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后的白鲟     
王仲昀 《新民周刊》2022,(33):36-41
白鲟灭绝后有很高的热度,上了几次热搜。这说明除了娱乐明星,水生物种同样可以嘛!至于如何把这种热度真正转化成实质性的保护,需要时间的积累,不会一下实现。在地球生存繁衍已有一亿余年的白鲟,最近一次进入人类视野却是永别。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更新后的报告显示:被誉为“淡水鱼之王”的白鲟“灭绝”。  相似文献   

2.
"不破楼兰终不还!"此刻,这封请战书正静静躺在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的抽屉里。从1月初至今,他已经在医院坚守近3个月了。看着他的请战书,我们进行了一次断断续续近乎碎片式的采访。正值抗击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期,朱同玉忙碌得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细谈,每一次约好了赶过去,没说上几句话,他又急匆匆地跑出去处理事情了。即使电话采访,也是说不了几句就要挂电话。正是如此,让我深深感受到他身上那种对事业执着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江迅 《新民周刊》2012,(14):26-26
你能想象,这样一个硬邦邦的大男人,会抱着满月的儿子唱摇篮曲吗?女人看男人,是一种特殊视角。与男人贴身的女人看这男人,更是一种独特视角。香港候任特首梁振英身边,有两个女人,一是他姐姐,一是他夫人。笔者多次采访梁振英,也采访过他身边的很多人,听听他姐姐和夫人怎么看他。  相似文献   

4.
陈璇  吴雪 《新民周刊》2020,(5):28-29
和老高一样,我们都等待着这一天,作为一名在武汉打拼的普通市民,我爱这座城市,希望武汉好起来,希望我的故事能带给你们力量。我叫陈璇,今年48岁,湖北咸宁市嘉鱼县人,2013年,我和老高从奋斗了17年的中山市,回到了湖北家乡,我在武汉做烘焙工作,老高在嘉鱼县,我们还有一个23岁的儿子,目前在中山某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年到头,一家人团聚的次数很少,今年春节,我本打算开车和老高一起到中山过个团圆年,但事情在1月21日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5.
我心想,先送给武汉的医院,武汉安全了全国就安全了, 再送给各地的医院,医生安全了,我们就安全。要不然,我们戴了口罩也没用。我是80后宁波人,2003年SARS爆发那年,我正好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当时SARS对我的影响并不大,而那一年我就在上海闵行找到一份和手机行业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现在武汉那些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床位紧张,还有不少人拿着被子铺盖在医院输液,等待入院。我去复查时也看到有类似"一床难求"的情况。我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自己吃药加上在家隔离就恢复了。我叫余毅,今年34岁,老家湖北黄冈,现在是武汉的一名装修工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觉得自己是一名轻症患者。不过,由于我在医院检查时人满为患,当时检测手段又没到位,我自始至终没有成为确诊病例,即使我出现了一系列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7.
周婷 《法国研究》2003,(1):181-187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巴特里克@莫迪亚诺)(Patdck Modiano)一九四五年出生于巴黎.母亲是佛来米(Flamande)人,在二战期间从比利时来到巴黎以寻求其演艺事业的发展;父亲则具有犹太与埃及的双重血统,在一次采访中,当莫迪亚诺谈到他的父亲时说到:"在十三岁的某一天,我突然间发现我父亲在外面从事的活动原来一直都是在另外一个身份下进行的,而这个身份却不是我所知道的那个原本应该属于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杨超 《新民周刊》2022,(13):58-59
两年前,人们称武汉为英雄的武汉,现在上海也一样是英雄的上海。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上海——马路空空荡荡,街头鲜有行人。作为一个经常来上海的武汉医生,这次上海之行让我想起两年前的武汉,大家都待在家里,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决心,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武汉人尤其知道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周洁 《新民周刊》2022,(28):F0003-F0003
7月下旬,曾经纵横长江、被称为“水中老虎”的白鲟,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已经灭绝。消息一出,国人无不黯然。《诗经》里的“鲔”,在春秋时期见证了当时祭祀盛况的“中国淡水鱼之王”,何以默默转身游向远古,使今人不复得见?  相似文献   

10.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43):52-57
这既是他“托古改制”的艺术主张,又体现在艺术创造实践之中,为“文人画”的推陈出新明确了方向,令后世画家获益至深。在张大千的晚年,有一次接受采访,说起自己当年在上海的好朋友,《春申旧闻》的作者陈定山曾经不无疑惑地问他:“大千,你怎么老是在临摹仿古?一天到晚就知道学石涛,我真怕你走不出来,找不到个人面貌了。”  相似文献   

