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07,(9S):67-67
编辑同志: 去年,陈女士看中了某开发商开发的一套楼房,便和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付足房款后,陈女士到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房产证。经房地产管理部门核查,陈女士所购房屋的开发商,几年前已经将土地使用权抵押给了某金融机构,所以房地产管理部门表示不能给陈女士发放房产证。陈女士找到开发商要求退赔。开发商表示,抵押给别人的,是土地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2.
近来听说有开发商坦言,他开发住宅就是要通过为有钱人盖房来赚钱,我认为站在开发商的立场上这样说无可厚非.问题是政府应如何调控住宅的开发,如何引导房地产开发在总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秦海霞 《小康》2007,(4):30-31
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利益驱使的房地产市场里,住房保障体系从诞生开始便被一些专家形容为“戴着镣铐的跳舞”,生存、发展的难度不小。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单位自建房、个人合作建房等方式纷纷登场,但就目前来说,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建芬 《小康》2006,(7):50-53
三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样一个怪圈:房价涨了控,控了涨,涨了再控……面对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开发商都不满意的房地产政策,或许让“开发商的归开发商,政府的归政府”才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5.
近来听说有开发商坦言,他开发住宅就是要通过为有钱人盖房来赚钱,我认为站在开发商的立场上这样说无可厚非。问题是政府应如何调控住宅的开发,如何引导房地产开发在总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与我国南方一些省市相比.山东省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比较健康,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状况也比较平稳,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不容忽视。为有效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避免全省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需要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商业银行和中介机构等方面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在房价总体上还处于不断上涨的情形下"救市",那只能是帮开发商多赚钱,让购房者多掏钱。"楼市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搞不好就是第二个股市。"在上周六某房地产论坛上,经济学家赵晓对于目前中国楼市给出最悲观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断供处理不得当的话,将会向二线城市延伸。不过,救市派目前势单力孤,更多学者相信深圳断供现象只是个别案例,房地产调控不能半途  相似文献   

8.
官员之争、官员与开发商之争、开发商与学者之争,如今的房地产市场真是一片嘈杂之声。面对高房价,我们来看看中央政府的立场。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许多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制度建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房价还是一路疯涨、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9.
1996年,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地方法规,规定燃气经营企业可以向用户收取管道燃气初装费。从2001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先后出台红头文件,取消管道燃气初装费。福州小区业主拿出红头文件维权拒缴燃气初装费,房地产开发商却根据地方法规强行收费,对不缴费的业主不予交房。有业主以开发商违约为由告到法院,法院的判决结果是开发商没有违约。那么,红头文件与地方法规哪个更有法律效力?开发商收取管道燃气初装费是否合法?在福州市引发了一场激辩。  相似文献   

10.
项勇 《求索》2012,(6):9-11
文章简述了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五个阶段,分析了房地产政策调控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购房者的行为。利用联盟博弈理论构建了四种主体联盟博弈收益函数模型。通过对博弈主体和收益函数分析得出了我国房产调控政策效果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金融机构会形成联盟来应对各种调控政策。因此,中央政府须选择最优管制联盟模式,加强政策调控力度,通过降低调控成本,降低房地产价格上涨给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来增加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秦俊勇 《小康》2006,(2):62-63
一个民间资本雄厚的城市,却被曝光房地产开发商拖欠政府土地出让金近24亿元,是开发商资金出了问题,还是温州房地产业发生了裂变?随着媒体的介入,温州市政府和开发商的博弈被公开化。然而,问题的关键似乎并不仅仅是资金……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成熟,商品房买卖陷阱可以说层出不穷。在购买商品房中,期房又占有绝大部分份额,而期房由于未建设完毕,又为不良开发商设置陷阱提供了更大方便。一般消费者面对纷繁复杂的专业术语和开发商强大的宣传攻势,往往不知所措。房地产买卖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法律问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势头似乎已经终结。有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全世界有21个国家的房价在下降。在中国,一些城市最近也频频爆出房屋滞销、房价暗降,甚至开发商退地、拖欠土地出让金的消息。这不禁让人担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泡沫聚集,不久就会出现破灭?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那些已走下坡路的欧美国家究竟又有什么不同?欧美多国房价出现跌势近十年来,全球房地产市场价格同  相似文献   

14.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7月26日扬言:小户型若跌价,开发商有权不盖房。任志强的逻辑表面上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实际上却隐含一个完全虚假的前提:开发商仅仅是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不能主动地影响或控制价格。事实上.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垄断的市场,而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其价格并不是市场形成的。房价反映的根本就不是供求关系,而是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垄断的程度.是他们对政府影响的程度,是他们操纵舆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谢涛 《人民政坛》2007,(8):40-40
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坦言:“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  相似文献   

16.
葛婧 《小康》2009,(7):23-24
有关房地产“暴利”的争论不断撩拨公众们敏感的神经,然而,很多开发商却认为,有关房地产“暴利”的认识存在误导,房地产开发利润并不丰厚。那么,房地产的“暴利”究竟流入了谁的口袋?  相似文献   

17.
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房地产成本问题进行调研采访时,广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向记者解剖了一个楼盘的真实运作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房地产“利润大厦”是如何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房地产专家。但是我亲见土地拍卖场面:竞拍者一轮一轮地举牌报价,最后竞价最高者得。为增加财政收入,政府一方追逐高价;为拿下土地,开发商一方竞相抬价。这完全是一种鼓励推高地价的机制,谁都知道,地价是商品房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此这般,要想降低地价、降低房价,岂非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思考》2008,(15):46-48
国际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势头似乎已经终结。有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全世界有21个国家的房价在下降。在中国,一些城市最近也频频爆出房屋滞销、房价暗降,甚至开发商退地、拖欠土地出让金的消息。这不禁让人担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泡沫聚集,不久就会出现破灭?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那些已走下坡路的欧美国家究竟又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房产开发热,各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导致住宅商品房供大于求而开发商特别是私人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不顾质量与安全,擅自变更设计疏于质量管理造成许多质量隐患,如渗漏、开裂等,住户找后帐的事层出不穷。怎样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赢取最大的利益是每个开发商所面临的问题。 质量是根本,只有确保商品房的质量,开发商才有稳固的形象,也只有这样,才有市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