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羊口疮病毒(OrfV)F1L与B2L基因核酸疫苗PVAX1-F1L、PVAX1-B2L联合免疫小鼠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应答效果,分别将PVAX1-F1L+PVAX1-B2L、PVAX1-B2L、PVAX1-F1L、PVAX1空载体与PBS通过后腿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血清中OrfV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并通过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PVAX1-F1L+PVAX1-B2L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IL-2、IFN-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P<0.05)高于PVAX1-F1L和PVAX1-B2L单独免疫组,IL-4细胞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但均与PVAX1空载体和PBS组差异极显著(P<0.01);PVAX1-F1L+PVAX1-B2L联合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与PVAX1-F1L和PVAX1-B2L单独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PVAX1空载体和PBS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PVAX1-F1L+PVAX1-B2L联合免疫小鼠能够增强OrfV特异性抗体的分泌和细胞免疫应答,这为羊口疮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兔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感染,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豆状囊尾蚴serpin基因,并对其开放阅读框(ORF)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 ET-30a(+)-Cpserpin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以纯化的重组蛋白(r Cpserpin)为包被抗原,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兔豆状囊尾蚴病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Cpserpin基因的完整ORF长为1 149 bp,含有serpin家族保守基序(DEEGAE)、serpin标签序列(FKVDHPFIFFI)以及serpin特有的反应中心环结构域(RCL);r Cpserpin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且能被家兔豆状囊尾蚴阳性血清所识别。所建立的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包括:r Cpserpin包被质量浓度为2 g/m L,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的稀释度分别为1∶100和1∶2 500,包被液和封闭液分别为p H9.6碳酸盐缓冲液和10 g/L牛血清白蛋白。利用上述条件检测60份家兔豆状囊尾蚴阳性血清和108份阴性血清,证实该方法的临界值为0.36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93.5%。结果表明,基于Cpserpin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pVAX1-IL-2和pVAX1-F1L联合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分别将p VAX1-F1L+pVAX1-IL-2、pVAX1-F1L、pVAX1空载体、PBS对照组通过后腿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KM系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OrfV特异性抗体以及Th1型(IL-2、IFN-γ和TNF-α)、Th2型(IL-4、IL-6和IL-10)细胞因子;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pVAX1-F1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IL-2、IFN-γ和TNF-α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F1L组,与p VAX1组、PBS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pVAX1-F1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IL-4、IL-6和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组和PBS组,与pVAX1-F1L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pVAX1-F1L+pVAX1-IL-2免疫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高于pVAX1-F1L组、pVAX1组和PBS组(P0.01)。结果表明,p VAX1-IL-2和pVAX1-F1L联合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Orf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p VAX1-IL-2诱导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且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蛋白FnBPA A和FnBPA D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别用纯化的重组原核表达蛋白FnBPA A和FnBPA D免疫新西兰白兔,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免疫家兔血清的抗体效价,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进行全血调理吞噬试验。结果显示,在三免后第7天抗体水平分别可达1∶12 800(FnBPA A)、1∶25 600(FnBPA D),并且FnBPA A免疫组的全血杀菌能力优于FnBPA D免疫组;同时,两者均能提高家兔体内IL-2、IL-4、IL-10和IFN-γ的表达水平,且FnBPA D组显著高于FnBPA A组(P0.05)。结果表明,FnBPA D基因较FnBPA A基因更适合作为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猪带绦虫有成虫、虫卵、六钩蚴、囊尾蚴不同形式的发育阶段和寄生状态 ,不同的虫体形式以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满足其寄生在相应宿主体内的需要[1 ,2 ] 。研究发现 ,六钩蚴与囊尾蚴在虫体组成成分、生化指标以及代谢 (分泌 )产物等方面都有差异。SDS PAGE和免疫印迹研究表明 ,六钩蚴的抗原成分非常复杂 ,不仅有共同抗原、阶段发育特异性抗原 ,而且在入侵宿主定植在肌肉组织后 ,表面抗原随虫体的发育而发生阶段性的改变 ,并且抗原变异的发生往往比免疫应答更为迅速 ,从而使宿主产生的抗体失去保护性。在生化指标及代谢关键酶方面 …  相似文献   

6.
