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试验组罗曼雏鸡不同浓度的酸枣仁口服液来测定酸枣仁口服液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组雏鸡以10、5、2.5g/(kg.d)不同剂量连续经口给药28d,并另设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第28d和第42d,观察雏鸡的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脏器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没能测出酸枣仁口服液的半数致死量;雏鸡经口灌服受试物的最大耐受量高于20g/(kg.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高剂量组在第7d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第28d差异不显著;给药后各剂量组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中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中肌酐、总蛋白、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谷丙转氨酶(P0.01)和总蛋白(P0.05)低于对照组。停药14d后,中剂量组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酸枣仁口服液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酸枣仁口服液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是可逆的,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印楝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了印楝油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固定剂量蓄积毒性系数法进行了蓄积毒性试验,以评价印楝油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试验组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印楝油,观察给药后14d内小鼠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公式计算LD50及可信限,测定了印楝油经口给药的LD50。蓄积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小鼠采用固定剂量(1/5LD50)连续经口给药28d后,以蓄积系数评价其蓄积毒性,并对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及饲料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印楝油经口的LD50为31.95g/kg;蓄积系数K大于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利用率与各脏器系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印楝油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且在小鼠体内几乎不具有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印楝油对小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作用,确定印楝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靶器官,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日9点对各试验组小鼠经口给予177、533和1 600mg/kg的印楝油混悬液(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其混悬),对照组则给予533mg/kg的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90d,停药后继续观察30d。试验90d和120d后分别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临床表现,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指数,并对各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与睾丸进行病理学检查。试验90d和120d后,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90d后,印楝油在177和533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仅仅表现为血管轻微淤血;而在1 600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停药30d后,各脏器病理改变程度减轻甚至恢复。结果表明,印楝油对小鼠亚慢性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77mg/kg,毒作用靶器官为肝、肾和睾丸。  相似文献   

4.
通过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性试验,其结果苏醒灵4号急性中毒呈一过性轻度兴奋,对小鼠腹腔注射LD_(50)为54.4±3.7mg/kg,大鼠腹腔注射LD_(50)为75.0±10.2mg/kg;经给药15天,仅高剂量组对大鼠有一定毒性;各试验组微核率(2.40‰~2.50‰)在正常范围内,精子畸形率(2.61%~3.15%)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青蒿浸膏为青蒿素提取过程中的初提物,它可以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有抗鸡球虫、杀灭纤毛虫等功效,在畜牧养殖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毒性大小尚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Bliss法设计,分别对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单次灌胃青蒿浸膏(青蒿素的质量分数为170 g/kg±10 g/kg),测定它对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分别观察7 d内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对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自由活动正常,饮食饮水正常,且无死亡个体;各剂量组雌、雄小鼠的体重也没有显著变化。与小鼠不同,大鼠毒性症状随青蒿浸膏的剂量增加而逐渐加重,4120 mg/kg剂量组仅见自发活动减少;6 460mg/kg和8 080 mg/kg组可见少量个体震颤、强制性-阵挛性抽搐,死亡等症状;10 100 mg/kg剂量组小鼠可见震颤、强制性-阵挛性抽搐、角弓反张、死亡等症状。Wistar大鼠的LD50为7 360 mg/kg,95%的可信限为6 256.38~8 658.82 mg/kg。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青蒿浸膏属于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6.
取啤酒酵母提取物按高剂量组(4.50 g/kg体重)、低剂量组(2.25 g/kg体重)对大鼠灌胃给药(分别为临床人用剂量的50和25倍),给药60 d后测试大鼠体重、血常规、生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脏体比指标及病理组织变化均属正常,其中高、低剂量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P<0.05),停药15 d后其各项指标即恢复正常.提示该提取物具有治疗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作用;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安全范围广.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新三嗪类抗球虫药物纳川珠利的安全性,选用100只昆明小鼠,连续30d分别灌服4.8、19.2、76.8mg/kg的药物,以纯水和空白溶剂为对照,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学分析、血液生化检测、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系统地评估了该化合物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无小鼠死亡,在开始用药1周内,高剂量组小鼠有轻微临床毒性症状,2周后症状消失。试验过程中各组小鼠增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高剂量给药后小鼠心和肝的脏器系数明显改变(P<0.05),血液红细胞、碱性磷酸酶、肌酐明显增高和葡萄糖、胆固醇、尿酸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肝、肾小部分发生轻微水样变性、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停药15d后,碱性磷酸酶和尿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纳川珠利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存在肝、肾等轻微损伤的风险,但损伤是可逆的,停药后短期可逐渐恢复,临床使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麦饭石是一种天然保健药石,近年在我国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为探明麦饭石对动物体的毒性作用,安全合理地使用麦饭石,刘振亚等曾用中华麦饭石(CMS)对小白鼠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①小鼠灌胃给予100%CMS水煎液0.3ml/10g·w(相当于原矿药30g/kg)观察72小时,10只受试动物无一例死亡,②小鼠尾静脉4秒钟内注射100%CMS灭菌水煎液0.1ml/10g·w(相当于原矿药10g/kg)观察72小时动物无一例死亡。1987年,我们用天津麦饭石进行了小白鼠的急、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选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试验组小鼠经口分别给予含有177、533、1600mg/kg的印楝油与10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混悬液,对照组则给予10g/L的CMC溶液,连续用药28d。试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表现,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并计算饲料利用率,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系数,并对心、肝、脾、肺、肾和睾丸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变化。