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论权力的道德制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兴发 《理论月刊》2004,(4):141-143
权力 内 在具 有的 公共 性 与个 体性 的 矛盾 ,决 定了 权 力需 要制 约 。制 度制 约与 道 德制 约是 制 约权 力的 两种 方式 。由于 制 度制 约存 在 局限 性,因而 对权 力 的道 德制 约 是必 要的 。权力 的 道德 制约 关 键在 于提 高 权力 主体 的思 想道 德素 质 ,增 强权 力主 体的 自 律能 力。  相似文献   

2.
撰文说,中国历代有政治头脑的封建统治者都懂得道德对权力的调节作用,强调用道德约束权力。道德对权力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权力作用的方面。权力的行使者执掌着一定的权力,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就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内发生作用,通过组织和管理,引导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方向。第二,道德的实践从三个方面推动着权力建设,一是权力主体的建设,即权力执行人的自身建设;二是权力内容的建设,包括权力施展的范围、作用,它的内在的规定性,民主建设及权益的公平分配;三是权力结构的调整,即权力层次…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道德失范是当前学校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社会责任感淡漠,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社会公德素养较差;学习道德、恋爱道德、网络道德失范严重等。对此,必须深挖原因,努力矫正: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同时要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强化大学生主体德育培养。  相似文献   

5.
为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需要加强对青年官兵思想道德困惑的研究,开阔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视角。面对道德理论和道德评价标准多元化的困惑,要着眼于以信念立德;面对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困惑,要着眼于树立现代道德理念;面对道德知行脱节和道德失范的困惑,要致力于培养道德生活主体。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 ,加强权力道德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其关键是要解决好关于权力观的三个基本问题 ,培育良好的权力道德需要理论修养、法规制约、典型示范、舆论引导和自我修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张幽兰 《湖湘论坛》2002,15(3):11-11,80
江总书记在2000年初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顾名思义,“以德治国”就是运用道德的力量、发挥道德的作用来治理国家。为什么呢本文认为,道德也可以形成为一种力量,它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可以起到约束国家权力的作用。切实强化道德权力对国家权力的约束,对弥补法律的功能缺陷,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促进有重要意义。一关于什么是权力,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上都有不同的定义。但从一般意义上讲,权力是指一种能力,是主体能以自己的强大支配客体服从自己意志的一种能力。通常,人们将权力仅仅理解为政治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市场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道德进步,但也有很多令人忧虑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些道德失范现象涉及社会各领域,究其成因,源于经济体制转轨、政治体制转型、文化价值转型。要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须针对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9.
唐土红 《桂海论丛》2002,18(4):67-69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 ,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观因素就是个体道德、人性变异所引起的对利益的饥渴追求 ,客观因素就是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滋长腐败行为的土壤。从伦理学上反腐 ,一方面要从个体道德“内”部防腐 ;另一方面则要从社会道德“外”部反腐  相似文献   

10.
论权力道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道德原则。行使行政权力遵循道德原则 ,就是要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行使权力坚持真理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真”;行使权力坚持公正原则和正义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善”;行使权力坚持廉洁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美”。  相似文献   

11.
张郃 《求索》2007,(1):67-69
对行政权力为什么要进行监督和制约,这既是一个经验性的命题,更应当是一个思辨性的命题。需要在伦理上进行追问和解释。本文拟从行政管理者道德缺失、认知局限和行政权力的特质三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阐明行政监督的伦理根据,并为监督、制约行政权力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透过几千年的历史烟尘,权力进行掠夺与盘剥的表情,其实总在凶蛮与伪善中交错。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公民社会的发育,在民意如刀的层层雕刻下,失范的权力转而以伪道德来掩蔽非道德。最为具体的表征,就是权力逐渐抛弃“嚣张”,学会以“潜伏”姿态在暗处打量,甚至披上“伪善”的外衣,然后不动声色地吞噬公民权利与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3.
鉴于制度、法律的刚性制约作用,在涉及以权利、道德、权力制衡权力的选择时,法治资源较德治资源具有优先意义,尤其是在由垄断型权力体制向竞争型权力体制转型的失范时期。权利意识是确立以德治警方略的核心要素,对个人尊严、民主权利、物质待遇等方面的重视对于激励民警认真行使执法、管理权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传统道德资源中,做官先做人、官德为先的思想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治理中如果出现道德失范、法治失控的状态,则可能导致关乎到社会安危、国家存亡的严重后果。经过道德和法纪的规范,失范的道德可以恢复正常,失控的权力可以制于笼中。只有让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相辅而行,让道德和法制手段兼施,才能推动国家治理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主体间的平等是一种虚拟的平等,网络主体间实质存在着网际不对称关系。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与网际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网际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约束,降低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青少年选择网络道德失范形成激励。不同的网际不对称关系诱发不同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从“内教”和“外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优化网络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治理中如果出现道德失范、法治失控的状态,则可能导致关乎到社会安危、国家存亡的严重后果.经过道德和法纪的规范,失范的道德可以恢复正常,失控的权力可以制于笼中.只有让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相辅而行,让道德和法制手段兼施,才能推动国家治理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网络道德失范有深层次的经济原因。由于网络道德主体付出的代价小于其获得的收益,必然增加网络道德失范的概率: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是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造成人们对网络道德资源过度消费、滥用和不珍惜,使网络道德资源缺失;从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看,网络道德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调节,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主体间的平等是一种虚拟的平等,网络主体间实质存在着网际不对称关系。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与网际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网际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约束,降低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青少年选择网络道德失范形成激励。不同的网际不对称关系诱发不同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从“内教”和“外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优化网络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9.
刘琪 《人民论坛》2011,(9):240-241
旅游活动中的道德失范源于多个旅游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难以得到平衡。从协调利益的角度出发或可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恰当的路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应为协调多个主体的利益发挥主导作用,须端正旅游开发的思路,摆正自身的角色,才能建构起旅游道德,使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活动中的道德失范源于多个旅游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难以得到平衡。从协调利益的角度出发或可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恰当的路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应为协调多个主体的利益发挥主导作用,须端正旅游开发的思路,摆正自身的角色,才能建构起旅游道德,使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