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浪 《政府法制》2014,(24):12-13
警察与枪是天生的搭档。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枪支可以迅速制止正在实施的犯罪,并有效保护警务人员和在场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过,枪在提高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公众生命安全时,如何避免警察误伤(杀)事件,如何防止枪械过度使用,也是一个极难权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政法学刊》2019,(5):19-24
当前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出社会影响深远、武装程度和突发性增强等特点。相应地,与之相抗衡的反恐作战能力必须得到提升,反恐工作中警察武力应得到提升和应受到重视。我国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律规定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地带,如实战中警察使用武器时暴露出来的难以操作问题,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反恐工作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反恐背景下,修改相关警察使用武器的部分法律规定,保护警察人身安全,确立用枪原则;通过司法解释等形式,明确相关武器使用法律条款的内涵;细化民警使用武器的制度、条件和程序,在实践中建立适应反恐需求的科学管理机制和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3.
崔璨 《法制与社会》2016,(5):283-284
近几年我国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量显著增加。人民警察在日常履行警察职能时,更易遭受到来自于违法犯罪分子的暴力伤害。为了更好的履行警察职能,保护人民群众以及自身的人身安全,警械特别是枪支的使用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关于警察枪支使用的立法缺陷使得警察在实际使用枪支时只能通过自由裁量来判明用枪与否以及怎么用枪,这必将导致关于警察使用枪支中自由裁量权的争议。因此,需要对警察使用枪支的自由裁量权设置标准和原则,尽可能避免警察在使用枪支时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乱用和怠用。  相似文献   

4.
1.警察用枪的特点警察带枪的目的。警察是国家的武装治安力量,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佩带枪支,主要目的是制止犯罪,震慑不法之徒,保障自身安全。警察带枪的时间长,用枪的时间短。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配发枪支的警察因工作需要,常将枪支随身佩带,但是用枪的机会却很少。据资料介绍,美国警察人均27年用一次  相似文献   

5.
2012年1月13日,云南一起警察开枪击毙精神病患者事件成为热门话题。警方称,被击毙者持刀追砍其母,警察先呜枪警告,随后被迫开枪。对此,经历全程的母亲称,她唤两名警察进屋帮岛制服孩子,  相似文献   

6.
“9.1 1”事件震惊了全世界。“9.1 1”后 ,为防止恐怖主义活动 ,各国都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 ,加强了反恐的措施和力度。这些措施对于有效地防范恐怖主义活动 ,起到了有益的和有效的作用 ,但同时 ,也遭致一些来自人权方面的指责 ,认为有些措施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在反恐中 ,如何既有效地打击和防范恐怖主义活动 ;同时又不致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被告人为抢劫而携带枪支并不等于为抢劫而使用枪支,使用枪支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故意向对方显露抢支或开枪射击的行为。但如果行为人毫无针对性地将枪持在手中则不属于使用枪支,而是携带枪支行为。携带枪支而使用的情况实施抢劫,不能认定为持枪抢劫。被告人非法携带、运输枪支,根据重行为吸收轻行为的刑法理论,应以非法运输枪支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和尊重检察机关的公诉权出发,法院只能针对公诉机关的指控来认定,不宜改变指控罪名认定。  相似文献   

8.
杜威  铁铮 《法律与生活》2016,(15):10-14
第一位在美国开枪店的华人 从最初只在报纸、杂志上看各种枪支的精美图片到后来拥有自己的枪店,我在武器零售行业断断续续地走过了十几年岁月.  相似文献   

