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一系列由无直接相关利益者参与的群体性事件——"无直接利益冲突"频频发生,而基层政府在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中存在"体制性迟钝"。本文以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机制可以克服政府的"体制性迟钝",实现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有效治理。具体包括利益表达机制、社会预警机制、冲突过程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法治的视角,封贵州瓮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县级政权应立即启动政改,认为县级政改应选择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中心的法治退路,并予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3.
陈江华 《法制与社会》2010,(17):269-269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由各种矛盾引发的"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也日益增多。所谓"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是指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冲突事件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而是因曾经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下不满情绪,感觉到自己是显在或潜在的被权力侵害者,于是借机表达、发泄不满情绪而参与冲突事件,致使小规模的利益冲突迅速转化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由此产生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化解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云南孟连"7.19"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从法治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对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改革过程中,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冲击。因此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多发,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群体性事件的的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这类事件有其参与者体现了一种与事件的发生无直接利益性,事件的发生具有强烈的突发性以及事件的解决的综合性的特点,公安机关应构建新型的介入处理机制包括时间介入机制、空间介入机制以及人员介入机制三个方面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扬 《法制与社会》2012,(34):188-189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利益对立的阶层,社会控制、管理机制运转不灵都必然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频度和强度。因此,群体性事件频发是社会矛盾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反映,是各个群体利益冲突的现实体现,是集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首先就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及其类型,然后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功能与作用,最后在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构建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防范群体性事件是当下社会面临的紧迫任务。道路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是以集体行为的形式来表现的一种社会冲突,属于经济型的直接利益冲突.具有可防性。在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到道路交通事故善后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存在诸多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因此,构建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等相关机制消解这些隐患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网络涉警信息具有传播快、鼓动性强、社会反响强烈、负面影响大等特点。"网络群体性事件"折射民众"仇警"情绪,"无直接利益冲突"渐呈泛化态势,无限制的网络言论易导致网络暴民心态等隐忧。启示网络技术与公共安全的目标有差距,须完善网络管控技术;公安工作存在提升的空间,警务人员须转变工作理论,牢记工作宗旨,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并且要坚决剔除害群之马。  相似文献   

10.
杨培 《法制与社会》2012,(1):193-194
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和稳定,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为案例,着眼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对群体性事件过程进行深刻反思.将政府社会管理和群体事件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找出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方程 《法制与社会》2011,(31):208-208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群体性事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在国家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利益冲突不断涌现,当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时,便爆发了群体性事件,表面上来看是社会大众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目前的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是人为的教唆事件。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态势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是广东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社会发展的断裂、利益表达机制的缺乏、群体利益冲突的增加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根本原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危机应对机制、全面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将会越来越多地触及到深层次的利益格局,矛盾纠纷逐渐增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日益增多,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就可能引发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落实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加强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拥军  缪金祥 《法制与社会》2013,(35):203-204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关注象牙塔,治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并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有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易衍生各种群体性事件。研究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探讨特定的灾害情境及群体性事件要素的异化,构建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模型,明晰事件的演化特征,可以从动态角度分析自然灾害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衍生关系,实现对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的全景式展现,拓展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思路,为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处置提供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挥之不去,相生相克。如何直面这种群体性利益冲突,怎样妥善处置以防演变为社会危机事件,是建设和谐广东不能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重大法学课题。  相似文献   

17.
劳工群体性事件及其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春 《政法学刊》2011,28(3):81-85
劳工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是劳动者在缺乏其他可行的诉求渠道来表达其利益诉求、解决其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源上消解、减少劳工群体性事件事件的发生,必须将劳工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纳入法制轨道,尽快完善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畅通、拓宽维权渠道,构建劳工群体性争议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黄荣英 《行政与法》2012,(10):106-110
群体性事件不仅是社会治安问题,更是涉及公民权利如何保障、政府权力如何运行、利益冲突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规制的问题。本文从法理上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属性、法律特征及法律成因,探讨其法律规制之策,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多元主体利益表达机制;拓宽纠纷解决渠道,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法律救济途径,健全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对于群体性事件可以借用中医上的"望闻问切"的思想来进行应急管理,所谓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望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规模、参与人群等表征来进行观察,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闻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目的、特征和行动指向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的类型和危机程度。"问诊"则是要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通过沟通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切诊"确定群体性事件的症结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事实上,信访制度造成的"怪现状",已引起国家高层的关注。早在2004年8月,时任总书记胡锦涛便亲自过问信访改革,促成中央建立"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中央办公厅、国家信访局、北京市等28个部门和单位作为成员。在"联席会议"制度之下,"成员"可集体了解、掌握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和动态,针对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处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地方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以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更容易突破信访部门"独木力撑"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