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坚持和谐社会的理想价值取向,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摆脱平均主义和同步富裕的幻想,通过先富、后富、共富的相继协调和波浪式发展,使中国社会发展到摆脱贫穷、实现温饱和总体小康的新阶段,为和谐社会创造了现实的物质条件;同时为了避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和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在社会财富流向的过大差距,强调通过各项政策设计避免过度的贫富差距,加快和谐社会的实现步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执政能力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范畴。这个自提出之日起就成为热点的、兼具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既总结以往经验继承优良传统又提出实践新标准开创未来发展新境界的这个重要范畴的含义虽然被不断研究,但或因视角、或因方法、或因标准、或因观点,致使研究进入瓶颈。因而必须在总结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其内涵外延。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类属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理论、组织和社会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传统的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行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省级建制调整为核心的行政区划改革是现阶段行政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置不够合理,存在诸多弊端,包括直辖市数量过少,发展水平悬殊,分布不平衡;省级行政区界犬牙交错,资源性矛盾突出,破坏经济区域完整性;城市辐射功能弱化,地区发展不平衡,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因此,应以优化地区布局和强化经济全方位辐射为基本思路,以增加省级行政区划数量、划小省级行政区划规模为中心,以增设直辖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为重点,并与市县脱钩、省县直辖、减少行政管理层次相配套,对现行省级行政区划进行改革。由于省级区划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必然会带来复杂的利益重组和冲突,因此改革将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充分研究、科学论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重要成果和现实政策设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学理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现在最迫切的任务除了继续完善和丰富理论外,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配套的政策落实变为现实的蓝图。毫无疑问,以公共价值为基本取向的公共决策是其重要内容和现实途径。因此,必须在系统梳理既有理论学说的基础上,找寻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管新华  汪旻艳 《群众》2020,(2):11-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效率是对单纯数量关系的衡量,效能则是人们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效果。对治理效能的评估可以围绕主体和问题两大维度展开。政党、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是治理的主体,不同的主体有各自的角色、定位、职责和目标,治理效能就是评价各个主体有没有按照既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行为,并且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汪旻艳  管新华 《探索》2013,(1):8-13
社会主义优越性是制度自信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前,重点阐述的是经典作家基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而逻辑推演出的原则层面先进性,“一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文明危机而引致的榜样变化是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的制度确立为着力点,其基本依据是苏联的巨大成就和旧中国道路选择的成败,新生的社会主义虽在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层面初显优越性却不幸落入极左的泥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特征就是回到现实,准确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及其阶段性特征,在“五位一体”现代化格局和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从执政成本的角度看科学执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旻艳 《唯实》2005,(1):48-5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所谓科学执政,就是要用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  相似文献   
8.
管新华  汪旻艳 《探索》2004,2(3):4-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指导下,以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为出发点和依归,科学判断了中国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分层,解决了"革命的首要问题",但建国后新判断有失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执政党思维进行社会政治整合,强调新阶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继续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9.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提高其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是推动我国行政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行政决策中的"有限理性"理论的优化运用为指导,科学分析"满意决策"和"最优决策"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行政决策的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并进。在公共决策领域,一方面要求在决策程序、决策主体、决策能力、决策落实等方面有极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即以公平为指导,以公共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而这又需要建立在对以往相关问题的学理梳理和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因为,对于进入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中国转型社会,强化公共决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发展公益事业,是我们解决错综复杂社会问题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