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李晓红 《求索》2008,(5):56-58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我们现实社会之上,而网络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之上。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我们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网络社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伦理是现实社会中的既有伦理还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既有伦理迥异的新的伦理。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而在现实的历史中生成的“社会”概念,已成为考察唯物史观的崭新视角。在《形态》中,通过哲学信仰的清算和对“现实社会”的现实性、实证性和具体性考察,马克思发现了“社会”的“两大起点”,即社会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社会的历史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明了唯物史观这一重大理论发现,并指出唯物史观以方法的革命性为先导,昭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随着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日趋严重,网络社会的治理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也给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从哲学视域看,网络社会既是现实社会的当代创新,也是现实社会的历史延续,是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网络社会是既有科技属性又有人文属性的社会,也是具有行为规范的社会;用道德和法律这两种行为规范来衡量、判断,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已然出现,并呈日趋严重之态势,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势在必然、势在必行;网络行为失范归根到底是行为者即人的失范,网络社会治理所指向的必然是现实的人;在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须遵循网络社会运行律、网络行为演变律、心理引导律和行为规制律,须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正当性等原则,须做到自我控制与社会控制的统一、道德维度与法律维度的联结、技术手段与人文手段的结合,形成治理的作用合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既是思想意见的集散地,又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与现实,无论是舆论场还是社会管理,都正在打通交织,融为一体.中央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把对虚拟社会的管理纳入其中,把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和协调,是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5.
李惠峰  蔡常青 《前沿》2009,(1):35-3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现实和总的特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立足于这个现实提出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虚拟”的哲学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是人类文明的传输和贮存的方式,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实物虚拟、符号虚拟和数字虚拟,是虚拟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和阶段。虚拟不同于现实,并且远离现实,构成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并有可能背离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但虚拟又是对现实的再现和复制,它以现实世界为本原、基础和蓝本,虚拟的内容和整个发展过程,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我终生追求的中国梦。 民族复兴梦也是世界各国的追求和梦。它来自渴望改变社会生活现实的需要,超越社会生活现实的向往和追求,与社会客观生存环境和发展道路相适应,有什么样的国体和政体,就会有什么样的道路和什么样的梦,  相似文献   

8.
田丽 《前沿》2013,(16):56-57
现实的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直接动力,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隐性动力。人的需要必须转化为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阶级斗争、利益等表现形式才能成为显性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08,(4):99-102
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不足是当代中国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启示及我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借助市民社会这一载体,诉诸民众的“同意”,使主流意识形态面向大众日常生活,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产生于现实社会,应用于现实社会。所以,对互联网的管理应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实现依法治网,使互联网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也同样生活在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社会。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管理创新。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将虚拟社会管理纳入社会管理范畴,把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虚拟社会管理的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崭新、重大、紧迫的课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考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东方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儒家思想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面对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儒家思想如何为现实社会、为未来社会服务是当代儒家思想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当前,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对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的继承与创新,应以党的十六大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来考察和认识。十六大前的改革开放阶段,党在继承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十六大后的改革开放新阶段,党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的基础上,创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社会制度变革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14.
马晓军 《前沿》2009,(3):79-82
宗教世俗化是当代宗教的演变趋势,它在现实社会中主要有宗教教义阐释现实化、宗教活动形式简约化、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的管理松散化三种形式。宗教世俗化有利于我们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金家厚 《前沿》2013,(1):121-125
2012年中国社会学围绕当下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从结构与分层、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社会政策等不同视角和面向展开深度研究,产生一些有影响的理论观点。本文对主要研究与观点作简要的回顾,并得出基本结论:社会学研究的背后是对本体论意义上的社会的关怀和建设。一方面,在于充分认识和改造现实的社会世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代性框架下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社会焦虑与不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校在举办干部理论培训班的过程中,学员普遍反映教学的理论内容与现实反差较大。认为教员讲的理论是对的,也无可挑剔,但现实不是那么回事。理论与现实根本对不上号。特别是触及到人们深恶痛绝的腐败等社会热点问题,更感理论与现实反差之大。为提高教学质量和...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系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就是说,市场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以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形式表现出米的。在现实条件下,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持续发展的好方式;社会的持续发展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明确的规范和本质的要求。因此,市场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社会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社会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功劳分配卢家翔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同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诸多差异,从而导致了人们对这一原则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贯彻的问题,存在许...  相似文献   

19.
合理分配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两极分化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可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公平的难要体现。但是,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这种愿望在现实中却在一步步地拉大。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是基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政策、管理制度、知识、技术、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总称。生态文化的目标是倡导健康生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和改善,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