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技术获得牛分枝杆菌esat-6基因和mpb70-mpb83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重组质粒pCE6和pC70-83-E6。分4组免疫小鼠:pCE6组、pC70-83-E6组、pcDNA3.1(+)和PBS对照组,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表明,2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而2对照组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且pC70-83-E6组小鼠的抗体水平高于pCE6组。经PPD刺激后,pCE6组和pC70-83-E6组小鼠的SI值与2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2重组质粒免疫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均显著高于2对照组(P<0.05),且pC70-83-E6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证实本试验构建的2种牛分枝杆菌DNA疫苗可有效诱导实验动物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抗体水平的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人工感染豆状带绦虫犬自然排出的孕卵节片,虫卵计数后以不同数量感染家兔,定期采血,待囊尾蚴成熟后扑杀,计数.同时,用豆状囊尾蚴粗制抗原所建立的ELISA诊断方法,检测家兔的抗体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家兔在感染后第3周血清抗体呈阳性,且抗体水平逐步上升,第8周达到最高水平,直至第10周扑杀时仍呈较高的阳性水平.抗体水平随感染数量的增加而升高,虫体负荷随感染强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感染虫体数量的多少对抗体出现的时间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旋毛虫TsGLS、TsGAD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将TsGLS、TsGAD、TsGLS+TsGAD重组蛋白分别与佐剂混匀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并检测重组蛋白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在强化免疫小鼠后,通过攻虫试验检测并比较7 d成虫和35 d肌幼虫减虫率,以及免疫小鼠在攻虫后第7、14、21、35天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各试验组小鼠血清中IgG1(Th2)为主的抗体水平上升,而且IL-4和IL-10水平在攻虫后第14天达到最高,IFN-γ和IL-12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达到最高。攻虫试验后TsGLS组、TsGAD组、TsGLS+TsGAD组的小鼠中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35.55%、49.24%、37.34%和47.05%、60.01%、46.5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TsGLS和TsGAD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小鼠获得免疫保护效果,且TsGAD重组蛋白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将改组的猪白细胞介素-2基因(VRIL2S)与重组CpG(VRIC)质粒经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颗粒(CNP)包裹后(CNP-VRIL2S-VRIC),肌肉注射给已接种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的免疫猪,接种后第7、14、28、42和56 d采集静脉血栓测猪的免疫应答变化,并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含量.结果显示,接种组猪血清中IL-2、IL-6、IL-4以及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显著高于空质粒疫苗对照组,同时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CNP-VRIL2S-VR1C能持久显著提高猪对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具有被研制为高效安全的分子免疫增强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选用2种重组表达的Serpin型和Kazal型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AdSPI和TsKaSPI),联合弗氏佐剂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单独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特异性血清抗体Ig G以及Ig G亚型(IgG1和Ig G2a)的水平,用CCK-8法测定重组蛋白刺激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12和IL-4的水平;使用旋毛虫肌幼虫攻击感染免疫后的小鼠,计算并分析小鼠肠道成虫减虫率及肠道病理变化,并评估TsAdSPI和TsKaSPI与ISA206佐剂联合免疫小鼠后对小鼠肠道成虫减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BS组相比,2种重组蛋白所诱导的Ig G和Ig G亚型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IL-12、IFN-γ、IL-4和IL-10表达水平也均显著升高,且重组蛋白可诱导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攻虫结果表明,2种重组蛋白免疫后小鼠肠道旋毛虫成虫数量较PBS组显著减少且肠道病理变化减轻;2种重组蛋白联合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高于单独免疫组。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单增李斯特菌入侵相关蛋白(P60)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及纯化,分别与低剂量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单增李斯特菌灭活菌混合,以MontanideISA206为佐剂制成疫苗,皮下接种家兔,并设灭活疫苗免疫组和PBS对照组,定期检测3组家兔的血清抗体、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二免后第21d每只家兔腹腔注射2×108CFU单增李斯特活菌攻毒,观察各组家兔的发病情况,每隔24h检测一次细菌在各组家兔体内的繁殖率。