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析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最基本的目标是政治民主化,而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有公民意识的参与。在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的公民意识,应将民主政治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公民意识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推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有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闫莉 《世纪桥》2009,(11):71-73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公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公民意识、公民能力比较薄弱。发展公民能力是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公民应具有何种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公民能力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运用多种途径,逐步去发展公民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育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实现较高程度的人民民主,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公民素质和成熟理性的政治参与热情,有助于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探析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影响因素、重要意义以及培育途径,力求对当前我国培养政治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给学校德育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新视域。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德育是内在统一和高度契合的关系,公民意识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学校德育相互支持。在当前学校德育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如下:课程化建设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选择,通过学校日常生活、新媒体工具和创设互动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学校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在制约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有关专家呼吁尽快将公民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育范围。①作为走向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茅于轼提出,要建立民主法制社会,一个躲不过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公民素质问题,这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如农民受了冤枉,首先想到的是找个有影响的人物、大干部帮他申冤。这个办法不是法治社会的要求,不少影视作品都渲染清官如何受百姓拥戴,这是一种误导。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清官意识,而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②尊重  相似文献   

6.
公民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力。在现代化建设的视角下加强公民文化软实力建设,应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能力意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主体性和自觉性。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完善系统的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安排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主体性和自觉性。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完善系统的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安排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但由于受传统思想、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生态知识贫乏等问题突出。树立和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既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参与,同时也需要公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合格公民,是当前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公民内涵,树立现代公民意识,真正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以各种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将这些规范的精神实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所以,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一、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公民”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公共领域的主体由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众构成,而克服臣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共领域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睿  皋艳 《求实》2006,1(1):65-68
政治现代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民主从政治层面向社会层面回归的过程。公民意识的内在精神表现为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是实现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桥梁。公民意识的欠缺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立足于中国的政治过程,积极探索培育公民意识的途径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民民主的实现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民主制度和机制,同时也依赖于人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用公民意识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公民,就不可能有人民民主的实现。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培养应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治理和优化社会生活环境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我国公民教育滞后的原因,并对公民教育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反思,呼唤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健全自律的公民,使之自觉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加速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公民意识发展的继承性、借鉴性等特征决定的。自公民社会产生以来,公民意识的发展都是以先前社会的公民意识为起点和阶梯,这决定了公民意识继承必然是公民意识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没有公民意识的继承,具有民族特征的公民意识将不复存在。此外,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移植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公民意识,也是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民意识的移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既要借鉴他国经验,又要遵循中国特色,还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公民意识发展仅仅依靠继承和移植是不够的,中国公民意识发展还要着眼于更新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结果之一,是中国普通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主体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本文通过历史的回顾,分析了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公民意识与现代化的互导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瓶颈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准之一.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要浇灌出政治文明之花,既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同时更需要公民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政治参与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但是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瓶颈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论公民和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怀宇 《唯实》2000,(3):53-56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呼唤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民意识。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大任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取得公民身份意味着什么?体现公民身份的最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这些问题是公民教育实践中值得研究讨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就公民概念的实质性内容和公民应该具有的思想意识等方面问题,作一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我国公民教育滞后的原因,并对公民教育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反思,呼唤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健全自律的公民,使之自觉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加速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