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力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理论中对政府角色经典演绎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治理新常态下所呈现出的诸多特征,进而提出地方政府角色历时性变革的时代命题。详细阐述地方政府在依法治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集体行动网络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战略举措中重新审视自身角色的理性逻辑。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存量改革、完善制度安排和加快社会培育等方面寻求角色转型的现实路径,以建立更具现代化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部署。习近平关于"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系列讲话,系统阐述并构建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新时期,必须准确理解、深刻认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思想,全面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法治,或者说是法治的现代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制化,这样的历史任务自然落到了作为权力机关、立法机关的人大肩上。所以,人大应该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主题,以推动国家治理法制化为主线来加快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当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立体的现代化《同舟共进》: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您看来,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过程中,基层治理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肖滨: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落实到地方,就是要实现地方治理的现代化,或者说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反映的就是这样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警务现代化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外在表现,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作用。警务现代化具有信息化、人本化、法治化、指标化、科技化等特征。构建警务现代化,应加强顶层设计,踏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取学军事现代化,推进警务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为引导,以科技作支撑,构建集约高效型警务。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9,(17)
<正>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是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邳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共空间治理为突破点,实现治理方式变革,探索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县域实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体制改革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加速器,政治开放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源。执政党执政水平的提升,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建构,市场、社会与公民等内生力量的激活,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所做的重要的实践探索。而以能力培植为目标取向,以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为驱动机制,以政府主导和精英参与为组织模式,采取非均衡的增量推进策略,增强治理体系的回应性,则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4,(1)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反腐倡廉建设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纪检监察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和国情实际,批判借鉴现代化国家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以法治反腐为核心,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陈志扬 《群众》2014,(1):52-5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反腐倡廉建设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纪检监察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和同情实际,批判借鉴现代化国家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以法治反腐为核心,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反腐侣廉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现代化总进程的题中之义,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治理是灵魂,现实是动力,制度是支撑,协同是保障。必须以制度为基本框架,以人民为价值导向,以党的领导为坚强核心,以依法治国为重要保障,以全球治理为责任担当,方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改革的总目标,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领域,是国家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面临诸多困境,有很大难度,特别是部门利益化正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更新价值理念为前提,以转变职能为引领,优化机构设置,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推进,并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为标志,确立了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形态。邻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末启动了以"政治主导"为核心的行政改革,延续至今,强化了以内阁为中心的"国家统治"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动。我国的国家治理改革晚于日本,但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提出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政策建议,以构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共产党在缔造新型现代国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形成了政党与国家相互嵌入、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协同推进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性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之间的相互促进为内在机理;以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执政能力和全面从严治党能力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统筹规划功能、系统推进功能和激励凝聚功能为互构联结的整体呈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同向同行的价值目标。三者共同彰显了中国特色治理框架下的独特互动逻辑。  相似文献   

15.
一个健康有序的现代国家必然是在具有自身精神标识的价值引领下开启现代化征程的,软实力的支撑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必需的逻辑前提。软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价值观的较量。以社会主义为根基和以人民群众为旨归的本质特征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倚重的一种软实力。它从实现价值整合、凝聚价值共识、巩固执政地位等层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着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契合性启示人们,应通过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主导地位、提供坚实的硬化条件、植根于雄厚的民族精神、强化价值自信等路径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政治设计和独特安排。推动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科学认识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性质定位,深刻把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制度优势、超脱组织优势、良好功能优势,不断强化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履职,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制度功能,不断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从而为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磅礴力量、科学条件和精准效能。  相似文献   

17.
管新华  汪旻艳 《群众》2020,(2):11-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效率是对单纯数量关系的衡量,效能则是人们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效果。对治理效能的评估可以围绕主体和问题两大维度展开。政党、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是治理的主体,不同的主体有各自的角色、定位、职责和目标,治理效能就是评价各个主体有没有按照既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行为,并且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以"善治"为目标的现代国家治理,其理论根基是建立在国家与公民、政治共同体与个体之间关系基础上的。作为一个"动力概念",公民身份的理论意蕴体现在对个体与共同体、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关照,因此能够作为考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视角。在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主体与结构上遵循"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协同合作治理"逻辑;在治理机制与方式上遵循"公共理性、民主协商与法治化治理"逻辑;在治理效果与评估上遵循"实现正义的政治社会秩序,共享发展成果"逻辑。遵循以上逻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在于以公民本位的多中心治理为理路完善国家治理格局;以公民身份权利深化拓展为目标构筑国家治理体系;以决策中的民主协商实践为依托优化国家治理机制;以推进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为导向改进国家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其中之一。学界围绕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本文力图全面反映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和不足之处。今后还应深化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理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的主体、实现领域和实现原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要求。在法治语境下,行政审判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治理创新中,行政审判需要发挥参与者、推动者、促进者的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