙运动就是人的思想的现代化,是一个思想解放运动.事实上西方历史上的启蒙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的思想自由问题,康德讲过什么是启蒙:启蒙是人力求摆脱因自身原因导致的稚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
郭刚 《理论月刊》2006,4(3):69-71
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主要是在居日期间对西学的传播中形成的,其中西方的进化论、民权说是他启蒙国人的主要思想工具。随着西学的不断传播,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也逐渐成熟,《新民说》就是最为显著的标志。与西方英、法、德等国的“单线式”启蒙运动不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启蒙则是双重性的。近代启蒙思想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变革,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势。  相似文献   

3.
犬儒的生存状态与启蒙理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犬儒式的生存成为人们基本的生存状态的时候,就迫切需要重提启蒙,让启蒙的智慧与勇气帮助人们从自私、犬儒、蒙昧的状态中警醒过来,重建健康的个人、民族的理性。考察康德关于启蒙理性的思考,主要是从理性的私下运用和公开运用两个向度讨论启蒙。首先是“自我启蒙”,每个人都应该要求自己不要让唯利是图的非理性的理性控制自身,尽可能正常、健康、道德地使用我们的理性。其次是制度启蒙,其要点是法与公民的相互启蒙:法给公民以健康运用理性的基础、框架、保障和必要的限定,而公民对法的相信、依靠、服从,以及必要的怀疑,使法得以落实为实在、有效的活法。  相似文献   

4.
资料卡片     
心理不成熟不等于“纯真”神秘的“密封小纸卷”“心理成熟”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层次所能达到的成熟程度。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成熟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智力成熟。人的智力到达一定年龄后,都会积累一些社会和生活经验,无论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比较合理和理智。2.情绪成熟。人的情绪成熟以后,情绪的冲动应该有所减少,较能自我控制情绪,并能及时排除情绪的干扰,理智地处理问题。3.社会化成熟。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即社会化过程。人要通过与周围人的接触,从父母、兄弟姐妹、邻居、老师、同学那里学习怎样与人…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了!它既是反帝爱国运动,又是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它涉及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是思想、观念领域振聋发聩而又影响深远的文化启蒙。所谓文化启蒙,实质上是把“人”从神权至上的中世纪或君权无边的封建等级社会中解放出来,把“人”交还给“人”自身,剥去强加在“人”身上的一系列扭曲人性的文化观念,在显现人性自然的同时彻底背叛神权文化和君权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正是这样的文化启蒙运动。它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上是划时代的,在世界现代史上也是少见的。它终于使…  相似文献   

6.
“五四”及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不仅对新文化是一种启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对现代化也是一种启蒙,给当代中国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所以,我觉得纪念“五四”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卫韦 《前沿》2003,(10):186-188
法国的启蒙运动留给了近代世界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科学和理性。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 ,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无一不贯穿于法国的各个领域 :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甚至法国大革命也深受其影响。法国的理性不再扮演人的天赋能力的角色 ,而是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本位的主旨就是证明理性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被法国人运用到极致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保安员,我们可能经常会碰到比如“你算什么东西”等难听的话语,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做法是“骂不还IZl”。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会恶语相向,又或许会跟对方大打出手,因为他们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就会采取一些不理智的手段,而结果就是不但自己违反了法律,也使得整个保安队伍的形象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戊戌变法”一百周年祭。一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饱经忧息的中华民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已站起来的中国人回首近代历史上这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不仅要认识“戊戌变法”是使中国社会走上向近代化全面转型的真正开端,而且要认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而看清思想启蒙对社会变革的巨大促进作用。为了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本刊推出著名学者李书有的力作《戊戌启蒙思潮再探讨》,作者认为戊戌启蒙思潮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时间的晚生性,中国的启蒙思潮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栅搬来迟,既滞…  相似文献   

