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学术研究既老又新的重要课题,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研究领域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研究,成果纷呈,态势良好,二者虽偶有交集,但总体上各有边界。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使两大课题出现交叉和合流的新动向,须对两个课题已有成果进行整理、梳理,特别是对多党合作制度研究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中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进行再研究,进而不断推动这方面学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包含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和人民群众三大范畴的马克思主义动力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学说有所发展和超越。正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富带动共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命题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动力学说体系的主体框架,并反映了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创新实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时代大背景和现代化强国之路的改革开放,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特征和成功发展的持续动力.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探寻到继续推行改革的动力,而这一切必然建立在构建改革共识的不断探索上.肇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围绕"如何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包括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新本质及公平与效率关系在内的改革共识的形成既是改革实践成功的基础,又总是伴随争论的过程也显现共识的来之不易.伴随改革过程深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争议再起,已有的共识已经受实践的检验.在新阶段,必须在科学分析、辩证对待既有争议的基础上,在坚持为实践所证实共识的基础上,努力积极构建新的共识,为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社会根基和源泉动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执政能力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范畴。这个自提出之日起就成为热点的、兼具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既总结以往经验继承优良传统又提出实践新标准开创未来发展新境界的这个重要范畴的含义虽然被不断研究,但或因视角、或因方法、或因标准、或因观点,致使研究进入瓶颈。因而必须在总结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其内涵外延。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类属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理论、组织和社会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传统的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5.
站在改革30周年的新起点,回顾改革历程和轨迹,反思改革的是非得失,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这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反复折射出的客观真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要件、成果等内容为理论框架和逻辑视线,结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形成过程,科学分析其实践功效,特别是与“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创新关系,必然得出结论:“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正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顺利而快速地实现现代化,这首先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作为中国特色和创新精神统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处理中国问题的战斗口号,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内外政策的利益出发点和事业得失成败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是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两大理论框架;“三个有利于”发展为“三个代表”是一般和个别哲学原理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是不同时期党内认识最新成就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重要成果和现实政策设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学理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现在最迫切的任务除了继续完善和丰富理论外,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配套的政策落实变为现实的蓝图。毫无疑问,以公共价值为基本取向的公共决策是其重要内容和现实途径。因此,必须在系统梳理既有理论学说的基础上,找寻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管新华  汪旻艳 《群众》2020,(2):11-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效率是对单纯数量关系的衡量,效能则是人们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效果。对治理效能的评估可以围绕主体和问题两大维度展开。政党、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是治理的主体,不同的主体有各自的角色、定位、职责和目标,治理效能就是评价各个主体有没有按照既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行为,并且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