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嗣同八月初三夜,到袁世凯的住所劝他发动军事政变,是维新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此事,有袁世凯、梁启超和康有为的记载,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称对话在袁世凯和谭嗣同间进行。近年来发现的毕永年的《诡谋直纪》,提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谭嗣同一起到袁世凯处去密谈,而且谈话的主角是康有为。对于此点,有论者认为毕永年的记载,形成于他与康有为交恶以后,叙述中通篇对康有为持贬斥态度,“将夜说袁世凯的举动也归咎于康有为一人,而将亲自往说袁世凯的谭嗣同说成是反对康有为意见的”①。但谭嗣同是一个人到袁世凯的寓所去游说袁世凯的吗…  相似文献   

2.
<正>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结束了"83天皇帝梦"。在重大打击及家族遗传性糖尿病交煎之下,他于1916年6月6日撒手人寰,时年57岁。他死后,留下了两个谜。为什么要葬在安阳?袁世凯死后的两个多月,即1916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祖籍河南项城的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呢?  相似文献   

3.
项城祖籍之旅袁家骝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儿子。在袁克文的四个儿子中,他排行第三,我称他“三伯”。他生于1912年4月5日,是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美籍华人。1973年,他和夫人吴健雄第一次回国探亲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那时周总理称袁家出了三个“家”:祖父(袁世凯)是政治家,父亲(袁克文)是文学家,你(袁家骝)是科学家。现在,袁家后人中又有了共产党员,你们袁家真是一代比一代进步了!为了迎接袁家骝第一次回祖籍项城探亲,河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特意派一负责同志到周口布置接待方案。当时的地委书记找我谈话,叮嘱我:“袁家骝、吴健…  相似文献   

4.
杨度是近代中国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才华横溢,雄辩滔滔,深得袁世凯赏识;他为立宪运动鼓吹奔走,为速开国会呼吁呐喊,受到了时人的尊敬和称赞。但他将做“帝师”及实现“君宪”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发起成立筹安会,受到时人的指责和痛骂。作为袁世凯的高级智囊,杨度与袁世凯有着怎样的交情?他为什么将自己的“君宪”理论寄托于袁世凯?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大叫:“杨度误我!”  相似文献   

5.
1909年初,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养疴"。他后来借助辛亥革命东山再起,学界认为袁被罢官之初即已策划东山再起,与事实不符。1908年慈禧去世后袁世凯确实面临杀身之祸,这对其之后一段时间内的所作所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其以保命为第一要务,不复别作他想。袁世凯洹上三年,其思想并非自始至终都在图谋东山再起,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保命到试图东山再起的过程。三年间的所作所为,多有作秀色彩,这主要体现为建筑景观的命名及楹联、发表洹上垂钓的照片、却馈赠及做诗等,上述举动主要是为了保命而非策划东山再起。袁世凯缘何弃项城而居彰德,主要是由于家庭内部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6.
丁春莉 《传承》2010,(18):72-73
倪嗣冲为袁世凯称帝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政治上,支持解散国会,驱逐国民党议员,重草宪法;思想文化上,请大总统提倡经学教育,为袁世凯称帝造舆论声势;军事上,他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即安武军),成为袁世凯在地方上的有力支持者。可以说,倪嗣冲在袁世凯称帝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袁世凯的忠实追随者。倪嗣冲的态度坚定了袁世凯称帝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张鸣  诸慧菁 《小康》2004,(7):68-70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是因为镇压义和团,杀了不少大师兄、二师兄之类的团民;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却是因他在两广整顿吏治得来。岑春煊做两广总督前后历时三年有余,他"每至一省,必大肆纠弹,上下皆股栗失色"。为了整肃贪污,岑春煊对于所辖文武官弁中的  相似文献   

8.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曾经有人称袁世凯为“窃国大盗”。用今天的眼光衡量,此说不妥。袁世凯摄政不是“窃”的,是孙中山“禅让”的。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伊始就一再表示:大总统这把交椅“非袁莫属”,只要他能想法使清帝逊位,赞成共和,孙即刻让出其位。掌握了大清朝军政大权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已经不甘心再在隆裕太后和宣统小皇帝面前俯首称臣。他想做中华民国大总统,只能赶“孤儿寡母”下台。这对他来讲是轻而易举的事。可他是个沽名钓誉之人,不想背上“乱臣贼子”和“逼宫”的罪名。于是,他的“难兄难弟”便跳将出来…  相似文献   

9.
倪嗣冲与袁世凯称帝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嗣冲为袁世凯称帝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政治上,支持解散国会,驱逐国民党议员,重草宪法;思想文化上,请大总统提倡经学教育,为袁世凯称帝造舆论声势;军事上,他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即安武军),成为袁世凯在地方上的有力支持者.可以说,倪嗣冲在袁世凯称帝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袁世凯的忠实追随者.倪嗣冲的态度坚定了袁世凯称帝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相识相交在川南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年仅29岁的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他率部打北洋军,攻占了泸州,  相似文献   

