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从法律角度讲,坚持以人为本,意味着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得到平等保护。在我国,审判权、检察权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因此,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务犯罪司法预防的主要问题在于:罪刑平等原则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以罚代刑”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严格执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注重功利目的实现而忽视执法的严肃性;审判的及时性、公开性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司法业务指导工作仍需加强。为有效地惩治职务犯罪,应坚决贯彻罪刑平等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正确执行惩处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加强司法解释、司法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     
肖扬:坚决反对“有罪推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认为,“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肖扬指出“人权入宪”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法院坚决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努力实现“法庭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求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更加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坚决反对“有罪推定”;三是要求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坚决贯彻当事人平等原则,防止司法领域的地  相似文献   

4.
党法关系是党政关系的核心。如何正确处理党法关系是一个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列宁在主持俄共(布)执政7年中,领导俄共(布)对党与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较为完整的正确处理党法关系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在我们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今天,列宁党法关系的思想与实践仍然彰显着极强的时代价值,给我们重要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1937年针对黄克功杀人一案写作的《致雷经天》蕴含着丰富的法学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对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求更高,才能真正体现革命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政府的法律、革命的纪律、人性的统一;革命的法律服从革命的大局等。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以及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人民司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等思想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这是继“八八战略”、“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建设后,省委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决策。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建设“法治浙江”,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要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重要任务、终极目标,更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包括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等内容。切实把公平正义理念体现和落实到公安工作实践中,一要坚持秉公执法;二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三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四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五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法治的渊源与原则 "法治"在《牛津法律大辞典》被看作"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它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如:正义的基础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和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在任何法律制度中,法治的内容是:对立法权的限制:反对滥用行政权力的保护措施:获得法律的忠告、帮助和保护的大量的平等的机会;对个人和团体各种权利和自由的正当保护;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不是强调政府要维护和执行法律及秩序,而是说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制度;而不能不顾法律或重新制定适应本身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在贯彻平等原则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仍然是封建等级特权的思想残余,以及由此引起的允许有些人享有特权,有些人遭受歧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还很低的问题。应当在全社会弘扬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牢固树立人权保护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平等地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意识,使公民和社会成员的各种权利得到法律的尊重,并最大程度地使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还应建立和完善平等保护的法律制度。使公民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或受到非法侵害后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0.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或是在立法过程中都应当以这一基本原则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和我国立法管制的缺位。我国现阶段有关就业歧视规制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规制的不足、行政执法的不足和司法规制的不足三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立法手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是维护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将反就业歧视纳入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是挽救并帮助失足未成年人的最好途径,它不仅可以矫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可以预防他们再次犯罪。但由于对非监禁刑价值认识不足、制度存在缺陷、司法环境困扰和部门衔接不畅等原因,我国对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还存在适用比例、适用刑种、适用区域、适用属地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悖,增加了社会风险;与平等适用法律原则相悖,影响了社会稳定;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相悖,侵蚀了司法正义;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相悖,减损了刑罚功能。减少、纠正这些偏差,应树立少年司法理念、完善少年司法立法、建立部门衔接机制、探索多种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具有正当性。这种正当性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在法的价值层面上,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是实现实质平等的必然要求;二是在法的实现层面上,对弱势群体提供诉讼制度的有效实现是体现法律正义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文章阐释了合同平等原则的含义,归纳了平等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上的丰富内容,指出了合同平等原则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全方位论述了我国合同法中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公安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公安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客观需要。当前,在公安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大局观念,牢固树立严格、文明、公正、效能、公开的执法思想,切实提高法律素养,自觉接受法律监督,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说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不是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考察行政合理性原则在国外司法审查中的运用,分析我国的现状,本文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应写入行政诉讼法中,以便更好地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7.
在对抗式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其辩护权以及实现控辩双方平等武装成为刑事诉讼立法的焦点。伴随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程序公正在刑事诉讼法中地位的提高.程序性辩护逐渐进入立法者的视野。《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确认了程序性辩护制度,并构建了相应的配套机制.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当从构建司法审查制度和优化程序性制裁机制两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引渡的重要原则,但由于"政治犯罪"概念本身难以界定等原因,导致该原则的适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今国际司法协助中,政治犯罪不引渡不断受到限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例外",甚至已经有取消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在海峡两岸的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具体而言就是在逃犯移交---"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的遣返中,同样面临着是否适用"政治犯罪不移交"的问题。作为区际刑事司法互助,海峡两岸应当摒弃政治犯罪不移交原则。  相似文献   

19.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关怀。每个人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中国梦"的实现蕴含了,在社会公平体制机制环境下,人人平等享有经济利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民生服务和生态文明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会自觉而坚定地把"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一致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