9.
朱樱 《法制与社会》2014,(2):143-143,15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反恐战争成为国际焦点,特别是布什政府抛出所谓的"预防性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道路上推行单边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法领域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张成 《政法学刊》2014,(2):107-112
传统反恐怖工作多依赖于军队、警察与安全情报机构,因此在职责上侧重于打击和远程防范,并以政府机构作为提供社会安全的主体,组织结构以科层等级制为架构,在反恐工作中充满神秘色彩。但是反恐应对工作与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尤其是后果管理机制上有其相似之处,因此如果将反恐工作流程进行细分,则为社会公众及组织提供了可以参与的机会。目前社会参与反恐的政策上主要有被动宣教、主动支援以及使用非正式武装力量等三种可供选择,并将成为反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李有义 《政法学刊》2007,24(4):102-106
民警开枪射击的法律界限,就是必须遵守比例原则,满足妥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的要求。在警察使用枪支的时候,警察的强制力最容易侵犯到公民的健康自由权和生命权。所以我国必须修订《警察法》,使比例原则法律化,有效规范警察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而且必须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法》,使《条例》这种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从而为民警开枪射击确定法律界限,使警察权和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2.
2016年以来,受到"伊斯兰国"等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对地区反恐合作和反恐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在合作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扩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着合作意愿有限、合作领域受限、合作方式单一、合作机制匮乏等缺陷,亟需整合现有反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因此,美国民众拥有持枪权,该权利一度成为共和国自由的守护神。但是,美国逐渐枪支泛滥成灾,枪害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怀疑私人持枪的正当性,美国民众在对待枪支的态度上逐渐分化。美国多数普通民众是介于"护枪派"和"禁枪派"之间的"限枪派",他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应该加强枪支管理,他们害怕枪支泛滥、痛恨枪害频发,但又不愿意轻易放弃持枪权。美国在枪支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宋海军 《法制与社会》2013,(22):140-141
上个世纪以来,各种国际恐怖主义逐渐兴起,被称为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世界上有案可查的恐怖组织多达1000多个,而行动活跃、破坏力强、影响大的组织也有几十个。进入到21世纪,恐怖主义活动仍然日益猖獗,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危险已经成为了威胁当今社会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我国也受到了国际恐怖势力、邪教恐怖势力的侵犯,因此对恐怖势力的防范与处理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中之重。如何强化基层的反恐能力,从根源上找到解决恐怖主义行为的措施,是反恐行为的关键所在。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地方恐怖主义的发展现状,介绍恐怖主义的特点和危害,接下来对完善基层反恐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讨论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反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淼  孙常平 《政法学刊》2011,28(6):101-104
特殊的任务和使命使反恐基层一线的警察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和职业风险,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源和应激源又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警察,因此探索反恐基层一线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对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效率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反恐情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报形式,对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反恐情报体系是搜集和分析反恐情报的前提与基础.“9·11”事件以后,我国虽初步建立了反恐情报体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存在缺乏专业的反恐情报部门、缺乏专业的反恐数据库、缺乏专业的情报搜集和分析人员以及缺乏情报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借鉴“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其反恐情报体系的改革,我国可以通过建立立体有序的组织构架、建立专业的统一的反恐情报数据库、培养专业的情报人员以及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情报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完善反恐情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雁 《检察风云》2005,(17):28-29
在美国,个人可以依法拥有枪支。这给了他们拥有保护自己的武器的权利,但也制造出不少麻烦。今年6月10日晚间,美国洛杉矶发生一起警匪枪战。34岁的拉丁裔嫌犯潘纳,是一家洗车店的老板。他情绪激动地出现在他位于南洛杉矶市区的家附近,做势要攻击人,警方获报前往处理,企图跟他谈判。潘纳一手抱着他的19个月大的女儿苏丝做人盾,一手开枪扫射。与此同时,洛城警局特勤队开枪反击。在枪林弹雨中父女两双双惨死现场,一名警员也中弹负伤。11日,洛杉矶警察局长布莱顿针对这起枪战表示,警方开枪符合用枪政策,“当有人对着你开枪,你不会就站在那里任人…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无疑是美国反恐斗争的转折点,它打破了美国国土绝对安全的神话,给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国人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重大创伤。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打击可能发生在本土的恐怖袭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反恐保障。其中《美国爱国者法案》是9·11事件后较早被通过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反恐法律,本文将以《美国爱国者法案》为例,介绍9·11事件后美国反恐立法的新特点,并以人权保障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自从"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恐怖活动事件呈大幅度上升的态势,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面临的反恐形势依然很严峻,本文从我国当前的反恐立法和完善我国反恐立法的几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辽宁省共发生涉及军用枪犯罪案件351起(不含丢枪事件91起),破案273起。其中1991年至1995年为发案高峰期,发案最高年度为1992年,立案53起。1996年以后的4年间发案有所下降,最低年度为1999年,立案20起。涉枪犯罪案件,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危害,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隐患。涉及军用枪支犯罪案件的规律和特点在辽宁省10年间发生的涉及军用枪支犯罪案件中,持枪犯罪案件为155起,占总数的44%;盗抢枪支案件164起,占总数的46%;其它非法购买军用枪支、贩枪等案件占总数的10%。丢枪91支,找回39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