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思维     
马强认为对于不公开的案件,应适用定期审判:不公开审理即意味着不公布开庭公告,不允许公众旁听,法庭审理会过程均秘密进行。由于当庭宣判是在法庭辩论终结之日即行宣判,因此要求法院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当庭公开宣判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2.
宣判词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依法审判刑事案件,对案件的诉讼程序和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口头处理决定。由于以往办案模式的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需要层层审批,合议庭或独任庭很少当庭判决案件,因此,宣判词的制作问题没有也不可能引起审判人员的注意。在审判实践中往往重视判决书的制作,而忽视宣判词的制作;对判决书的制作研究得多,对宣判词的制作探讨得少。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中,当庭宣判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多,也就是说,需要制作宣判词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实行公开审判的制度。公开审判(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的核心是开庭审理。所谓开庭审理,是指由人民法院主持,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形式和顺序,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又称法庭审理,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一切案件的审理都应公开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 当庭宣判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和集中表现。它作为诉讼法程序中的一部分,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司法的透明程度,而且体现司法机关整体的综合实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  相似文献   

5.
宣告的含义乃是宣布,多用于重大事件的公开并告诉大家宣告成立或者宣告结束。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由此可知,民事判决不...  相似文献   

6.
庭审笔录是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全部法庭审理活动情况的文字记录,是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作出公正裁判的主要依据。为保证法庭审判客观公正、必须要实现法院的庭审记录要同步显示。  相似文献   

7.
公开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的全部内容向诉讼参与人和社会公开。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这说明,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些年的审判实践表明。公开审判对于增强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保证案件质量,保证司法公正,普及法制教育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8.
(一)按照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除有关国家机密或个人阴私的案件、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外(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条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其余案件都应当公开进行审判。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  相似文献   

9.
论公开审判     
法院审判案件要公开进行,对任何一个重视法制的国家都是一个原则问题。 公开审理是我国宪法原则 公开审判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这是审判工作的重心。审理案件要公开进行,不仅是法院的工作制度,而且是国家根本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早在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10.
从喊冤声中发现问题 一九八三年九月四日,贵州省绥阳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王明富杀人案,审判长邓宗荣当庭宣判:依法判处杀人犯王明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案犯  相似文献   

11.
赵岩 《法庭内外》2020,(4):64-64
2020年4月3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蓝向东对外发布,当日上午,北京房山区人民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方式,依法公开幵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常某妨害传染病防治一案。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地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案件开庭审理后,当庭宣判的比例很低,这很容易让当事人误解。”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汉英等12人提交建议,呼吁法院提高当庭宣判率。建议称:“近几年社会反映强烈的‘暗箱操作’、审判不公等问题,多与不当庭宣判有关。”(《中国青年报》3月11日)  相似文献   

13.
1988年4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出了《关于公开审理再审案件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刑法、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案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时,凡条件具备的,均应依法公开审理;条件不具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依法进行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开庭前应  相似文献   

14.
来信编辑同志: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案件的宣判,一律要公开进行。对这一条规定,应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怎样做才是合法的? 北京崔平复信崔平同志: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究竟什么是公开宣判呢? 首先,公开宣判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继续,是整个审判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  相似文献   

15.
二审案件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理的上诉或抗诉案件。对二审案件的审理形式,我国法律未作统一规定。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公开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形式。公开审理的二审公诉案件,上诉人请辩护人的时限,我国法律已有明确规定。众所周知,二审案件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二审的形式除开庭公开审理外,还可以书面审理。而对于采用书面审理的二审刑事案件,我国法律却未就上诉人请辩护人的时限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又时常遇到书面审理的二审案件上诉人及近亲属请辩护人的情况。由于对这种时限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实践中对这个问题的掌握上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按性质可分为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审判期限法律则没有明文规定。那末,我国自诉刑事案件究竟有无审判期限?如果有,审判期限是多少?如果没有,法律为何不作规定?明确这一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刚 《山东审判》2003,19(5):67-71
所谓民事诉讼的当庭裁判,是指在民事诉讼的庭审程序中,法庭在对当事人所争议的事实审理终结后,对案件当庭作出裁判的一项诉讼制度。随着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进行,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已由强化当事人举证、质证和当庭认证,向实行当庭裁判转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了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特作如下规定:一、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审判。二、人民法院对于第一审案件,除下列案件外,应当依法一律公开审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三)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四)经当事人申请,…  相似文献   

19.
<正>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的审理,对人民法院来讲,最大的感受和体会就是公开的魅力是如此之大,推进司法公开,应当坚定不移。最近,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的审理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这起案件在审理中的最大亮点就是通过微博全程直播庭审过程,将控辩双方的你攻我守、你来我往全面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许多网友大呼过瘾,许多媒体包括国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起案件的公开审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9月22日一审公开宣判后,这起案件将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这起案件  相似文献   

20.
论死刑复核案件的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依法享有死刑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对 于下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核,确认下级 法院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是否应发生法律效力的特别审判程序。依法审理好死刑复核案件,是刑事审判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仅就如何审理死刑复核案件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