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监狱改造罪犯的目标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罪犯是初次社会化失败的人。监狱对罪犯的矫正和重塑是对罪犯进行再社会化的过程。公民教育是对罪犯实施再社会化的可供选择的路径。对罪犯公民教育在方案设计上,可围绕遵纪守法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社会教育、科学理性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抵御诱惑防范重犯教育、重建生活技能教育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罪犯权利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罪犯权利存在的形态将罪犯权利解构为罪犯的特有权利和罪犯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未被法律剥夺的权利,文章认为监狱行刑产生了罪犯的特有权利并对罪犯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未被法律剥夺的权利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文章论述了影响罪犯权利内容及其实现的各种行刑因素.笔者认为本文对建立罪犯权利保障制度及刑罚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老年妇女无论是在经济收入、健康状况还是在生活照料、精神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与运用,可以帮助农村老年妇女树立积极、健康的老龄观,增强她们的自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监狱工作社会化的法学与实践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现代法学理论,今日之刑罚执行已不应再仅是纯粹地对罪犯实施惩罚,而是要在惩罚基础上,通过各种行刑矫正措施的落实,"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使其能顺利地以健全健康的人格回归社会。监狱工作社会化,将通过重整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全面发挥刑罚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之功效,实现罪犯经过改造由犯罪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刑罚执行终极目标,它既是对传统行刑方式的一种更新改革,也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救助行为将吸毒者当成病人和罪犯,恰好忽略了吸毒者社会身份这一重要方面。即吸毒者首先是公民。作为公民的吸毒者应该享有国家社会政策赋予公民的有关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医疗救助、社会关怀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权力。从目前的情况看,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对吸毒者的救助主要集中于探讨病人和罪犯这两个层面,对社会救助这个层面的关注比较少。因些,本文着重论述吸毒者的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6.
培养身心健康、重新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是监狱罪犯教育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传统的行刑制度和行刑理念,使罪犯教育缺乏针对性、适应性、科学性。确立现代、科学的罪犯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化、社会化、个别化的罪犯教育体系是提高罪犯教育效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监狱矫正实践看其与重新犯罪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狱是一个国家法制、社会状况的窗口之一.监狱矫正对改造罪犯重新成为守法公民起主导作用,成功的监狱矫正有利于防止罪犯再次犯罪.近年来,我国重新犯罪率之所以升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监狱改造质量不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从监狱职能与矫正效果、矫正方法与重新犯罪、监狱生活与重返社会、法制建设与罪犯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利于提高监狱矫正效果,降低重新犯罪率.  相似文献   

8.
拟释放出狱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从法律意义上讲,他们仍然是法律程序执行中的罪犯,仍然是一个由监狱执行刑罚的不自由公民,但从社会管理角度看,他们即将回归社会成为自由公民,如果我们仍然按照罪犯改造思路去监管和教育他们,势必对拟刑释人员出狱后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对其模拟回归社会后作为社会公民进行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拟刑释人员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9.
罪犯权利是罪犯法律地位的重要内容,就判处自由刑的罪犯而论,罪犯作为人,享有基本的人权;罪犯作为一国公民,享有未被剥夺的公民权;罪犯作为被矫正对象享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权利。罪犯权利是人类权利的一部分,尊重罪犯权利就是对人类权利的尊重,切实保障罪犯权利的实现,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罪犯权利的来源及其法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罪犯权利是罪犯法律地位的重要内容 ,就判处自由刑的罪犯而论 ,罪犯作为人 ,享有基本的人权 ;罪犯作为一国公民 ,享有未被剥夺的公民权 ;罪犯作为被矫正对象享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权利。罪犯权利是人类权利的一部分 ,尊重罪犯权利就是对人类权利的尊重 ,切实保障罪犯权利的实现 ,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 ,是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 ,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贯彻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教育、感化、挽救"刑事政策的重要体现。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使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现了法制化。实施以来,这一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重回社会提供了方便,同时充分体现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但是,实践工作同时反映出该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的立法目的难以全面实现,因此,进一步完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具有简便灵活、经济高效、易于执行等显著特点,便于化解矛盾,是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从更高层次上促进社会稳定需要的工作方法和结案方式.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中,也应当以强化抗诉书说理为基础,加强与审判机关的沟通、协作,在提高办案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共同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充分运用思想疏导、执行促进、借助外力等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达到定纷止争的目标,真正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定程度上,侦查讯问可以被视作是一种特殊的说服过程。社会心理学上的说服模型从传播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整个说服过程,它对侦查讯问中促使犯罪嫌疑人改变拒供态度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侦查讯问中同样可以构建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说服模型,其构成要素中的讯问者、讯问信息、讯问对象、讯问情境对讯问的说服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执法环节释法说理是司法活动的内在规律,是自然公正、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司法决定获得信任、信服和信赖的重要途径。当前检察执法环节释法说理工作存在主动性、自觉性不强,说理不全面、不充分、不规范,说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全面加强检察执法的说理性,进一步扩展释法说理的范围,选择恰当的说理方式,同时也应注意必要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在处置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手段。劝说就是其一。影响劝说的因素主要有劝说者、被劝说者和劝说环境。要获得理想的劝说效果,必须运用得体的劝说技巧,如培养个人魅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标签法、以害怵之法等。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可塑性大 ,易走向犯罪深渊 ,也易改造。因此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适用方面 ,应根据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精神 ,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与福建警察学院合作,运用临床心理学技术处理信访疑难案件,在化解刑满释放人员"过激"闹访行为和有效稳控刑事案件伤残人对已决案件的反复缠访方面取得成功,为化解信访矛盾开辟了新途径。从临床心理学层面分析,造成积案难以化解的上访人员心理因素主要有:为宣泄负性情绪、为博取同情和重视、为谋取其他利益(包括不当利益)、迷信"上访解决问题"、坚信"受迫害"(精神病因素)。在信访工作中,引入临床心理学技术处理老信访户的疑难积案,可为化解信访矛盾指明疏导重点和工作方向,使信访化解工作更具针对性;同时有益于信访者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和巩固发展。其作用和做法主要表现为:促进认知调节、提供心理支持、引导情绪宣泄。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倦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是制约教师素质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身心疲倦,认知消极,工作动力降低等方面。引发原因有社会、学校及职业本身等外部因素,也有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等内部因素。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既需要从社会和学校层面上构建他助策略,也要从教师个体出发构建白助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劳动权利,但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障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救济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优秀法官是值得学习、可以作为榜样的典型。从陕甘宁边区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一共产生了百余位优秀法官。无论是马锡五还是新时期的优秀法官,他们都有着"一心为民"的形象化特质。文学作为优秀法官宣传工作的工具,在司法实践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优秀法官宣传工作承担了对大众的说服和动员功能,最终服务于政权建设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