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析单位犯罪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适用刑法,有力地打击单位犯罪,我们必须正确认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本身,不应当把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合法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集团等新出现的“单位”,目前还没有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刑法还规定了一部分单位犯罪的特殊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2.
走私犯罪是法定犯罪,以违反海关法律法规为前提,故具有很强的海关专业特征,而单位走私犯罪主体为单位,进一步增加了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的困难.故根据单位走私犯罪的特征及相关立法规定,深入研究我国单位走私犯罪诉讼程序中诉讼主体和诉讼代表人制度,以及单位走私犯罪诉讼代表人的确定问题,对我国单位犯罪刑事诉讼的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对于单位犯罪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刑法理论界存在着诸多争议,尤其是关于单位共同犯罪问题,理论界争议颇大。本文仅就单位共同犯罪的形态与认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单位共同犯罪存在单位与单位共同犯罪、单位与其成员之外的自然人共同犯罪两种形态;单位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其独特之处,在认定单位共同犯罪时应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承认法人犯罪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 ,但是各国关于法人犯罪范围的规定并不一致。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的范围 ,然而由于单位犯罪的立法过度超前于理论的发展 ,致使确定的单位犯罪的范围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 ,在司法实践中其不合理性也日益突出。单位犯罪的范围应当符合单位的性质并且应为“习惯”或社会一般人的通常观念所认可  相似文献   

5.
单位经济犯罪的认定与侦查是经侦工作中的难点,从刑法理论的角度研究与甄别单位经济犯罪具有重大意义,即决定可否立案、决定犯罪罪名和处罚轻重。单位经济犯罪侦查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界定主体资格、调查决策过程、调查违法所得流向等。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存在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单位犯罪自首的主体包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以及经单位授权委托投案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位犯罪后,法定代表人及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和本人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认定单位自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和本人的犯罪事实的,单位是否成立自首不能一概而论。单位犯罪自首是否成立,应根据犯罪单位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罪后的不同表现分别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7.
修订后的《公司法》使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合法化,并赋予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资格,那么在刑法上是否因此而对其犯罪认定受到实质影响呢?本文主要分析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立法现状、性质以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与单位犯罪的关系,结合我国刑事立法的目的、现行刑事法律对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以及轻刑化的趋势等角度来界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犯罪问题。本文认为,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犯罪应以单位犯罪认定。  相似文献   

8.
单位直接故意犯罪形态的几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的构成形态特征与自然人犯罪的构成形态特征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内容论述的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单位直接故意犯罪的主、客观要件,对单位直接故意犯罪中的犯罪未遂形态、犯罪中止形态认定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法人参与经济犯罪活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兼之我国刑法采用"单位"犯罪这个外延宽泛的概念,造成理论与实践对单位犯罪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不统一.应当参考国外关于法人犯罪的立法经验,立足本国国情,研究我国刑法典已经确定的犯罪主体,明确单位犯罪的标准,确定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排除机关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由单位的负责人或者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所实施的,由刑法典明文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传统的刑法学理论对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的研究是以自然人构成和刑事责任为基础的,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固然有其共同的特征,但单位犯罪在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等方面毕竟有其独特之处,而我国刑法学理论界对单位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导致对单位犯罪的概念、刑事责任的认定存在分歧,本文仅对此略谈粗浅已见。  相似文献   

11.
走私犯罪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一种严重犯罪,当前我国走私犯罪相当严重。司法实践中,单位走私犯罪涉及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关于单位走私犯罪与个人走私犯罪的界定、单位走私犯罪主体的定位等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侦查是围绕案件展开的,以揭露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为目的的活动。犯罪嫌疑人是侦查活动的重心,但是,掌握犯罪线索、收集犯罪证据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方向、确定犯罪嫌疑人更多的时候是依靠犯罪嫌疑人以外的第三人而得以取得的。因此,侦查第三人在侦查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划定第三人,将侦查第三人划定为相对第三人和绝对第三人,在侦查活动中区别对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绑架罪中,只要行为人的行为与被绑架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就可认定为存在“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情形;行为人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应为故意;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的罪数形态应以结合犯的理论来解释;绑架杀人未遂的,仍然适用《刑法》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但同时也适用刑法有关未遂犯的处罚规定。但绑架致人死亡适用绝对死刑的法定刑配置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14.
单位共同犯罪是指包括单位在内的两个以上主体的共同故意犯罪 ,它是客观上存在、理论上成立的共同犯罪形态之一。“共同单位犯罪”称谓有其不科学不规范之处 ,应将单位之间的共同犯罪称为“纯粹的单位共同犯罪”并纳入到单位共同犯罪的基本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新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对于单位犯罪理论中的自首认定和处罚问题并没有具体涉及,单位犯罪后自首认定理论界尚存分歧,这就给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带来困难,需要对单位犯罪中的自首情形进行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明确单位犯罪自首与单位自首的理论区别,探讨单位自首后的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某些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是暂时缺乏有力的直接证据证明其作案的人,称其为无定案证据刑事嫌疑人。侦查实践中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无定案证据刑事嫌疑人的审查应坚持合法性、客观性、比例性和保密性的原则。审查方法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从程序角度对审查方法进行研究;转变传统的侦查模式,克服“重口供、轻物证”的思维,多从嫌疑人外围展开工作;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增强政策的感召力、同化力;从调查性询问中找突破口;合理利用侦查测谎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绑架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案件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在绑架案件侦查中应该以确保人质生命安全为前提,一方面要积极寻找被绑架者下落,男一方面要及时确定作案人。侦查机关应当做好出警和前期处置工作,确定合理的侦查范围和侦查途径,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解救被绑架者。  相似文献   

18.
偷税犯罪案件侦查方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偷税犯罪严重危害税收征管秩序 ,应予以重点打击。偷税犯罪案件的侦查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大力挖掘案源 ,提高发现偷税犯罪的能力 ;秘密查证偷税犯罪线索 ;采取果断措施 ,控制涉案人员、财产和证据 ;清查账册、凭证 ,盘点存货 ,获取有关书证、物证 ;向税务机关调取犯罪嫌疑人的纳税资料和处罚文书 ;向有关供销单位了解犯罪嫌疑人真实产销情况 ;询问知情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 ,认定其犯罪故意 ;通过多种途径 ,依法确定偷税数额  相似文献   

19.
单位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各类重大责任事故频发,使重大责任事故罪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就责任事故犯罪的主体而言,有的国家规定部分责任事故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如法国和西班牙;而有的国家则不承认责任事故犯罪中单位的犯罪主体地位,如日本、俄罗斯和我国。从严密刑事法网、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角度出发,单位应当可以成为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特权 ,即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保持沉默 ,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打破沉默 ,作有利于自己的陈述。也就是说 ,犯罪嫌疑人既享有在沉默与陈述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利 ,又享有如何进行陈述的权利。不论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 ,沉默权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我国目前还未确立沉默权制度。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制国家 ,我国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因为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需要沉默权 ;沉默权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一项手段 ;确立沉默权制度符合国际潮流 ,也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