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准确把握实践主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应努力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历史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哲学究竟是科学知识理论还是政治实践策略,这一直是两条理解哲学的理论致思路向。其实,马克思对此早有清晰的说明,哲学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尤其应该保持其革命性原则———党性原则。而现在成为国内理论热点的后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式),恰恰忽略、弱化乃至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实证科学,并指责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论断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重提马克思的“党性”原则,提倡哲学向政治的回归,来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在这方面,俞吾金的“权力解释学”理论尤其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以后向马克思致敬的礼物即《马克思的幽灵》,在批判福山的同时也解构了马克思.他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幽灵化理解,主张“马克思幽灵化在场”,解构马克思历史唯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马克思的幽灵——批判精神,只像幽灵般凌空飘荡,而不需要付诸实践,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在场化.我们要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警惕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真正的现实和在场化.  相似文献   

4.
刘民复 《团结》2004,(2):10-10,42
三个代表重 “ ” 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 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当今实际相结合的 产物反映了我国最 , 广大人民的共同意 愿反映和体现了当 ,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坚持了马克 ,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显示了马克思主 、 ,义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代表是 。“ ”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慧的结晶它既是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 。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多党合 ,作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 …  相似文献   

5.
罗子俊 《理论导刊》2006,1(10):43-4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对“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发展作了探讨。同时,马克思通过交往实践观的确立,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角度对“世界历史”之谜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和学说,早已随着它的诞生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传遍全世界,但“马克思主义”提法是怎样提出,何时提出的,却经历了一个从贬义词到褒义词的曲折过程。今天,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提法是在马克思去世后开始使用和传播的。而此前,“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却是由马克思的“敌人”最早提出与使用的。最早使用“马克思主义”提法是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当时,国际工人协会发生内部冲突,马克思在协会里的对手,法国社会党人中的一部分反对派,以巴枯宁为首组成“反权威派”,为了反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影响,别有用心地造出了…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马克思正是基于此实现了其思想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实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钥匙。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从实践范畴的历史流变、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内涵、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所面临的中西方论争、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中国化及当代意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发展逻辑进行简要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的新的伟大实践进程中,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实践观的内涵,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惠芬 《党政论坛》2003,(11):12-14
高惠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就三个代表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论证,文章指出,一、继承马克思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与基础;二、继承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华 《理论探讨》2008,3(1):39-42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遭遇多种困境.为此,我国理论界曾经提出三种主张:一是"回到马克思",努力掌握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二是"回到实践",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的前提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三是"重建",恢复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主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而不是针对如何创新"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理论创新.因而,我们强调"信仰意识"、"问题意识"、"原创意识"和"当代意识",要在不断进步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刘晓宇  刘长君 《学理论》2015,(1):22-23,3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与发展的160多年里,其理论和实践已经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但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依然存在,这充分说明了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艰巨性,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在"超学科"上研究与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这对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3)
马克思实践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关键。马克思通过对前人实践观的分析、扬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实践观,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而将实践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来阐述。本文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的来源、主要内容和当代意义来论述马克思实践观思想,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分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否定过往认识的深入,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究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来看待这些困难,使我们意识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切实际”.受到歪曲的“原理”相比这些“原理”最初试图捍卫的洞见而言,要更具有社会影响力.这不仅仅是在教科书层面上,而且还是在马克思的基本哲学观念和原则的阐释层面上,尤其是在人们甚至赋予马克思有一种为“理念”而牺牲的烈士心态上.之所以有这种依附在“理念”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义,是因为人们无法摆脱广为人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行动的二元论倾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所指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存生活,实现自由发展的世界。它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现实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揭示人和生活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兴起学习贯彻‘三州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栏目里,刊载了几位专家学者的文章。 张西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章指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种子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伟大精神支柱呢?这是由以下四个基本因素决定的:第一,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先进性。第二,中国历史文化的吸收性、创造性。第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深刻性、丰富性。第四,中国共产党是富于理论创新精神的党。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重要的一条在于,她很好地坚持了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路。“三个代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影响,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共同构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实践标准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问题,而把生产力标准看作是唯物史观问题,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诚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通常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讲述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生产实践不仅是检验对自然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也是检验人们对社会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死放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为此,“必然要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根据这-精神,理论界对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预言进行了各种探讨,取得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成果。但是,在探讨过程中有些论者立论的根据,是以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来对马克思当年的预言加以检验的,凡被实践证明无法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中实施的,就被视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中,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提,正确认识中国实际是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是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的方法论,首先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其次要对中国实际进行客观、全面的估量和分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客观依据;再次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客观地时待、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大胆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走出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三个误区一是要走出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误区; 二是要走出神化马克思主义的误区;三是走出以主观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冯小敏 《党政论坛》2001,(12):10-13
江 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把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党要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根本源泉何在呢?我认为 ,应该具有 :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始 ,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曾经这样评述 :“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 ,第441页)。“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 ,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列宁…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称其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弄清楚它的阶级基础,正确地评价它的历史作用,对于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一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全集》第二十卷,第401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