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后癫痫是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的并发症.外伤后癫痫可由颅内出血、凹陷性骨折刺激、脑损伤愈合和继发脑损伤等导致,在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中,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本文收集本鉴定所2009-2010年8150例交通事故中78例颅脑损伤后涉及癫痫的鉴定案例,并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发生部位与癫痫的相关性及鉴定的注意要点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癫痫的法医学鉴定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L 《法医学杂志》2001,17(1):25-27
为了探讨颅脑损伤后癫痫的法医学鉴定要点,对 21例颅脑损伤后癫痫出现发作者进行了现病史、既往史调查,并结合临床脑电图( EEG)及 X线片、 CT片、 MRI片等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现外伤后癫痫常继发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多以晚期发作为主,其发作性质决定于颅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头皮 EEG和 24小时动态 EEG证实有异常癫痫样波存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定性分析。结果提示:外伤性癫痫法医学鉴定必须以掌握外伤史及既往史为基础,结合 EEG、 CT、 MRI等检查方可作出正确鉴定。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癫痫系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大脑神经元的异位过度放电,表现为暂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在法医学鉴定中,鉴别外伤性癫痫与原发性癫痫常较为困难。笔者发现,在外伤性癫痫的法医学鉴定中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missoncom鄄putertomography,ECT)作为辅助手段,可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癫痫(post traumatic epilepsy,PTE)是指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影像学检查可见器质性病变,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脑电波与颅脑损伤部位一致。外伤后癫痫发生率低,案例报道较少,患者易夸大病情,给法医学鉴定增加难度。本文就外伤性癫痫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法医学鉴定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癫痫的法医学评定要点,提出外伤性癫痫的法医学评定依据。方法对100例颅脑损伤后癫痫患者门诊及住院病历,结合临床脑电图(EEG)结果、CT片、MRI片等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GBl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有关颅脑损伤后癫痫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的相关条款规定,Ⅲ级伤残8人,Ⅴ级伤残10人,Ⅶ级伤残22人,Ⅸ级伤残40人,Ⅹ级伤残20人。误工期限、营养期限和护理期限评定结论时间长短差异较大,具有个体化特征。结论外伤后癫痫常继发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其发作特点决定于颅脑外伤的部位和程度,外伤性癫痫法医学鉴定必须以外伤史及既往史为基础,结合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综合癫痫发作类型、频率及药物控制情况作出正确的伤残等级及误工期限、护理期限、营养期限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的类型、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方法  862例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 ,按伤者受伤的不同部位、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合性颅脑损伤 2 76例 ,脑挫伤 192例 ,颅骨骨折 79例 ,颅内出血 91例 ,头皮外伤 2 2 4例 ;主要并发症为脑积水 ( 19例 ,2 2 0 % )、癫痫 ( 16例 ,1 86% )、偏瘫 ( 14例 ,1 62 % )、植物人状态 ( 12例 ,1 3 9% )。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 ,以头部复合性损伤最多见 ,严重的脑挫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 ,并发症的诊断应掌握诊断标准 ,并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7.
Xie Y  Yi XF  Chen XG  Lin X  Guo SF  Wang Q 《法医学杂志》2006,22(4):299-300,302
通过对2例颅脑外伤后假性癫痫的法医鉴定案例的分析,总结假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外伤后假性癫痫发作与外伤性癫痫发作的鉴别要点。其法医学鉴定应结合颅脑外伤的程度、部位、颅内有无后遗病灶及临床发作特点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癫痫在颅脑损伤中都较常见。由于目前法医学资料中对外伤性癫痫的详尽论述较少,临床诊断亦无统一标准。所以,在法医学鉴定时难度较大,对其鉴定结论也容易发生争议,甚至造成错误结论。本人在法医学鉴定中遇到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并就外伤性癫痛的有关问题粗浅地进行探讨,供同道们商榷。资料分析1.一般资料本组8例受检人中,男5例,女3例;10~20岁者占6例,20岁以上者2例。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52岁。所致颅脑损伤:车祸5例,夫妻斗殴1例,互殴2例。2.颅脑损伤的类型及部位8例中,开放性颅脑损伤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例。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昏迷时间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ADL)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常州市德安医院司法鉴定所及苏州大学司法鉴定所颅脑损伤被鉴定人281例,详细记录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否手术治疗、是否为多发伤;同时应用SDSS量表及ADL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CS评分与颅脑损伤6个月后SDSS值低度相关,与ADL值中度相关;昏迷时间与颅脑损伤6个月后SDSS值低度相关,与ADL高度相关。结论 GCS评分及昏迷时间与颅脑损伤后ADL值、SDSS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颅脑损伤司法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在交通事故中较常遇见,仅次于四肢损伤。由于损伤的部位重要,故其损伤后致残率及致残程度通常高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损伤。颅脑损伤可致智力缺损及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国内外精神病学界、心理学界、神经内外科学界和法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收集了66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缺损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上述后遗症与颅脑损伤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颅脑损伤后智力评估方法等问题提出意见。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案例均来源于本所法医学损伤伤残鉴定中心2004年1月至2005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方法运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对396例因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对颅脑损伤程度分级,并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进行评定。结果器质性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为34.6%,中度及重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为34.9%和49.5%,明显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的18.7%(P0.05)。轻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者在神经质、外向性及顺同性上与无人格障碍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者在神经质、外向性、顺同性及严谨性上与无人格障碍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者的顺同性及严谨性分数明显低于轻度颅脑损伤人格障碍者,重度颅脑损伤者较轻度颅脑损伤者具有更低的外向性分数。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器质性人格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对后者的临床特征也会产生影响,对于法医精神病鉴定具有一定的提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 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是指在交通事故中颅脑遭受直接或间接外伤后,所产生的各种精神障碍。该类案例在法医学评残鉴定中较为常见。本文作者对1996年8月至2000年8月鉴定的19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伤残程度评定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 ,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 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97例颅脑损伤中有 1 6 2例出现人格改变 ,占 82 3% ;其中在 1 1 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 ,有 98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86 7% ;其中衰弱型人格改变与攻击型人格改变之比为 6 3:35 ;在 84例轻微颅脑损伤病例中 ,有 6 4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76 2 %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4 0 :2 4 ;2 3例女性患者有 1 7例出现人格改变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1 3:4。结论 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轻微颅脑损伤所引起的严重攻击型人格改变是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的特殊课题  相似文献   

14.