11.
十月中旬的一个深夜 ,一位友人在电话里告诉我德沃先生于几天前溘逝于巴黎的寓所 ,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噩耗。因为德沃先生是一位富有才华与激情 ,且年富力强的法国作家 ,因为他还有许多以中国历史文化为题材进行小说创作的计划 ,因为按照我们的约定 ,几天以后 ,即十月二十五日 ,他将来武汉大学法语系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 ,而就在我们准备在武汉迎接他的到来的时候 ,他却离我们而去 ,怎能不令人倍感忧伤和惋惜 ?德沃先生于 1 954年出生于法国香槟省 ,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曾在著名的巴黎大学及国立行政学院学习 ,获得了政治学…  相似文献   

12.
陈林  王煜 《新民周刊》2020,(5):44-45
我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恐惧。但我是一名医务工,同时是一名党员, 我们黄冈的疫情是全国城市里除武汉之外最重的几个之一,这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不去,谁去?必须要坚持,一定要挺住。我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目前的岗位在黄州区的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隔离点。截至2月10日,黄冈是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仅次于武汉和孝感的城市,而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孝感。  相似文献   

13.
也是突然发现,我们的门楣窗帷、院墙楼道,我们的一饭一菜,居然与我们的国家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我家住汉口宝丰路交通小区,从2月中旬小区封闭管理至今,我当志愿者菜篮子分发团"团长"也快满月了。武汉"封城"后的20天,即2月11日,随着防控疫情的需要,主要是实行"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武汉开始封小区。  相似文献   

14.
莫言对你说     
华超超 《新民周刊》2012,(40):28-32
不是我要关注现实问题,而是无法逃离它,在屋子里面蒙头大睡,现实依然存在,现实时刻都在纠正你前进的方向,它在拉着你走。在诺贝尔奖公布前,莫言回到了山东高密。离开北京前,为躲避媒体的采访,他把北京的手机留在了女儿处,和妻子带着外孙女回了高密老家。和去年茅盾文学奖颁发时一样,为避开媒体的采访,莫言让女儿关掉了北京手机,新办...  相似文献   

15.
2020春节前夕,新冠疫情汹汹而来,席卷整个大地,武汉封城,举世瞩目。想起小林一茶的俳句:"我们走在地狱的屋顶,凝望着花朵。"如果掀开无数的屋顶,我们可以收获无数的故事。彼时的武汉,太多离散,而悲戚之中,却还有花朵。《穿过寒冬拥抱你》就是讲这样一个故事:"我去过很多地方,我用拥抱遇到很多的我们。"  相似文献   

16.
尹达  黄祺 《新民周刊》2020,(5):34-35
防护和消毒还是很重视的,每送一次,全车消毒一次。我叫尹达,现在是武汉龙安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司机。我的工作是保险销售,疫情发生之前,我一般每天一早去公司,然后出门拜访客户。如果去的地方比较远,我会顺便接一单滴滴。  相似文献   

17.
应琛 《新民周刊》2012,(20):46-47
我建"西辛庄市"就是圆了农民的"城市梦",农民想当市民,想享受城市的生活啊!在民生医院他的办公室内,李连成脱掉拖鞋,盘坐在沙发上。每当说得兴起时,李连成总会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配合着身体的动作,比划着手势。他还会不时问一下记者,是否听懂了他带着浓重濮阳口音的普通话。采访中,李连成声音震屋、态度诚恳,努力地解释着他心中...  相似文献   

18.
黄政  金姬 《新民周刊》2020,(5):73-75
各地民间对"武汉人"的恐惧和谩骂不忍卒读,恐惧是远比病毒更凶猛的疾病。我是武汉人,毕业来上海已经十多年,在上海落户安家也已七年。因为我和妻子工作较忙,去年夏季开始我父母便从武汉来沪帮忙带小孩。今年1月,父母带着小孩在武汉待了8天。  相似文献   

19.
刘凯 《新民周刊》2020,(9):68-69
她说: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一群最美丽的人,等疫情过去,我要对着小本本认一认,我要带着每一位好好看看武汉的美景。傍晚7点多钟从隔离病房下班出来拿到自己的手机,我吓了一跳,下午和病人一起看夕阳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手机上还显示有好多未接来电,后来我知道其中不少电话是记者打来的。  相似文献   

20.
郭卫 《新民周刊》2020,(8):F0003-F0003
(2020年第7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微博上有网友留言,等待疫情结束,珞珈山樱花开,一定要去大武汉,尝一尝热干面的滋味,喝那家疫情期间为医生提供咖啡的店;登一次黄鹤楼,去东湖畔走走……看了《新民周刊》上期复工专题对浙江的报道,我想到,武汉这两处景点,和我们杭州也颇有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