结果表明,添加P60和低剂量LLO重组蛋白的单增李斯特菌灭活疫苗免疫组家兔二免后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能诱导Th细胞向Th1型分化,抑制Th2型细胞的分化,调节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能有效抵抗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使细菌在家兔体内(外周血、脾)的几何增长率从64.69%降到24.06%,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证明P60和低剂量LLO能增强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LHD-Sj23-GST与3种不同类型佐剂(弗氏佐剂、ISA 206佐剂、ISA70M佐剂)配伍后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该重组蛋白配伍3种佐剂3次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中的CD4+、CD8+T细胞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10水平;3次免疫后小鼠人工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后经肝门静脉灌注冲虫,计数各组平均虫体数并计算减虫率。与PBS对照组相比,LHD-Sj23-GST/FA和LHD-Sj23-GST/70M免疫组的CD4+T细胞显著升高(P<0.05),LHD-Sj23-GST/206免疫组未呈现明显变化;3种不同佐剂配伍LHD-Sj23-GST免疫组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免疫组的IFN-γ及IL-10水平升高,而IL-4水平降低。LHD-Sj23-GST/FA、LHD-Sj23-GST/206和LHD-Sj23-GST/70M免疫组与PBS对照组相比,分别获得65.52%、51.72%和51.72%的减虫率;而相较于各自的佐剂对照组,则分别获得58.76%,26.31%,54.28%的减虫率。结果表明,用重组蛋白LHD-Sj23-GST配伍3种不同类型佐剂免疫小鼠,均刺激产生了偏向Th1型的细胞免疫应答,且都对小鼠诱导了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环形泰勒虫微线体-棒状体蛋白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环形泰勒虫微线体-棒状体蛋白特异性和抗原性最高的一段开放阅读框进行RT-PCR扩增,将所获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表达,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该基因的原核表达情况和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第470~650位氨基酸残基的特异性和抗原性最高。对诱导条件的摸索发现,在37℃、1.0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6h表达量最高,表达产物大小为43ku。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能被环形泰勒虫阳性的牛血清所识别,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后期研究微线体-棒状体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分子佐剂纤维连接蛋白外域A(EDA)与弓形虫表面膜蛋白1(SAG1)基因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以本实验室保存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EDA-SAG1与SAG1目的片段,再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构建出重组质粒pVAX1-EDA-SAG1和pVAX1-SAG1。将构建的质粒pVAX1-EDA-SAG1、pVAX1-SAG1同空载体pVAX1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通过ELISA、CCK-8法和小鼠攻虫试验对该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经PCR扩增获得的SAG1片段长为855 bp,EDA-SAG1片段长为1 131 bp。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上述重组质粒。在ELISA检测中,实验组血清中抗体Ig G、Ig G1、Ig G2a水平和细胞因子IL-4、IL-10、IL-12p70及IFN-γ的质量浓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分子佐剂EDA-SAG1组的增殖效果最明显(P0.05)。攻虫后,pVAX1-EDA-SAG1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最长,较空白对照组多存活4 d。实验组pVAX1-EDA-SAG1相对于对照组pVAX1-SAG1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分子佐剂EDA可以显著地增强弓形虫SAG1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人工感染鸭源新城疫强毒株(Md/CH/LGD/1/2005)诱导番鸭细胞因子及Toll样受体基因的表达情况,选用80只15日龄SPF番鸭,随机分为攻毒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只,攻毒组以滴鼻点眼的方式接种1×107.0EID50鸭源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Md/CH/LGD/1/2005,对照组接种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在攻毒后36 h、72 h、7 d和25 d剖杀10只番鸭,采集每只番鸭的骨髓、脾、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和法氏囊样品,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NDV载量、细胞因子和Toll样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除哈德氏腺外,其余各组织中病毒含量在攻毒后72 h达到最高,对照组各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经NDV感染后,IL-1β在攻毒36 h的法氏囊和攻毒7 d的哈德氏腺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IL-2、IL-6、IL-18和IL-20在攻毒7 d的脾内表达显著上调(P<0.05)。TLR3、TLR15和TLR21均在法氏囊内高表达(P<0.05),且表达趋势相同,对NDV感染的应答可能具有协同效应。TLR5在骨髓、脾、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内显著上调(P<0.05);TLR7在攻毒7 d的骨髓和法氏囊内表达上调(P<0.05)。结果表明,感染NDV后番鸭可能通过TLR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宿主免疫抗性基因的表达,调控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用重组GST融合EgM家族(EgM9和EgM123)蛋白和GST蛋白免疫的犬血清中由靶蛋白(EgM家族)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用GST融合EgM9和EgM123蛋白及GST蛋白为抗原,辅以弗氏佐剂分别免疫试验犬3次,100μg/只,并设GST蛋白组和PBS组为对照。