11.
一 古人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说的是知人之难。古人又说,盖棺论定,一个人死了,就可以给他下结论了。但是也不尽然。 例如,对陈其美的评价。解放后曾因批判蒋介石而批判陈其美,把他说成流氓头子。上世纪80年代,大家为陈其美抱不平。因为陈其美是1916年被袁世凯的特务  相似文献   

12.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出山”史实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辛亥革命史论著在涉及袁世凯1911年10月再度出山的经过时,都提到奕劻曾派徐世昌在10月20日(有的著作为22日)去彰德和袁世凯密商,劝其出山。袁世凯趁机提出了六个条件:1、明年即开国会;2、组织责任内阁;3、宽容参与此次事件诸人;4、解除党禁;5、须委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6、须予以十分充足的军费。并声称六条缺一不可,否则决不出山。那么,徐世昌到底去彰德和袁世凯密商了没有?袁世凯究竟是否  相似文献   

13.
据到去年底的统计,拉丁美洲国家的外债高达三千六百亿美元,占第三世界国家所欠外债的一半。巴西共欠外债一千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最大债务国。其次是墨西哥,欠了九百六十亿美元。拉美国家怎么欠下这样巨额的外债呢?七十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因经济危机,使“资本”过剩。国际垄断资本为了赚取巨额利润,大肆向拉美国家推销贷款。而拉美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正需要大量的钱,便贸然借了外债。西方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春秋》2011,(2):1-1
1912,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其“反共和”、“反民主”倒行逆施愈加猖獗。英勇不屈的山东军民,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袁斗争。山东讨袁护国战争的胜利进行,成为当时全国护国运动中最有生气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直接形成了对袁世凯反动统治的严重威胁,加速了袁世凯的灭亡。  相似文献   

15.
民国之初,黄兴多次举借外债,期间又多次参与反对举借外债的活动。黄兴在外债问题上看似矛盾的言行举止,实际上有着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须不损害国家主权,须适民意、合法律,须利共和、惠民生,国内筹款优先于国外债款。黄兴并不真正反对外债,他所反对的是有损国家权益的外债、反对非法借债、反对用非其当的外债。黄兴这种外债思想,根源于他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但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1915年1月18日 ,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乱之机 ,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一个旨在灭亡中国的秘密文件。该文件共五号21条。主要内容是 :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力 ;二、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为99年 ,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 ;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四、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它国 ;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日本在中国南方部分省份享有筑路、开矿权。5月29日 ,袁世凯除对第五号内容声明“容日后…  相似文献   

17.
大师的底气     
<正>民国建立后,辜鸿铭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身着一袭枣红色的旧马褂、破长衫,瓜皮小帽后面留着一条久不梳理的辫子。他竭力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他狂放古怪,极尽尖刻甚至詈骂的嘴巴,把中国骂了个遍,骂得中国简直没有好人。用他的话说,当时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另一个就是他自己。他首先开骂的是袁世凯,骂他本是一穷措无赖也,"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不仅如此,辜氏还骂过李鸿章、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之后,老练政客和封建遗老抬出黎元洪在先,让位于袁世凯在后,革命的胜利成果逐渐被吞噬殆尽,专制与复辟的黑幕,慢慢地在窒息着新生的民主政权。在这危机四伏的关头,时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的宋教仁试图以《临时约法》遏制袁世凯的权力。他参照西方各国宪法,企图通过立法来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专制,实施权力监督以及司法独立等。对于宋教仁的制度设计,袁世凯心怀恐惧,他私下说:“以暴动手段,来抢夺政权,我倒不怕,以合法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得多了。”1913年的3月20日,上海火车站。准备北上组阁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专制势力的罪…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为何不重用梁启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分子堆里,梁启超的才能无人能及。24岁之时,就名满天下。袁世凯对他的才华,都是敬佩有加。“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12年之后,梁启超在袁世凯函电不断地催促下,回国就任法务次官。袁世凯在梁启超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给予梁启超空前的礼遇。给他住贤良寺——贤良寺那是当年曾国藩、李鸿章做封疆大吏入京时住的地方。给予一个手无寸铁只有一支笔的粱启超这样的礼遇,对于善玩政治的袁世凯来讲,肯定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问时间、地点、条件,片面强调武装斗争“左”的思潮的影响,过去我国史学界对于宋教仁的评价贬多于褒,甚至列举诸如对袁世凯“抱幻想、软弱妥协、把同盟会拉向倒退(指在同盟会的基础上建立国民党——作者)”、“醉心通过议会道路建立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争夺个人权力”等等错误,硬把他描绘成国民党的“右翼”,人为地降低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对此,作者不能已于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