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探究姜黄素是否具有抑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作用,本研究以Vero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设置阴性(空白)对照组、PEDV感染组、姜黄素处理组、姜黄素预处理后感染PEDV组,在PEDV感染后观察细胞病变,利用RT-qPCR、Western-blot、IFA技术和病毒滴度测定法检测PEDV在Vero细胞中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EDV感染Vero细胞后有明显细胞病变,即细胞拉丝、细胞核固缩并空泡化。与PEDV感染组相比,姜黄素预处理后显著抑制了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P<0.05),降低了病毒感染后的滴度(P<0.05),显著上调了Vero细胞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β的分泌水平及MX1、ISG15、ZAP的转录水平(P<0.05)。与阴性(空白)对照组相比,PEDV感染后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β的分泌水平明显上调(P<0.05),但MX1、ISG15、ZAP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姜黄素处理后除IFN-α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外,IFN-β分泌水平及MX1、ISG15、ZAP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P&l...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stem and leaf polysaccharides,RPSL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因子含量及对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将RPSLP添加到体外分离培养的淋巴细胞中,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TNF-α含量;RT-PC R法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以及转录因子T-bet、G ATA-3的mRNA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添加RPSLP后在3.125~50 g/m L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促进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TNF-α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P0.05),并能调控T-bet、GATA-3的mRNA表达,使T-bet/GATA-3比率处于动态平衡。上述结果说明,RPSLP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因子mRNA表达来改变分泌量,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复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笔者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etformin对PK-15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利用RT-qPCR、Western-blot等技术分析Metformin对病毒复制、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作用途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Metformin的浓度达到10 mmol/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接近100%。与未处理的感染细胞组相比,Metformin显著抑制VSV在PK-15细胞和Vero细胞中的复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Metformin通过激活AMPK、抑制m TOR进而诱导自噬,同时抑制IFN-β、IL-6和TNF-α的表达;敲低自噬关键基因ATG7抑制VSV的复制,并促进IFN-β表达。本研究证实Metformin抑制VSV复制,丰富了Metformin影响病毒复制的网络信号,为病毒病有效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究口疮病毒GIF蛋白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成熟及Na?ve CD4~+T细胞极化作用的影响。原核表达口疮病毒GIF蛋白,用纯化后的蛋白刺激小鼠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P40、TNF-α、IL-10、IL-1β的分泌情况。将Na?ve CD4~+T细胞与经不同质量浓度的GIF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用ELISA检测该树突状细胞对Na?ve CD4~+T细胞的免疫刺激能力,并进一步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5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ORFV117基因,表达了羊口疮病毒GIF蛋白。经不同质量浓度蛋白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CD4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5μg/mL蛋白刺激后,MHC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12P40、TNF-α、IL-1β、IL-10释放水平显著升高。经不同质量浓度的GIF重组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对Na?ve CD4~+T细胞的刺激能力增强,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这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口疮病毒GIF蛋白能促进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能够激活抗原递呈作用,并且具有刺激T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芪总黄酮(TFA)的体外抗炎作用,通过脂多糖体外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检测黄芪总黄酮的细胞毒性作用,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FN-γ、IL-1β及TNF-α水平,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内NO表达水平。MTT结果显示,10~100μg/mL TFA对RAW264.7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10、25、100μg/mL TFA均能抑制RAW264.7细胞过量分泌IL-6、IFN-γ、IL-1β、TNF-α及NO,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芪总黄酮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对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并探讨禽呼肠孤病毒的感染机制及病毒与宿主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ARV-S1133感染CEF细胞后ARV结构蛋白σC和IL-1β、IL-6、TNF-α的动态转录水平。结果显示,ARV-S1133感染CEF后第10小时起病毒σC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开始迅速上升,在第48小时达到最高峰(13 162.73倍);ARV-S1133感染后引起CEF中IL-1β、IL-6、TNF-αmRNA表达量发生变化,这3个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IL-1β、IL-6、TNF-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早期迅速上升,在感染后第6小时达到第1个峰值,随后下降,在感染中后期再次显著上升,在第48小时达到第2个峰值。