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倡议联盟框架(ACF)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公共政策框架被提出以来,大量关于倡议联盟框架的文献试图通过描述政策网络途径如何与政策过程理论相结合,以及通过检验群体动力学怎样影响政策后果来发展政策过程理论。然而,这些先前倡议联盟框架研究文献的局限性迫切要求本项研究开发一些超越当前倡议联盟框架的概念步骤以产生更好的政策过程理论。因此,本文集中于三个问题:(1)分析单位;(2)开发政策过程理论中的集体行动;(3)宏观层次的因素在将政策过程理论应用到不同文化形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倡议联盟框架(ACF)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公共政策框架被提出以来,大量关于倡议联盟框架的文献试图通过描述政策网络途径如何与政策过程理论相结合,以及通过检验群体动力学怎样影响政策后果来发展政策过程理论。然而,这些先前倡议联盟框架研究文献的局限性迫切要求本项研究开发一些超越当前倡议联盟框架的概念步骤以产生更好的政策过程理论。因此,本文集中于三个问题:(1)分析单位;(2)开发政策过程理论中的集体行动;(3)宏观层次的因素在将政策过程理论应用到不同文化形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政策变迁并非只是渐进的过程,重大的政策转变和政策中断也时常发生。以逻辑经验主义为基础的渐进主义模型只强调政策的渐进性变迁,而忽略政策的间断性变迁。建立在库恩科学范式基础上的政策研究不仅关注政策的渐进性变迁,而且也关注政策的间断性变迁。"间断-平衡模型"建立在有限理性决策和制度结构基础上,认为政府政策制定具有稳定性和间断性的特点。该模型有效解释了长期政策稳定过程中伴有偶尔急剧变迁的现象,为长期政策变迁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本文介绍了"间断-平衡模型"的缘起、理论基础、核心观点、解释过程等几个方面,最后对模型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普遍认为,政策执行研究业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将政策执行议题引入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第二阶段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第三阶段从20世纪末延续至今,在这一阶段学界尚未形成有关核心议题与主要理论发现的共识性认知。基于对政策执行研究第三阶段文献的关键词网络分析与内容梳理,本文总结提出这一阶段政策执行研究的核心议题,即"哪些因素导致了政策执行失败的发生"。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国内外研究者们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型为认知基础,沿循"先单一方向、再上下综合、最后由内至外"的逻辑进路,挖掘出五大类可能导致政策执行失败的因素,即政策设计与政策特质、政策执行者个人特质及行动选择、科层结构与制度、央地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因素。这五大因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执行失败解释因素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是无效、过时的旧政策的终止和新政策产生的开始。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学术界对政策终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终结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及促成策略等方面。但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还缺少最关键的各变量间关系的解释,政策终结理论研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少军 《外交评论》2010,27(4):21-26
从学理的角度进行中国对外政策分析,需要合乎逻辑地确定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每一因素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合中国对外政策的实践,对这些因素进行恰当的界定,并对其原理与机制进行深入解释,才能形成一整套基本的理论。这一套理论应该能够为对外政策的决策者提供指导,同时为对外政策的分析者提供框架。  相似文献   

7.
我国横向兼并研究最新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兼并控制一直是西方反垄断的主要内容,随着《反垄断法》的通过,我国也逐步加强对横向兼并行为的反垄断控制,为在实践中更好应用该法,了解相关理论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综观国内相关文献,横向兼并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动机分析、经济效应分析、政策分析等三个部分。相关文献梳理分析表明:国内大部分文献还停留在介绍国外反垄断理论以及经验上,适合我国兼并控制的理论解释的文献还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8.
不同国家和地区尽管政治经济背景、文化传统、城市政治体制千差万别,但城市面临的全球化竞争环境日益趋同。城市政府对增长的追求和对土地市场、城市复兴、大型公共项目等方式的运用日益成为普遍现象,使得城市竞争性政策已主导了城市政治。如何解释城市政治的增长动机,城市政治因素能否和如何影响城市发展型政策以及能否兼顾城市公平成为重要研究议题。基于主要西方国家和部分中国实践的研究,公共选择理论、新马克思主义、新城市政治学和政治激励等理论作出了各自的理论解释。然而面对日益衰落的西方城市政治理论和中国城市政治理论的贫困,系统的比较研究将成为现实的理论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科尔曼提出,社会科学的解释重点应该是社会系统的行为,而对于社会系统行为的解释存在"从宏观到宏观"和"从微观到宏观"两种解释逻辑。"从微观到宏观"的解释逻辑面临着如何从微观向宏观转换的难题,这一难题可以称为"科尔曼难题"。理解政策变迁逻辑,也面临着政策过程中的"科尔曼难题",需要回答微观的政策行动者如何推动了政策变迁这一宏观现象。以"科尔曼难题"作为参照系可以更加清晰地厘清间断—均衡理论的发展轨迹。间断—均衡理论起源于"从宏观到宏观"的解释逻辑,强调政策场所和政策图景对于间断—均衡现象的解释,从而分别发展了"认知摩擦和制度摩擦"、"不成比例信息处理模型"和"注意力分配、随机过程和一般间断假设"等理论,不自觉地回答了科尔曼"从微观到宏观"转换中的三个理论命题。目前,理论演进的最新趋势是从间断—均衡理论向行为公共政策理论跨越,它预示着"科尔曼难题"成为理论自觉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间断—均衡理论是由弗兰克·鲍姆加特纳和布赖恩·琼斯于1990年代提出,他们试图从议程设定理论出发,结合政策图景和政策场所的互动,同时解释政策过程中稳定和变迁问题。与其他政策过程理论相比,间断—均衡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保持内核不变的同时,一直在演进和发展过程之中。这也使得间断—均衡理论的概念性框架没有达成共识,不利于合作研究和持续理论发展。本文试图对间断—均衡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一个整合的框架结构图。通过将认知、过程和制度进行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整合的间断—均衡理论,可以从行为模型、政治制度和政策图景、随机过程、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核心命题、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间断—均衡理论的整合框架的提出,有利于该研究的传播、检验、交流、对话、发展和中国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代耕农"是珠三角农村地区一类特殊的外来群体。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代耕农"为广东农业发展贡献了许多力量,然而其本身的发展却受到经济转型与多方因素的制约。究竟"代耕农"群体生计状况是怎样的?导致他们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珠三角地区341户"代耕农",了解"代耕农"的基本情况、耕地情况、经济和生活状况。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制度性限制、社会排斥理论出发对"代耕农"生存困境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个综合的模型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制度性限制是导致"代耕农"生存困境的核心所在。