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个单位工作,弄不好可能使自己成为—个多余的人。如果成了多余的人,那就离下岗失业不远了。除非自己真正不想再在这个单位工作下去,谁也不想使自己成为用人单位中多余的人而被迫离去。那么,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呢?  相似文献   

2.
采访一位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女心理学家,她笑容可拘地婉拒了:“还是去采访别的专家吧,我只是喜欢做做咨询,搞点专业培训,然后就是和老公、孩子安静地呆在一起。并不想把生活搞的太热闹……” 这是—个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专家。于是才能够抵抗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对别人的诱惑,对这类人来说百麻不是。 这类人从不用表面的风光来为自己撑面子。他们的面子就是他们的里子,他们的里子也就是他们的面子。总之,让自己舒服之极! 谁都想让自己舒服之极。但不是你想要就能够要得到。那可是一种绝  相似文献   

3.
心灵困扰:女孩总是担心自己嘴歪 这一天,电话预约后一个女孩在男友的陪伴下,来到了我们心理健康中心. 女孩是一位医学研究生,高挑的身材,清秀的面庞.然而,出乎预料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却说:感到自己很难看,很丑,觉得人家都比自己强,怕和人接触,以致什么都不想干,不想学习,不想工作,没有信心,没有动力.  相似文献   

4.
罗蔚 《公民导刊》2013,(8):13-14
<正>曾经戴在大学生头上"天之骄子"的光环已然褪尽,取而代之的是"就业困难户"。我们不禁要问,症结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让高校毕业生走出就业尴尬?形势不容乐观"我已经拿到一个offer(录用通知)了,可工资太低,我不想签约,准备再找找看看"、"我还是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干脆再等等"……最近几个月,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的BBS及学生交流网络平台上,常常可看到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当被资助的孩子大学毕业或独立后,张志远夫妇选择与他们中止联系,因为夫妇俩不想给孩子们过多的心理压力和负债感。另外,笔者也不能完成《今日上海》编辑的嘱托,夫妇俩不想让自己的照片上版面……  相似文献   

6.
如今,对于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来说,自己择业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主要方式,今后它将是惟一方式。面对政府机构的精简,面对国企大量的裁员,面对大学生一年一年地增多,大学生的择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大学生进入社会,怎样才能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只要干得了不必惜专业 大学生就业通常而言要讲究专业对口,这种对口当然是对的。毕竟在大学读了几年,能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事实上,大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不会按你本身的意愿而发展。当许多学生抱着一大堆资料走向一些单位时,往往是以自己的专业发问,请…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大学校园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到工作单位后大部分派不上用场,能用10%就不错了”。信奉这种观点的大学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上课凭兴趣,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在课堂上干自己的事情———看闲书、低头聊天、打瞌睡;有的想上课就来,不想上课就不来,或者上完一节课便离开教室;对课后作业应付,一个班只有少数人能独立完成作业,其他人的作业几乎全是复制品;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在刚开课时的一两周内到教室上课,向老师报个到,以后就不来上课了,等课程快结束时又回到课堂,参加考试。一个学期上课、自习的时间远…  相似文献   

8.
陷落     
今年6月,吉林省的一些报刊登载了长春市某大学一个20岁的女大学生,伙同三名男青年抢劫出租车司机的消息。一时间,人们议论着、猜疑着,不仅对女大学生抢劫犯罪行为疑惑不解,其中还掺杂着惋惜之情。一个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的早晨,记者来到了位于长春市区10多公里处的第三看守所。对于这次采访,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个刚刚被捕的女大学生那种复杂的、悲观的破罐子破摔或者不想同任何人交流的抵触情绪,很可能导致这次采访的失败,因为我很想挖掘一下引发其犯罪的原因。随着铁门“哐啷”一声响,一位身材瘦弱、眉清目秀的女孩子走…  相似文献   

9.
一、追求卓越——保持积极昂扬的上进心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无限的乐趣?怎样使教师具有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具备追求卓越、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不想当将军的是并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成为专家和名师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位好教师。当然,不可能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名师优师,但每位教师都可以使自己做的更好。古人  相似文献   

10.
抢红灯、抢座位、抢车道、抢房号、抢票等现象屡见不鲜,抢,为何会演变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生存之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呈现的是有等级、有礼仪,但是不遵守规则。即使规则制定者本人,也不想把规则运用在自己身上。“刑不上大夫”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12.
阮青 《传承》2012,(7):11-11
在马路上看到老人倒地,看到小孩躺在血泊之中,有的人走开了,可能不是不想救,而是觉得不能救、不愿救、不敢救,因为不知道伸出援手的同时,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会带来多少麻烦,甚至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所以,处在一种深深的“道德无力感”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文集 《时事报告》2005,(3):68-71
也许你正苦恼没有时间用于学习,也许你正抱怨自己没有学习天赋,看看下面两位首届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的获得者是如何学习的吧。也许,等你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刻苦,勤奋、坚强,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后,就不会再为自己不想学习找理由了。  相似文献   

14.
滴露成珠     
旻旻 《中国残疾人》2008,(11):64-65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说过累得不想活了,不过我想,我要算上一个。不,也不能完全说是我旻旻这个人,确切地说,应该是我的躯体。是的,我的躯体累得让我强烈地滋生出不想活的念头。当我站在角落歇息,我听着自己沉重的呼吸,看着前面的路,甚至已经看到自己的灵魂站在彼地遥遥招手,带着微笑,微笑里带着挑战,可我泥泞的躯体依然在某个地方喘息。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在一家广播电台的夜间节目中,通过热线电话,开展了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讨论。听了觉得有点意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这则古训?在这里,找不妨把这两句话的来历和含义,以及在今天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谈一些看法,也算是对那个讨论的一次迟到的参与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字面上看是比较好理解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或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勉强别人去做。它确实算得上是一条古训,在我国已经存在两千几百年了。就其所表达的内容来说,属于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其源本于(…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来源,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与劳动渐行渐远,缺乏劳动意识"不想劳动"、缺乏劳动本领"不会劳动"。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应不断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劳动本领、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虽然,如今创业市场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并非“遍地黄金”。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只有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落脚点”,才能闯出一片真正适合自己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敢于担当     
案例背景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助残日,今年,办事处让我们自己选择活动内容。我想带残疾人去旅游,但大家都反对,担心出事情。其实,我内心伺尝不想,最好活动啥风险都没有,但岁岁年年的座谈会.一次又一次的卡拉OK赛,真是我们残疾朋友需要的吗?  相似文献   

19.
扑朔迷离,难离的婚姻 刘丽好不容易找到了女儿女婿的住处,敲开门一看,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屋子里被砸得乱七八糟,女儿的眼眶下面还有一块淤青。范明娜见到妈妈,一下子号啕大哭起来:“妈,我不想跟他过了,可我一提离婚,他就打我!”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追求成熟和成就的都市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固执地拒绝被这个社会裹挟着长大,他们可怜那些被设置的成年人,他们不想有任何伪装或者模仿的成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可以带着一颗童心上路,并且耐心地等待着那颗童心成熟,成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