Pan HF  Wang Y  Chen XG  Yang J  Li L  Peng Q  Wang W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4,20(4):205-207,F003
目的为探讨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理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15,30min,1,3,6,12h,1,4,7,14d以及正常对照组与手术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等部位Fas-L的表达。结果发现伤后1hFas-L开始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出现表达,随时间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伤后3hFas-L表达显著增加,伤后12h达高峰,损伤4d后Fas-L表达逐渐减弱,14d基本恢复正常。本研究证明,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不仅出现于脑损伤邻近,在远离损伤部位的脑组织亦有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发生。结论Fas-L表达可望为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根据Fas-L阳性表达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为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颅脑损伤被鉴定人501例,详细记录其伤前情况、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式、教育程度,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被鉴定人进行测验,统计损伤部位及程度与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度颅脑损伤组各损伤部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颅脑损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其他脑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额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颞叶损伤间Barthel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损伤与颞叶损伤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各颅脑损伤部位的Barthel指数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部位与Barthel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分析判断颅脑损伤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Zhou XR  Fan LH  Yang XP 《法医学杂志》2010,26(6):428-43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特点和原因。方法对95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动态姿势图检查,将其测试结果与正常值比较;并按照原发颅脑损伤程度和是否伴有听力障碍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测试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平衡总分较正常值低,对视觉和前庭觉等信息的利用能力下降,以前庭觉下降明显;原发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听力下降对姿势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结论不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差,对环境的反应与适应能力下降,可能与外周前庭器官及平衡中枢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颅脑损伤中有162例出现人格改变,占82.3%;其中在11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有98例伴有人格改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2例颅脑损伤伤者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诊断按照病史资料和颅脑CT/MRI确定;精神障碍按照CCMD-Ⅱ-R、CCMD-3及龚氏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WAIS-RC)确定;伤残程度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以脑震荡后综合征居首位(26.2%),其次是遗忘综合征(21.4%)、神经症(16.6%)等。精神障碍以脑伤的低伤残等级多见(Ⅹ级52.4%,Ⅷ级14.3%,Ⅶ级19.0%),但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器质性损伤(脑挫裂伤54.8%,脑干损伤16.7%);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功能性损伤,其中脑震荡占21.4%,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智力缺损多见于脑器质性损伤(P<0.05),80.6%分布于脑伤的Ⅹ级、Ⅷ级和Ⅶ级(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及智力缺损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类型、性质有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  相似文献   

19.
轻型颅脑损伤ABR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轻型颅脑损伤的电生理学指标 ,为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提供依据。 方法 对相关病例进行脑干诱发电位 (ABR)的动态观察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 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 48小时ABR的检测 ,显示主要异常表现为I-III峰间潜伏期的延长 ,说明此类损伤可造成脑干的功能紊乱。同时通过对其中 40例进行ABR追踪检测 ,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受伤三个月后脑功能状态恢复正常。 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ABR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 ,提示可作为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的客观依据 ,应引起关注并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成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事故处理大队提供的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的255名存活者为研究对象,在颅脑损伤治疗终结后进行智商测验、记忆商测验、SCID -I评估、PDQC和SCICP评估、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完成人口学资料的收集。依据CCMD-3诊断标准中有关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结果 255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罹患各类精神障碍者共185例,发生率为 72.5%。与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相关的因素有:患者的文化程度低、脑挫裂伤、脑损伤程度重、左额叶和左颞叶损伤、多脑叶联合损伤及BEAM异常程度重。结论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文化程度、颅脑损伤的性质、程度、部位及多脑叶联合损伤等因素对精神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