最后,本文对如何促进"代耕农"群体融入迁入地,共享珠三角发展成果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与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等学派有关制度变迁的解释不同,以奥菲、约翰逊等人为代表的部分新制度主义者在详细阐述后共产主义国家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偶然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苏东剧变后产生的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完全是偶然的。这种偶然性表现在这些国家新掌权者偶然的政策选择上,偶然的政策选择在制度遗产、国家能力和政策顺序等因素的干预作用下,制度变迁以消极型制度设计或积极型制度设计的方式发生。路径偶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方式,也反映了制度变迁研究方法的创新,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文献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文献,包括高等教育的法制建设、财政制度、管理体制等问题,涉及的国别也很多。而这些研究大都是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个或几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略显片面,应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系统考察。总结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的缺失,既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研究角度不同给政策制定部门带来困扰和误导;在国际比较研究中加强关注、考察世界各国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和政策,有助于解决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也可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单极体系的发展趋势始终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学术争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体系制衡能否重现、如何制约美国实力优势以及美国自由霸权秩序能否延续。这些学术争论以及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实践表明,以近代至冷战时期欧洲经验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理论已难以充分解释美国单极体系的走向。为此,有必要尝试更新分析框架,从美国安全等级体系的影响入手分析美国单极体系的发展趋势。安全等级视角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有关美国单极体系发展趋势的理论困惑。  相似文献   

15.
统战理论课程体系是社会主义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统战理论课程体系研究主要是就如何构建统战理论课程体系而展开,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要构建统战理论课程体系?二是统战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或选择哪些内容?三是如何构建统战理论课程体系?对当前社会主义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统战理论课程体系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来实现社会主义学院适应新形势下党外干部教育培训所需要的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固始县大量企业家回乡投资,极大带动了固始当地经济发展,从企业家投资决策的微观层面探究企业家回乡投资决策主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对企业家社会资本、政治关联、人力资本、产业状况、亲情乡情吸引等几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发现这些因素正是企业家回乡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地)城市摊贩监管行动缘何稳定于"模糊性治理"?在理论层面,这个研究问题关乎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选择的机会、内容与新的选择机会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依据"新多源流模型",政策行动选择受到"议题流"、"行动流"和"规则流"等三种政策溪流(即"变量集装箱")的"流向"、"流量"和"水质"等变数的塑造和制约。政策溪流之间的离散或汇聚乃是一连串因果机制相互作用(即"机制串联")的结果。当政策溪流汇流之时,政策行动选择(或变迁)的机会之窗开启。特定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的选定及其稳定,需从政策语境、政策溪流、政策行动的属性(譬如模糊性治理的功能或政策效应)、决策者的意向性以及相关机制串联过程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解释。换言之,为了深刻解释这种独特的政策选择现象与政策稳定现象,有必要综合运用机制性解释与功能性解释。前者着力于变量和因果机制的角度;后者则着力于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即"模糊性治理")所具功能的角度。考虑到行文,本项研究重点进行机制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中国改革的理论解释影响之下,当前的政策研究并没有给予中央政府足够的重视。中央政府极为关键,但是尚未被发掘的作用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创造基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创新其本质是"中央搭台地方唱戏",在这场大规模工程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只不过是其中一环,其职能与作用的凸显完全得益于中央政府在背后保障了这项大规模工程的持续推进。其次是解决地方政府自主决策权所带来的副作用。放权地方政府之后,自主决策权带来的不只是政策创新,还有与之相伴随的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常常导致严重后果,都需要中央政府加以应对。总体来看,中央政府是整个大局中的核心部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给予中央政府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进入 2 0世纪以来 ,公共行政学科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新兴学科 ,出现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 ,领导科学就是公共行政学苑中一枝绽放的奇葩。各国学者针对领导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领导理论 ,对于我们研究公共行政领导有很大的启发。尽管这些领导理论千差万别 ,但目的都是探究如何造就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从研究的角度来看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种是研究领导者应当具有哪些人格特质 ,称为领导特质理论 ;第二种则试图根据个体的行为倾向解释领导 ,称为领导行为理论 ;第三种观点运用权变模型弥补了先前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政府”越来越成为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主题,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称得上“蔚为大观”.比如,2000年至今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将近50万篇,博、硕士论文2万余篇,专著600余本.面对这样一个“老生常谈”但又“常讲常新”的话题,研究者该如何探索自己的研究路径并获得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呢?刘祖云教授的《十大政府范式:现实逻辑与理论解读》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佳的“范本”.这一研究的独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