IL-1β、IL-6、TNF-α在感染后第6、24、36和48小时的mRNA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RV感染后可诱导CEF分泌IL-1β、IL-6、TNF-α的水平上调,进而发生炎症反应,说明IL-1β、IL-6、TNF-α可能与禽呼肠孤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观察了100、200、400mg/kg剂量蕨麻多糖配合应用后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蕨麻多糖能明显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的IL-6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能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的IFN-γ水平,而对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环磷酰胺能降低小鼠血清中IL-6、IFN-γ和TNF-α水平,蕨麻多糖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升高小鼠血清中IL-6、IFN-γ和TNF-α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黄芪多糖(APS)抗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和免疫调节的机理,用建立的MDRV自然感染番鸭发病模型,进行了APS防治MDRV同居感染试验和临床(健康无病毒感染)用药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中期,MDRV能促进同居感染对照组番鸭机体IL-1、IL-2、IL-6、TNF-α的分泌,抑制IL-4的分泌;与同居感染对照组相比,0.4g/L APS预防用药能延迟MDRV同居感染番鸭出现症状的时间,减轻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显著降低死亡率;APS使MDRV感染番鸭血清中IL-1、IL-2、IL-4、IL-6、TNF-α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维持MDRV感染番鸭和健康番鸭血清IL-1、IL-2、IL-4、IL-6、TNF-α水平处于动态平衡,对机体的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APS临床防治MDRV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上表达重组猪干扰素L3(rPoIFN-L3)进行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研究。首先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验证rPoIFN-L3表达,并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进行蛋白纯化;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FP)检测rPoIFN-L3的抗病毒活性,含rPoIFN-L3的细胞上清的抗病毒活性为1×10~3AU/mL,纯化的rPoIFN-L3抗病毒活性为5×10~5AU/mg。进一步对纯化的rPoIFN-L3蛋白在IPEC-J2细胞上进行抗PEDV活性探究,结果显示,rPoIFN-L3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EDV复制,并且上调相关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由此证明,本研究表达的rPoIFN-L3具有抗病毒活性,并可有效抑制PEDV在IPEC-J2上的复制,对预防和治疗PEDV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以牛肾细胞(MDBK)细胞为研究对象,MDBK细胞接种牛冠状病毒(BCoV),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茯苓多糖对BcoV N基因表达水平及BcoV诱导的MDBK细胞中RLR干扰素信号通路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茯苓多糖可抑制BCoV N基因的表达;茯苓多糖可促进RLR通路细胞因子RIG-I、MDA5、MAVS、TBK1、IRF3及IFN-β的表达,并缓解BCoV对宿主细胞RIG-I、MDA5、MAVS、TBK1、IRF3及IFN-β细胞因子的前期抑制。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可调节RLR通路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抑制BCoV病毒的复制。这一研究结果为茯苓多糖治疗BCoV引起的犊牛腹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鸡枞菌多糖(TAP)体外作用于小鼠T淋巴细胞,用ELISA法检测其IL-4、IFN-γ及IL-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观察研究了鸡枞菌多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A组相比,25~10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均能显著促进T细胞产生IL-4、IFN-γ及IL-2(P<0.01);25μg/mL TAP作用48h后可显著降低被ConA激活的T细胞CD4+%(P<0.01),升高CD8+%(P<0.05),并降低CD4+/CD8+(P<0.05);50μg/mL TAP则可显著升高CD3+%(P<0.01);5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能显著提高IL-2、IL-4及IFN-γmRNA表达量(P<0.01),并使其保持较高水平。提示,TAP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T淋巴细胞是TAP的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甘草的3种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甘草多糖和光甘草定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将3种药物均设6个质量浓度(0.1、1、5、20、100和400μg/mL),分别与巨噬细胞作用12、24和36h后,利用CC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药物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无细胞毒性浓度下对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影响,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种药物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400μg/mL甘草甜素和光甘草定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所有试验浓度的甘草甜素和甘草多糖均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而仅5、20和100μg/mL光甘草定有这种作用(P0.01);所有试验浓度的3种药物均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分泌IL-1β、IL-6、IL-12和TNF-α的能力(P0.01),高剂量抑制IL-4、IL-10和TGF-β的分泌(P0.01),而低剂量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甘草的3种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甘草多糖和光甘草定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本无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以及降低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2高变区对病毒复制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以PRRSV GSWW/2015强毒株感染性分子克隆为基础,在前期缺失NSP2第519~565位47个氨基酸的D5毒株的基础上,进一步缺失了NSP2第628~747位120个氨基酸(D14),并比较分析了缺失毒株与亲本病毒GSWW的复制能力。结果显示,D14缺失病毒相对于D5缺失毒与亲本病毒GSWW/2015的复制水平有所降低,但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将亲本病毒、D5与D14缺失毒株分别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于不同时间点检测了炎性细胞因子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感染PAM后第24小时,相对于D14缺失病毒与亲本毒,D5缺失毒诱导IL-6、TNF-α、IL-8和IL-1β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D5与D14缺失毒在感染PAM细胞后第12小时,诱导IL-10、HMGB1水平显著降低,D14的降低幅度更显著。