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起诉与受理,关系到法院行政诉讼审理程序的正式启动。从原告的角度来看,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起诉行为;从法院的角度来看,则是对原告的起诉审查后,对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起诉是原告行使诉权的行为,而受理则标志着行政审判程序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行政案件的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的司法行为。受理是行政诉讼的必要条件和诉讼程序的开始。行政案件的受理,关系到公民对哪些行政行为有起诉权,人民法院对哪些行政行为有审判权的问题。因此,受理在行政诉讼中有着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相似文献   

3.
起诉与受理是行政诉讼程序的起始阶段。起诉是启动司法审查程序的前提条件 ,与其他诉讼程序一样 ,行政诉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 ,只有在行政相对人起诉后 ,才可能引起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受理是为防止相对人滥用诉权任意起诉而设置的审查程序 ,通过审查相对人的起诉 ,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是否接受相对人的诉讼请求 ,从而判断是否将争议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从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与受理一章的规定可以知道 ,在起诉与受理阶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 ;2 .原告的起诉期限及其延长 ;3.原告起诉条件的设置 ;4.人民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东一家公司与香港一家公司产生纠纷,后者先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广东公司随后也在内地法院起诉,而内地法院予以受理。同在一国,香港法院受理案件在先,内地法院又对案件行使管辖权,是否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颂布以后,最高人民法院指定我省为全国实施行政诉讼法的试点单位之一。一年多来,我省各试点法院积极贯彻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精神,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各试点法院针对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勇于实践,积极摸索,初步积累了一些办案经验。 依法审查立案 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审查立案是人民法院接到原告的诉状后,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受理的程序。各试点法院为了保证原告正确地行使诉讼权利,防止其滥用诉权,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对原告资格、诉讼请求、起诉期限与程序,以及  相似文献   

6.
郭修江 《特区法坛》2002,(70):29-30,32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六章第三十七条至四十二条对行政诉讼立案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些条文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第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7.
陕西李建文问:我因一起行政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收到诉状后的两三个月内没有收到预交的诉讼费,即拒绝受理此案,请问:法院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本刊法律部答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诉讼收费实行由原告预交的制度,即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在决定受理后,应当通知原告在自接到预交诉讼费用通知的次日起7日内预交。根据该《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预交确有困难的,可在预交期内向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8.
刘龙 《人民司法》2012,(20):51-54
【裁判要旨】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对依法属于复议前置的案件,原告未经行政复议,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在原告撤诉后经过复议程序,可以就同一诉讼争议再次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概述(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涵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提起行政诉讼所应具备的条件。原告资格、起诉条件、原告,这三个概念有联系,但含义又不同。起诉条件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所必须符合的条件。《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起诉须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资格、起诉条件、原告三者关系为:原告资格是…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原告资格制度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原告资格制度就是关于原告起诉资格的制度。它是行政诉讼程序的起点,具体是指“什么人可以对行政决定提出申诉.请求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予以补救。”不具备起诉资格的人提出的申诉,法院不能受理。有起诉资格的人不保证必定胜诉。法院受理当事人的诉讼以后,原告是否胜诉,取决于案件的实质内容,原告是否有理和原告的起诉资格无关。它是诉讼法针对原告个人的限制,其目的是防止滥诉。 原告资格制度的确定是由行政行为本身的双重性质决定的。首先,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夏津县任安田问:铁公民于1992年8月IO日被行政机关处罚后,找行政机关及l:级机关一直未果。1993年6月间,此公K才知可以向法院起诉。经请教津帅,该公民Y1995年3jJ提起讨政诉讼。请问:该公民的起诉是*超过起诉期限,法院是否受理。本刊法律部答:.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有三种情况:一是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申请复议并由复议机关作终局裁决的,当事人选择了申请复议,就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二是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2.
立案审查是人民法院接到原告的诉状后,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受理的程序。现就立案审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意见。 立案审查的内容 立案审查是行政诉讼的一个必经程序、第一道工序,是受理案件的重要环节,受理案件必须首先依法进行立案审查。具体地说,人民法院对原告起诉的行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和第四十一条中。行政诉讼法第二条比较直接地规定了原告资格问题,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主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条件。起诉条件和原告资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一定的联系。原告资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在主体上获得法律认可的条件。起诉条件则是指具有原告资格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具备法律认可的所有条件。因此,具有原告资格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法院才有可能受理;而没有原告资格的人即使符合其他起诉条件,法院也…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原告主体资格的法律规定行政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是指什么人可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审查行政行为并作出相应裁判。只有具备这种资格的人,在其起诉的同时符合其他法定条件(如法院受案范围、诉讼期限等)时,才能够启动行政诉讼程序,而不具备资格的人,则不存在启动诉讼程序的可能性。当然,即使启动诉讼程序也不意味着有起诉资格的人必定胜诉,因为是否胜诉取决于案件的实质内容和实体裁判。在何种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才能够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和第四十一条作了规定。第二条规定:“公民、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于 1990年 10月 1日正式施行后 ,便立即出现了一股行政诉讼热 ,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急剧增加 ,作为诉讼代理人参与行政诉讼也就成了律师业务的重要内容。但在该法施行 10年后的今天 ,行政诉讼却显然处于低谷状态 ,一是由于具体行政行为者提高行政行为水平后少“有懈可击” ,二是公民、法人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后极少“触网” ,三是行政诉讼原告胜诉率低导致律师失去代理参与诉讼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低谷状态 ,全方位地开拓律师业务 ,本文试对律师担任原告代理参与诉…  相似文献   

16.
商商 《法学》1990,(12)
《法学》杂志今年第11期刊载了张宏发同志《行政案件的受理应当服从于社会稳定》一文(下称张文),张文通过一个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前,受害人对公安机关给予侵害人的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诉讼的行政争议是否受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该案如果受理将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开展行政诉讼,以及被害人完全可以依法行使企业自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为由,说服了原告,撤回了诉状,从而得出“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行政案件,如果诉讼的结果将明显地不利于保障社会稳定的话,人民法院也可以不予受理”的结论。张文针对特定的案件和特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及特定的时间(即行政诉讼法尚未实施),审理治安行政案件有一定的局限性等情况,从案件审理的社会效果出发,对原告做深入的法制宣传工作,这无疑是可取  相似文献   

17.
谈行政诉讼起诉不加重处罚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3月8日,最高法院颁布了《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第SS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的原则。行政诉讼起诉不加重处罚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因对行政处罚不服被处罚人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一、确立起诉不加重处罚原则的法律依据行政诉讼起诉不加重处罚原则的确立,是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通过10年来的审判实践总结出来的一项主要原则,它具有法律上的理论依据。首先,1989年4月9日颁布的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四)项规定…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活动。它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共同构成了我国司法制度中解决不同性质案件的三大诉讼形式。由于行政诉讼最突出的特点是被告为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因此也被老百姓喻为是一种“民告官”的诉讼制度。一、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之缺陷和弊端(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规定不完善、不科学首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12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侵犯公…  相似文献   

19.
撤诉的概念和性质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第四十八条还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这两条规定可以看出,行政诉讼中的撤诉是行政诉讼原告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以前申请放弃起诉权,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是否准许的诉讼制度。撤诉的内涵包括:原告主动申请撤诉或因违反法定程序被视为撤诉的行为,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准许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从而终结案件的审理。 有些行政诉讼法著作通常认为撤诉是原告在诉讼期间依法放弃诉讼权利的单方行为,即取消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是法律赋予原告的一种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撤诉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原告不服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起诉后,在宣告判决、裁定前,原告向人民法院请求撤回起诉,不再要求通过司法程序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