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致经历了稳步推行、曲折发展、全面倒退、恢复完善四个时期。这一过程呈现出"两头好,中间差"的总体趋势。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 ,能够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注重对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认为,民族矛盾问题长期存在,情况复杂且影响巨大,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矛盾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把民族平等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民族政策的立足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起来,这是我们政策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政党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就是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为指导,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它是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然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优点和特点,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已经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在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中,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显示了独特的政党功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民主党派在毕节试验区实践说明,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一党训政制度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建国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共同富裕思想的伟大创新,开创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境界.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习近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把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把共同富裕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联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和对共同富裕的目标规划,创造性地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纳入到实现共同富裕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作出了创新性的理解,并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将推动分配实践实现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7.
采取何种形式的政治发展道路,对一国的国家建构和政治稳定有重大影响。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西方多党竞争式的民主政体与国家建构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聚居型多民族国家内部民主化过程常伴随着民族分离问题的产生或恶化,甚至国家分裂。而同为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则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并契合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民主模式。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两大任务有效统一起来,避免了政治动荡和国家分裂,为后发多民族国家民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两大成果,丰富、拓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端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之中,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通过长期政治实践找到的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尺度,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在政治发展的目的上,科学发展观主...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来处理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成功政策。中共“二大”到“九·一八”事变前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萌芽期 ,带有明显的苏俄经验的痕迹 ;“九·一八”事变后 ,在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动 ,特别是对中国少数民族发生的巨大变化的科学分析中 ,中共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逐渐形成并走上成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是不能有任何懈怠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智慧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过程.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思维范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领域的实践诠释.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苏联体制模式的借鉴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建立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根据时代条件和我国实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借鉴并选择了苏联的体制模式。这一借鉴和选择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决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抉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开端。毛泽东对苏联体制模式的深刻分析和反思借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就抓住了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综观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就是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获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特点、发展前景及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需要从总结实践经验入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获得规律性认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俞新天 《国际展望》2011,(4):I0001-I000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随后又领导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实现了中国的崛起。成功的重要根源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然后又发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中国航船越过激流险滩,克服艰难曲折,不断驶向胜利的前方。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凝聚民族价值共识提出的战略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则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不仅体现在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建设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当前理论界流行的法治理论进行反思和总结。当代中国以个体权利保障为核心的传统法治理论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需要,亟待建构一种使共同体价值和个体价值相互融合的新的价值观念,以更好地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改革与科学发展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3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全面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30年。在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党一方面坚持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适应实际国情与时代特征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奋力开拓,不断地提出新观点、创造新形式。因此,我们党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成就、伟大创新与根本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对3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制度成就的全面总结。这意味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不仅开辟了一条道路,创立了一个理论体系,而且形成了一项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30年奋斗的实践结晶和历史成就,是中国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突出贡献和伟大创新,也是当代中国继续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自党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科学、严谨、明确地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中国的法治建设,既要遵循法治的共性和实质,又要尊重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当前,民族主义思潮和一些地方出现的民族分裂活动等,给民族团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民族团结的"法治思维",在政治上着重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从而有效地促进民族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同,使得56个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科学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90年发展历程中作出的三次决定中国发展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选择,并在历史选择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这三次选择和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符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民众对中国道路的自觉认同与恒久自信。伴随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部分民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认同、建设绩效认同、制度认同和主导价值观认同方面遭遇了困境。要凝聚社会共识,增强道路认同,迫切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动民主政治、执政伦理、社会公正、中国精神的建设与弘扬,以提升民众对中国走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自信、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自信、走改革创新民族自强道路的自信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