提示D5缺失区有促进早期炎性应答的作用,D5与D14缺失均可以明显降低IL-10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说明NSP2在调节炎性应答与免疫抑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方法从猪场腹泻样品中检测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核酸阳性样品,测序证实为1型BVDV,命名为SHCM06。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与ZM-95亲缘性最近,同源性达98.3%;与BVDV-1经典毒株亲缘性较远,仅85.7%~89.8%。免疫荧光、Western-blot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均表明,SHCM06毒株可感染MDBK、ST和PK15细胞,在MDBK和ST细胞上的增殖效率显著高于PK15细胞。进一步分析SHCM06感染对细胞中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SHCM06感染均能使3种细胞中IFN-α和IFN-β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且对MDBK细胞IFN-α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对PK15细胞中IFN-α的抑制作用(P0.05)。结果表明,从猪临床腹泻样品中分离1株BVDV1型,该病毒对MDBK、ST细胞适应性好于PK-15细胞,能显著抑制细胞中Ⅰ型IFN的产生,以发挥抵抗细胞抗病毒免疫效应,本试验为深入研究猪源BVDV的致病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将其接种4周龄健康断乳仔猪,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检测心、脑、脾组织及血清中的病毒含量,测定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仔猪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腹泻等症状;剖检发现心包积液,心脏变软,脑充血;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心肌炎、脑炎,病理炎症分值显著提高;心、脑、脾、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大量病毒;血清中出现高效价的中和抗体;感染仔猪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细胞因子的表达高峰期与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损害的时间密切相关。表明,猪源EMCV GXLC株对仔猪具有致病性,IL-1β、TNF-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在EMCV对仔猪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高铜(Cu)对鸡肝细胞NFκB信号分子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分为体内和体外两个部分进行。体内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48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12羽,并分别饲喂对照日粮(Cu 11 mg/kg,对照组)和高铜日粮(Cu 110 mg/kg,高铜Ⅰ组;Cu 220 mg/kg,高铜Ⅱ组;Cu 330mg/kg,高铜Ⅲ组),于49日龄采集肝,制作组织切片观察肝病理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细胞因子(NFκB、TNF-α、IFN-γ、IL-1、IL-6和iNOS)的mRNA转录水平。体外试验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0、10、50、100umol/L)处理鸡胚原代肝细胞24 h,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并使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硫酸铜共同作用于肝细胞后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体内与体外试验结果显示,高铜可致鸡肝细胞损伤,同时诱导NFκB、TNF-α、IFN-γ、IL-1、IL-6、iNOS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与硫酸铜单独作用相比,NAC与硫酸铜联合作用可缓解肝细胞的损伤,上述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也显著下调。结果表明,高铜可激活并调节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仔猪肠道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在肠道中复制并导致肠道出现炎症病变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PDCoV天津地区分离株TJ1经口服感染10日龄仔猪,在攻毒后第4天对仔猪进行剖检,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空肠、回肠、结肠、盲肠组织主要病变表现为肠黏膜间质、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局部黏膜绒毛萎缩等。通过荧光定量PCR试验,对肠道组织中PDCo V M基因、天然免疫基因IFN-α、IFN-β、DDX58、STAT2与炎症因子TNF-α、IL-6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DCoV在4种肠组织中通过抑制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实现自身复制,且在空肠、回肠、结肠中通过增强TNF-α、IL-6的表达促进肠道炎症病变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可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制备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考察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对树突状细胞(DCs)与自然杀伤细胞(NKs)相互作用的影响。以环氧乙烷为羟乙基化试剂,对猴头菇多糖进行羟乙基化。并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探索猴头菇多糖(HEP)和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HE-HEP)分别与DCs和NKs共同孵育后对细胞免疫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EP和HE-HEP可以使IL-12、IL-15、IL-18、NF-κB、NKG2D、TNF-α、IFN-γ和GM-CSF的mRNA表达上调。31.25 g/mL、62.5 g/mL的HE-HEP对IL-12、IL-15、IL-18、NF-κB的mRNA表达方面的效果优于HEP,并且62.5 g/mL、125 g/mL的HE-HEP对NKG2D、TNF-α、IFN-γ和GM-CSF的mRNA表达方面的效果优于HEP。结果表明,羟乙基化修饰可以显著增强猴头菇多糖对DCs和NKs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重组融合肽Tα1-BP5(rTα1-BP5)对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试验以rTα1-BP5联合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雏鸭,检测免疫后鸭的Ig G抗体、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并通过攻毒试验评价其对雏鸭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rTα1-BP5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后Ig G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增强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提升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rTα1-BP5能够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Tα1-BP5配合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后增强了对肝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的新型佐剂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