三免后第2周,用羊源原头蚴进行口服感染,25 000枚/只,每周采血直至感染后第45天,以GST融合EgM9和EgM123蛋白包板,用中和反应处理血清中由GST蛋白和大肠杆菌产生的抗体,之后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清中IgG、IgM和IgA的水平。结果显示,预处理的犬血清能去除GST蛋白和大肠杆菌诱导的抗体。二免后IgG和IgM水平达到峰值,IgG应答水平随免疫和感染仍能保持高应答水平。三免后IgG应答水平未提高。第三次免疫后IgM应答水平逐渐下降。IgA产生低的免疫应答,随免疫刺激和感染没有显著的变化。结果表明,EgM9和EgM123靶蛋白免疫犬能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应答,说明用吸收非特异性抗体监测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将旋毛虫TsP53重组蛋白以2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3次后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检查小鼠肠道旋毛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数和感染35d后的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抗TsP53重组蛋白的抗体应答。结果显示,TsP5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旋毛虫7日龄成虫、雌虫产新生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14.34%和16.93%,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35d后肌幼虫减虫率为38.68%,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TsP5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在首次免疫后第7天出现抗体应答,可检测到抗TsP53重组蛋白的抗体,第3次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攻击感染后略有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TsP53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旋毛虫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家禽红细胞对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的影响,对不同家禽的禽流感阳性血清分别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做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发现,经受体破坏酶(RDE)处理后,虽然可以消除异种家禽血清对异种家禽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的影响,但因处理复杂,费用高,不宜推广应用;经鸡红细胞吸附处理,可明显降低水禽血清对异种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但处理费时;而用水禽红细胞检测同种水禽的禽流感血清抗体,可以有效去除血清非特异性凝集的影响,且更能准确地反映水禽经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因而,应选用与宿主来源相同的红细胞悬液检测水禽禽流感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9.
以艾维茵肉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垂体-肾上腺轴在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强毒株攻击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IBDV强毒株攻击后,试验鸡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加强,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F)上升,抗IBDV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3(IL-3)上升,T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未经IBD疫苗免疫的鸡由于免疫系统遭到IBDV破坏,在IBDV强毒株攻毒后,抗IBDV抗体、IL-2和IL-3的上升幅度均比经IBD疫苗免疫的低.试验鸡血清ACTH和F分别与抗IBDV抗体、IL-2和IL-3呈显著正相关,与T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负相关,显示机体受病原微生物攻击后垂体-肾上腺轴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即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扩增.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甘草多糖(GCP)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32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4组分别饲喂添加甘草多糖 200、500、1 000和1 500 mg/kg的试验日粮。在21和42日龄时,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4只接近平均体质量的肉鸡,空腹称重,翅静脉采血制备血清,测定血清IgM、IgG、IFN-γ、IL-2、IL-6的质量浓度和新城疫抗体水平;然后处死,摘取免疫器官脾、胸腺、法氏囊并称重,测定免疫器官指数;最后剪取小块脾,用来测定IL-2、IFN-γ、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500 mg/kg组和1 000 mg/kg组的GCP可以显著提高21日龄时肉鸡脾、胸腺和法氏囊指数(P0.05),1 000 mg/kg组和1500 mg/kg组均能显著提高42日龄时肉鸡脾指数(P0.05);添加GCP能显著提高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IgM、IL-6、IFN-γ的质量浓度和新城疫抗体水平(P0.05),并能显著提高42日龄时肉鸡血清中IgM、IL-6和IL-2的质量浓度(P0.05),其中500 mg/kg组和1 000 mg/kg组GCP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质量浓度较高;GCP能显著提高脾IL-2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21日龄时脾IFN-γ 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GCP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新城疫抗体水平、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脾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