177mg/kg与533mg/kg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无明显变化;在用药后第3、4周,1600mg/kg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表明1600mg/kg及其以上剂量的印楝油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印楝油在177mg/kg和533mg/kg剂量时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而1600mg/kg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印楝油在高浓度(1600mg/kg)下对小鼠有轻微亚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的安全性,为今后系统地研究其药理作用以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选用8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连续30 d分别灌服18.83 mg/kg、75.32 mg/kg、302.7 mg/kg药物,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学分析、血液生化检测、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系统地评估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小鼠精神状况良好,无死亡。试验过程中低、中剂量组小鼠的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高剂量组小鼠增重指数差异显著(P0.05),长期给药后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肺、肾的脏器系数有显著改变(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比值显著性降低(P0.05);高剂量组肝、肾部分细胞发生轻微肿胀,肺间质轻微增宽。提示长期大剂量使用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可能造成小鼠轻微的肝、肾组织损伤。本试验结果提示,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的毒性很低,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三聚氰胺急性中毒对小白鼠内脏器官的损害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将18~22g昆明种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口灌喂蒸馏水和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370、739和1 479mg/kg)。染毒后第36小时处死小白鼠,观察肺等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聚氰胺对肺、肝、脾和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病理学观察显示,三聚氰胺各剂量组小白鼠肺充血,肺泡腔有少量红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1 479、739mg/kg组小白鼠脾、肝轻度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蛋白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各剂量组肾和肺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剂量组肝和脾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三聚氰胺急性中毒会造成小白鼠肾、肺、肝和脾损害并诱导肾和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选用昆明种小白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聚氰胺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及致畸胎试验,以评价其致突变及致畸作用。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在295.87~1 479.35mg/kg剂量范围内,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PCE/NCE比值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三聚氰胺中剂量组(591.74mg/kg)和高剂量组(1 479.35mg/kg)小鼠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类型以折尾为主;三聚氰胺在19.72~98.62mg/kg剂量范围内,对孕鼠的生殖机能以及胎鼠的生长发育、外观、骨骼和内脏畸形无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剂量范围内,三聚氰胺无骨髓细胞毒性及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无胚胎毒性及致畸作用,但有精子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大发乌骨蛋鸡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灌胃给药法进行阿奇霉素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试验鸡对阿奇霉素的毒性反应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阿奇霉素对鸡的半数致死量为4.57 g/kg,雏鸡急性中毒20 min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靡,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为肝细胞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肺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消化道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证实,阿奇霉素急性中毒会广泛损害雏鸡肝、肺、肾和肠等多种组织器官,甚至引起这些组织器官的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4.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白鼠胎儿的致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妊娠的雌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环磷酰铵(CP)及高、中、低剂量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56.62、14.15、3.54 mg/kg),临产前剖腹取出胎鼠,将1/2胎鼠用茜素红染色做骨骼畸形观察,另1/2胎鼠用Bouins染色做内脏畸形检查,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胎儿的致畸作用。结果显示,3个剂量组孕鼠增重、外观畸形率、骨骼畸形率、内脏畸形率与空白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CP阳性对照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在此剂量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无明显母体毒性,对胎鼠无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二甲苯对小鼠卵巢组织的损伤作用,以健康成年SD雌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分3个试验组(低、中、高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按体重0.125、0.25、0.5mL/kg)的二甲苯,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二甲苯染毒后小鼠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二甲苯染毒导致小鼠卵巢发生萎缩,中、高剂量组的卵泡内都有黑色颗粒,且随二甲苯剂量的增加其病理变化更加明显;中、高剂量组卵巢组织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而MDA含量显著升高。证实,二甲苯对卵巢组织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研究了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连续6d注射25mg/kgZEA后,试验小鼠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胸腺明显萎缩,胸腺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峰,脾指数降低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淋巴细胞未见典型的凋亡峰;单次注射50mg/kgZEA48h后,胸腺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均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均显著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2/M期;连续3d注射50mg/kgZEA后,小鼠胸腺和脾出现病理性变化,表现为胸腺皮质减少,髓质增多,脾白髓萎缩,局灶性坏死等。证明ZEA对小鼠胸腺和脾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从四川省某猕猴养殖场急性腹泻猕猴肠道内分离出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了16SrDNA扩增、生化反应、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以及毒力因子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血清型为O28;药敏试验证实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并且呈现多重耐药性;攻毒试验证实该菌能够导致小白鼠大量死亡;多重PCR成功检测出侵袭性大肠杆菌的Einv毒力基因。确定该病原菌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而且毒力很强。  相似文献   

18.
在 5 0只Wistar雌性未孕大鼠子宫角浆膜面上沿子宫纵轴埋植 1对Ag -AgCl双极电极 ,腹腔注射阿托品或异搏定或消炎痛后 ,观察注射怀牛膝 0 .6mL对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峰电活动的影响 ,探讨其兴奋的途径。结果表明 ,阿托品阻断胆碱能M受体后 ,腹腔注射怀牛膝水煎剂 ,子宫平滑肌峰电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兴奋效应 ;异搏定阻断L型Ca2 通道 (L VDCC)后 ,腹腔注射怀牛膝水煎剂 ,暴发波的最大振幅等 4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单波的正波最大振幅和峰面积则有明显增加 (P <0 .0 5 ) ,单波的负波最大振幅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腹腔注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后 ,注射怀牛膝水煎剂 ,暴发波的最大振幅等 4项指标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单波的正波最大振幅等 3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结果提示 ,怀牛膝对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峰电活动的兴奋作用是通过胆碱能M受体以外的其他途径实现的 ,部分可能与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异搏定敏感的L型Ca2 通道有关 ,部分可能与刺激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