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因专利保护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专利保护制度是法学界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从基因技术的可专利性、基因专利申请实质审查、基因专利的归属三方面展开分析,分别论述了是否应给予基因技术以专利保护、如何审查基因专利申请、以及基因专利权归属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因技术的发展无法做到绝对的技术中立,对基因技术授予专利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授予基因专利,虽然在授予基因专利的条件上,就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上的要求更高,但是依旧有大量基因技术取得专利权。反对基因技术授予专利权者从法律伦理、公共健康的角度对其提出质疑,这些质疑也在影响着法院在对是否授予基因专利上的判断。如何对基因专利实现既保护又减少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依旧是个待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基因科技发展对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环境权与发展权等人权保护都已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种双重影响的原因是多种的,包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研究者的科研自由、基因技术引发的平等主体间的权利冲突、基因技术引发的私人权利和公共利益的冲突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对基因技术进行法律调整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基因技术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因技术法中应当坚持“基因技术利用的风险预防原则”、“基因技术研究、开发的准入原则”、“基因技术商业转让的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保护基因所有者或支配者的合法权益原则”及“基因技术开发的国际合作原则”五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专利保护的实际效果不仅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程度,还与执法强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随着中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的专利相关法规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本文在既有GP指数基础上引入专利执法强度的概念,以每5万人所占律师比例、人均GDP、专利有效数/专利申请数和专利侵权结案率作为测定专利保护强度中执法力度的指标,经过本文的专利保护强度的测定得出中国专利的执法强度约为0.57左右,在专利法规已与国外专利大国差距不大时,更需要提升的是执法强度,藉以构建良好的专利市场环境,才能显著提升中国专利保护的效果。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在专利相关法规修法之后短期会呈现较高的专利保护强度。  相似文献   

6.
基因权的法律性质是基因权研究的基本课题.基因权是民事权利,但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基因权升格为宪法权创造了条件.基因权作为宪法权利更有利于基因权保护,但在实践中基因权上升为基本权利尚需一定条件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垄断问题备受关注而具体规制方法尚处于探索之中的情况下,极具挑战性的专利联营反竞争审查问题,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各国知识产权垄断评估与认定中所共同面临的难题.2008年生效的我国《反垄断法》,虽然原则上规定包括以专利联营方式实施的各种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应受”该法规制,但同样未能提供“如何”规制专利联营垄断的具体规则.针对专利联营的自身特点及运行规律,系统构建专利联营反竞争审查的具体分析模式,是推进专利联营领域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该分析模式包括体现专利联营竞争影响特殊性的四个维度:一是以控制专利联营中无效专利为主旨的专利效力审查;二是以控制专利联营中替代性专利为主旨的专利性质审查;三是以控制联营成员间联合限制为主旨的内部行为审查;四是以控制专利联营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主旨的对外许可行为审查.  相似文献   

8.
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直至该专利获得授权前,专利申请人并不享有真正的专利权,而仅享有一定的临时保护期。我国现行专利制度框架下,临时保护制度存在法律条文表述过于宽泛、立法考量不够细致、司法实践适用困难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临时保护期"适当费用"的确定标准过于单一、临时保护范围的具体判定无据可循、后续实施行为的有条件免责存在适用难题。考察域外国家关于专利临时保护的法律规定,客观评价我国专利临时保护制度的现存问题,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仍然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完善我国的专利临时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对专利联盟的反垄断法审查应当适用“个案审查与效果评估”的基本原则,专利联盟合法性要件包括有效专利、互补性专利、必要性专利、独立专家判断以及确定的限制范围。专利联盟的反垄断审查主要包括卡特尔管制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禁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基因伦理的三次争论,认为产生争论的根源在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通过争论,从两个方面加强了两种文化的对话,一是反思基因技术功能正负效应,呼唤生命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反思基因技术的伦理本质,探讨基因技术与伦理的互动关系.基因伦理的兴起,是解答基因技术伦理问题的尝试,也是人类自觉避免基因技术负面效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专利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专利的所有权上,而是体现在专利的实施、转化等运作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上。如果仅仅获得了专利的所有权而不去转化、实施,则无疑是对专利资产的一种浪费。截至2012年,我国个人专利技术转化率还不到5%;高校的专利转化率也只有5%;专利技术实施率仅为0.29%。转化障碍的状况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立法不足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我国亟须加快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方面的立法建设,为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专利法中的专利标示规则散见于其《专利法》及有代表性的判例之中。美国专利法规定了专利权利人和被许可人的专利标示义务,标示义务及于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实质性总体”标准、替代性标准(alternative marking provisions)、“足够清晰的纽带”(the sufficiently clear nexus)标准是专利标示是否合法的判断标准。美国专利法还规定了专利权人实施不当标示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则。  相似文献   

13.
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与侵犯专利权行为、冒充专利行为相互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的难题。在利益平衡的理念下,以社会公众利益为视角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进行重新解读:假冒他人专利与侵犯专利权之间是互相排斥的,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二者应做一体化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专利申请权是权利人就某项尚未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在多部法律法规中出现,但对于专利申请权的含义却没有明确的界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申请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利申请权内容丰富,既有程序性权利,也有实体性权利。  相似文献   

15.
《刑法》分则中对“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规定十分笼统,使该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有诸多争议。假冒他人专利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其实质则在于将一项不享有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冒充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因此,假冒他人专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谋利为目的,在自己制造和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专利权人专用的专利标记或专利号,或将自己使用的方法冒充他人的专利方法的行为,据此,该罪区别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在专利权保护期间擅自实施其专利的专利侵权行为;区别于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为专利产品、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为专利方法的冒充专利的行为;以及区别于引发专利权归属之争的骗取专利权的行为。现行《刑法》对“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规定在文字和功能两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应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冒充专利的行为、亲告罪的设置等方面作修改,以期专利权刑法保护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tility model patent applications have been growing, yet the patent effective amount has not been keeping the same pace.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ineffective utility model patents. For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effective patent inform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finds that most of the ineffective utility model patents are abnormal ineffective patents. Further detailed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oot cause for the result is the low quality of the authorized utility model patent. The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authorized quality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is the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patent. The defects in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patent are the major obstacle to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at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with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 draws lessons from them,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专利保护范围的扩展,专利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分析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各种经济影响及专利制度改革的可能方向,可为未来的专利系统改革指出一些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是专利代理制度改革元年,从专利代理人跨越到专利代理师,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其背后凸显的是专利代理师制度改革的法律逻辑,对专利代理活动的规范,解决专利代理实务问题,特别是专利代理师制度与律师制度"双资格"问题的探讨。通过域外专利代理制度的横向比较,借鉴有益经验,从法律思维角度出发,对我国专利代理师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显,尤其是专利权,已然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专利工作的开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关于专利的研究也正在不断的深入,然而,我国企业专利权的保护仍存在诸如缺乏专利意识、专利技术含量不高、缺少专利战略等问题,我国应从增强企业内部专利权保护、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含量、完善专利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强我国专利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