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进监狱改革发展依法保障罪犯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是国家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罪犯人权保障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作为人权保障特殊领域的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工作也有了显著进步,为我国人权领域的国际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2.
刑事司法活动中是否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权,以及保障人权的内容广泛到何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诉讼是否文明、科学、民主的主要标准之一,并就此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的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政策,以有助于国际社会正确了解中国的人权状况。文件的第四部分专门介绍了中国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3.
监狱人权保障工作是监狱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反映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一贯重视监狱人权保障,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监狱人权保障工作随着监狱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坚持在立法和制度层面上保障监狱人权,在执法过程中重视罪犯权利保障,在教育改造中完善罪犯人权保障,并强化监狱人权保障的监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程颖 《中国司法》2009,(11):52-53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体现一个国家或社会人权保障状况的重要窗口。随着“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入宪,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践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罪犯权利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当前监狱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不仅标志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状况的完善,而且还反映出对人权保护重视的程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历来重视法制建设和人权的保护,然而美国长期以来,挥舞人权的大捧,对我国的人权问  相似文献   

6.
监狱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作为羁押场所的看守所中在押人员的人权能否得到保障也是整个人权事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因此,我国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如看守所等羁押场所的人权保障状况,让社会更加关注、更加有效地监督羁押场所的执法活动,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人权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个法治国家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 ,而紧急状态下的人权保障状况更能说明一个法治国家的成熟程度。所以 ,这对一个正在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国度来说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者从世界法治文明的广阔视野 ,清楚阐明了紧急状态下人权保障的意义、目的与原则。并在对一些国家有关法律制度设置予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阐明了人权保障的法律规制路径及基本内容。读者或可从中得一人权保障的概貌。  相似文献   

8.
干涉与“国际干预”国际法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晓霞 《法学家》2002,(5):59-62,45
冷战后,“干涉”、“人道主义干涉”,常被“国际干预”取代。主张“国际干预”的理由或前提或条件,是被干涉地区或国家的人权状况,即在那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权灾难。为使“干预”顺利进行,须得限制乃至否定被“干预”国家的主权。出现了“人权高于主权”,各……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个国内问题,但也有它国际性的一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专门有一部分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活动的情况.正确认识国际人权问题,对于坚持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际领域的人权问题在过去的长时期内,人权只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的立法原则和公民权利,被规定在国家的宪法和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10,(8):11-12
在法治观察者的眼中,看守所是一个极富代表性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人权、政治文明状况,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立法、司法等情况”。正因为如此,频发的非正常死邙事件,更是将看守所这一传统封闭场所推至舆论的“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人权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宏霞  陈琳 《法制与社会》2010,(11):261-262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中一个核心问题——环境权,并且环境权是一项明确提出的新型人权,随着人权问题被探讨范围的扩大化,环境人权也随即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本文主要论述了环境人权作为一种新型人权的发展背景、概述、发展状况及在我国的存在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12.
罪犯的处遇经历了一个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演变过程,如何对待罪犯,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与法律发达的程度。当今世界,尊重和保障人权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2004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人权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罪犯人权的发展也就成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在人权实现一般规律的理论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对阻碍我国罪犯人权实现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别人权报告》纯粹是美国国内法的产物,它只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避而不谈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它片面强调人权的普遍性,而否定人权的特殊性;它坚持人权高于主权,认为美国可以对任何国家的人权状况予以横加指责;它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否认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报告》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大量捏造、歪曲事实;而自身人权状况糟糕的美国,根本就没资格、也无权对他国的人权状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4.
人权,通俗来说,是指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一个国家的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实行民主宪政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黎尔平 《法商研究》2004,21(6):3-10
评估世界各国人权状况是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方式 ,但目前在评估理论的构建和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出于建设性的目的 ,利用国际人权公约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将有利于各国人权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读《人权初论》华金,云彬最近,由孙纪成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权初论》,给人权研究新园地又增添了一朵鲜花,值得赞赏。《人权初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论为指导,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人权状况,对人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对人权与平等、自由、民...  相似文献   

17.
袁方 《中国法律》2010,(5):37-37,97-99
自从“9.11”袭击之后,反恐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问题。国家安全成为一顼至上的公共利益,很多国家采取了新的反恐措施,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全球性的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致使很多政府采取了过激的措施来打击恐怖主义,损害了值得珍惜的价值准则和人权。恐怖主义对人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一些不必要的、激烈的反恐措施亦将人权置于危险境地,其产生的负面结果之一即为——借国家安全之名削减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8.
论民权与人权在近代的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权"与"人权"这两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概念均源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民权所代表的是一个"群"的范畴,关涉的是国家(古希腊城邦)权力的合法来源,以及国家权力运作的最高合法依据;人权则是一个"个体"概念,意味着个体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在国家、社会中具有的价值和尊严,是确定国家权力限度的界标。从民权到人权,人权高于民权,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传统生成演进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征。由于中国近世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致使其在接受西方宪政文化时首先认同的是民权,而不是人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观念则为移进西方民权思想与议会制度从"文化"意义上架起了一座桥梁。民权这一具有独立价值的概念始终被融化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洪流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由"合群"而复兴而强盛的"工具理性"。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五四人"不再仅仅希望通过张扬民权以创建一个团结合群的民族国家,而更是呼唤一个能够给予个体全面自由发展天地的新型社会的到来,从民权向人权转换的时代于是得以开启。但"五四人"自觉不自觉地又把人权当作是救国的新工具,把民族主义因素灌注于人权之中,从而使得由民权向人权的转换成了未完成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19.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问题进入宪法并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这是90年代乃至下一世纪中国宪政发展的一大趋势。1991年11月1日,《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发表引起举世瞩目,这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宣言将中国的人权状况和人权政策昭告天下,展示了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成绩,强调了中国对人权领域活动的承认和尊重、赞赏、支持及积极参与的三大原则,标志着中国对人权问题认识的深化。在当  相似文献   

20.
人权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内民主法制建设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从西方价值观、人权观出发,大肆对我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和攻击,干涉我国内政,企图实现其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对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通过认真系统地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在维护和发展人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