10.
穆楣 《中国妇运》2010,(3):41-42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发展资主义经济和掌握国家权力的思想运动,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以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为代表的启蒙大师高举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主张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旗帜,确立了“天赋人权”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12.
田丰 《理论月刊》2013,(2):77-83
《伤逝》是对中国现代启蒙运动深刻的理解与批判。当时的中国启蒙界理解的自由是无历史、无世界的单子主体的虚无———自由意志。在通达单子化的启蒙道路上,爱情是重要的摧毁传统礼俗世界的动力,但也是将被抛弃的中介环节。现代中国启蒙是观念性的启蒙,并非使人独立健全地运用理性,反倒使得生活意义枯竭,涓生和子君的悲剧即是其典型。这种启蒙的本质是虚无主义,最终将人投入虚空,成为"世界"的"过客"。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本文仅就启蒙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运动的主要特点作一些简要的论述,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与中国历史上都有两种启蒙运动,即自由主义的启蒙与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这两种启蒙在欧洲历史上是先后衔接的,在我国历史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则是并列发展的。在我国,这两种启蒙的发展都历经曲折的过程。当今,我们要重新启蒙,重新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必须以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眼光,吸收古今中外各种文明的精华,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启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人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也就是“三纲五常”的五常。“常”是什么意思?常指的是自然状态,就是正常,比如一个人,在他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处于不正常状态,不知道自然规律是什么,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得一些绝症。中国古人认为,仁、义、礼、智、信与人的脏器是有一定对应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既是一场社会革新运动,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本文从其思想启蒙方面,作一概略评述.以纪念戊戌“变法”运动一百周年。“戊戌变法”与启蒙思潮互动“戊戌变法”前的启蒙思潮是为变法提供理论与思想而发动的。启蒙思潮在全国形成一种思潮,与1894年我国在中日甲午战争惨遭失败所引起的民族危机密切相关。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多次被西方列强所战败,是基于中国与西方列强在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已为国人所预料之中;而甲午之战被同受西方列强侵略的东方最小的日本所战败。而且失败之惨重,则是国人所未曾料及的。因此,引起全…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及其批判——兼论阿尔都塞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精神的实质就是寻找现实世界的普遍真理以获得人的现实解放,其关键在于抑制人的本能冲动,磨砺人的理性.启蒙所确立的主体性就是理性,理性是主体的本质.启蒙发轫于理性的自主运用,但理性主义的体系却扼杀了人的现实生命和未来希望,一切都成为必然.启蒙走向自身的背反,其根源在于主客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了“钵中之脑”的幻觉.阿尔都塞把主体性从幻觉中拯救出来,并扭转了哲学的提问方式,“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被逻辑地往前推进为“主体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而阿尔都塞通过揭示主体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批判性地考察了主体所身处的历史处境,这是对主体性的又一次启蒙.  相似文献   

18.
一个成熟的公务员,首先必须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一般情况下,不能自命不凡,对上级的指令动不动就打折扣;遇到“舰艇处于危急时刻,舰长精神崩溃”的时候,也应该理智地从不同角度看看、想想,然后再决定说不说“不”。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问题霍夫曼反驳实践派对列宁的反映论的攻击。他认为:“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哲学核心”,“外部世界的客观独立性是任何人类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有效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复制他必须在外部世界中改变的对象。如果人不能相当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人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反映,就不可能区别、认识,从而改变事物。”而实践派理论“由于否认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它使理智从属于任性和主观主义,使人的实践成为一种神秘的‘神物’,使科学变得完全不可能。”(《马克思主义和实践派理论》,参阅《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6  相似文献   

20.
给自己鼓掌.是自信的体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对自己生命潜能的激发。当然,为自己喝彩,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以为对自我鼓掌是“出风头”.是不稳重、不成熟的表现.因而不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使自己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有的人自我估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拿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的潜意识。这样一来.不但失掉了很多机会,而且给人留下了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印象.自然得不到好评和重用.、到头来,不免发出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叹息.陷入苦闷之中,由此看来,必须学会给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