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超越"主义"成为时代主题,这本身不是问题,也是时代变化之必然。但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固有问题,与当年的意识形态和主义之争一样,在各大文明开始重新建立文明身份认同的同时,又再次引发了"文明歧视"问题,并挑起了广泛的"文明冲突",这就让各种非西方文明不得不起而应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话语权物质论""话语权辩证法""话语权阶级性""话语权权力论",分别从物质生产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层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话语权思想"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保障、掌握话语权与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是政治话语权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物质实践和科学理论作为话语权之源,以"文明基因"为构建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加强阵地意识,勇于捍卫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某些方面曾经存在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但是,要具有问题意识,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当今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就必须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内功",这在根本上就是要聚焦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牢牢掌握解释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社会存在根源和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共同道德"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存在的。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不存在"永恒道德"。鼓吹"永恒道德"的人其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者。"共同道德"与"永恒道德"毫无共同之处,其理论基础不同,对群众的指导也不同。认真应对"永恒道德"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坚决抵制西方"永恒道德",主动宣传人类"共同道德";批判继承中国传统道德的丰富资源,借鉴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应对错误思想的防线。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正当性"与"稳定性"两个层面对"社会统一最合情理基础"这一问题的回答,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表达了一种"后启蒙"的宗教观念:作为对当代社会"合情理多元论"以及宗教复魅现象的回应,这种观念既体现出对处于政教分离原则之核心的自由主义"价值中立性"理论的继承与坚守,也表明了对启蒙自由主义"宗教私人化"观念的批判与反思。罗尔斯的宗教观念对中国社会应对与处理宗教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刻洞见。文中以"虚幻的花朵"隐喻宗教,揭露人在对宗教这一"神圣形象"的膜拜中走向"自我异化"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批判了作为产生宗教的现实世界并以"锁链"为意象揭穿了完成政治解放的"现代国家",非但没有使人走向自由,反而使人从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中挣脱出来后,又再一次陷入到"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泥淖中;最后,在批判宗教和现实的基础上,诠释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指引人走向解放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提问和回答:关于六个“为什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个"为什么",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新事物。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有力地回答了:在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发展,证明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已经对六个"为什么"作出完整而正确的回答。现在重提六个"为什么",是因为:国内外对社会主义的疑问仍然存在,国际上意识形态的斗争仍未停息,国内"资本主义化"论调甚嚣尘上,国内"纯而又纯"理论仍有市场。要做到科学回答,必须做到:要从理论高度解释清楚六个"为什么",要从历史角度重新申明六个"为什么",要从特殊背景明确回答六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界认为,在意识形态概念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是对立的",这实为似是而非的误读。原因在于:一方面,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非仅指"虚假意识",而是具有多重复杂的含义。另一方面,列宁在描述性意义上,以中性的意识形态概念指称为"社会意识形式""统治思想",研究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功用、根源和相对独立性,从而强调意识形态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在否定性意义上,以作为批判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虚假的意识"来界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提出并强化"科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在肯定性意义上,以"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来定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和策略等。澄清这种误读,不仅可以对诸种学术误读进行有力回击,而且有利于充分把握经典作家意识形态概念的精神实质,发挥其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们讨论的大题目是"西方公正观与当代中国",我觉得不加"西方"二字,似乎我们是在贩卖西方的"普世价值",可能会把问题就单纯的意识形态之争,而难以展开学理上的讨论.今日之中国,似乎又回到了"五四"前后,"中西"、"古今"问题二元对立的尖锐格局,迫使学者在此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六个"为什么"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新事物,因为历史上我们很早就面临和提出了这些问题,并且也一直在用理论和事实回答这些问题.重提六个"为什么",是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申,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总结,更是对当前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阶段一些疑惑和杂音的回应与回答,带有极强的时代针对性.因为:国内外对社会主义的疑问仍然存在,国际上意识形态的斗争仍未停息,国内"资本主义化"论调甚嚣尘上,国内"纯而又纯"理论仍有市场.要真正做好反"左"防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继续回答好六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集团性话语,意识形态主要指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社会精神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想体系或观念科学。较之于一般科学意识和一般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意识形态蕴涵着现实利益——激励性、政治主张——合法性和价值诉求——导引性三大内在特质。西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上演的"意识形态终结"问题,本质上属于不同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攻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和形式。面对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三大冲击以及后发现代化进程中由"富"变"强"之历史飞跃所呈现的种种问题,中国当前意识形态博弈面临许多新的时代性特点。新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得到加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精进国家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建设战略;(2)再造社会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3)提升民众层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战略;(4)培植文化安全意义上具有新质内涵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在中国走向"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的新时代,我们如何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的同时,真正重新厘定、认同和安置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人类共同价值,依然是一个理论上尚未得到彻底澄明和澄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宗教"五性"特征是指,中国宗教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国际性、复杂性,在一部分少数民族中还有民族性.实践表明,这"五性"特征的概括,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普遍性,又符合中国宗教的特殊性,是对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关于宗教"五性"特征的提出,有一个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夏宝龙 《今日浙江》2007,(17):10-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一份引导宗教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深刻阐述了宗教和宗教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将"宗教关系"列入5个重大关系之中,强调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宗教问题的高度重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通过对宗教意识形态的批判,阐述了宗教意识形态的派生性和依赖性,并将宗教批判引向政治社会批判。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处理宗教与国家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5.
吴晓蓉 《人民论坛》2010,(9):254-255
梁漱溟"道德代宗教"说认为中国人的家庭伦理生活能够给人以情志方面的安慰勖勉,因而具有宗教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西方社会是由宗教承担的,而在中国是由道德承担的。但"道德代宗教"对于解决当今道德、宗教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难题时,显现出其局限性,梁漱溟的理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之所在。重建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是"新冷战"趋势下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建立新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治理理论与政策,已成为"新冷战"趋势下中国国家安全关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袁小云  许丽平 《求索》2012,(3):110-112
齐泽克作为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继承人,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新场域。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意识,还是一种社会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三种形式。齐泽克把意识形态当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幽灵",把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社会存在",齐泽克的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又存在其难以逾越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郭万超 《人民论坛》2012,(27):72-73
确立"中国道路"的话语权,需破除唯西方发达国家模式是从、唯西方经济学标准教科书是从、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从的三大思维定势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求解中国发展之谜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命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概念也应运而生。中国应对国际  相似文献   

19.
莫岳云  李娜 《湖湘论坛》2014,(2):106-112
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首选。近10年来,高校悄然兴起一股"宗教热",境外宗教势力渗透加剧是一个主要诱因。境外宗教渗透无孔不入,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必须把抵御境外对高校的宗教渗透提高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来认识,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严格校园宗教活动管理,构建起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两种城市化现象凸显出"地势"与城市化中的政治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强调,可延伸至地势学与人类学中"本体论转向"关系之探讨,并从"非认识论相对主义"的视角来理解地势学。以与地势相关的"地势政治学",尤其是"势力"概念为基础,引入"栖居"和"彻底解释",可作为理解地势学的方法论路径。由此,当地势学成为有本体意义的概念时,人类学民族志不再仅是一种"方法"或工具,而是一种集实践、理论和写作表达为一体的综合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