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观点》杂志刊登了题为《校园暴力》的封面文章,首次独家公布法国教育部对国立中学校园暴力现象的统计数字,并将“最危险中学”排名榜昭示于众。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今,法国国立中学共发生8.2万件刑事案性质的校园暴力事件,斗殴占30%,非法携带枪支有35例。职业高中是法国“最危险”的学校。学生家长对《观点》杂志首次公布法国最危险的450所中学排行榜表示赞赏,因为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孩子应该避开那些学校。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遗憾的是,有些父母却以暴力伤害孩子,由此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可谓“各具形态”的学生。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由于遗传素质、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着差异,站在教师面前的既有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同时又会有问题学生,就因为这些问题学生,使得我们的家长头痛,教师叫苦不迭。何谓问题学生呢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双差生”,是指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都比一般学生差的学生。这些学生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不求上进、厌学,他们往往扰乱课堂秩序,害人害己,弄得不好甚至会…  相似文献   

4.
罗庆生 《工会博览》2005,(18):48-48
本刊讯 日前,公交客三分公司工会广泛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活动中,他们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困难职工的情况。其中,有两位职工家庭因本人生病住院,开支较大,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孩子又面临上高中。为了解决她们孩子的学费困难,该分公司工会在开学前夕把2000元分别送到两位女职工手中,为她们的孩子上学解决了困难。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啬的;而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则可能感到有些肉麻。西方的家长以为,我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在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有了好成绩,不能翘尾巴,要谦虚谨慎,多找缺点,多找不足。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现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率较高,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近年来不断加大。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问题,回溯他们的人生成长轨迹,在众多的致罪因素中,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功能嬗变而引发的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它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和未来的健康成长。因此,是青少年犯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偏僻”角落这群被称为“罪犯子女”的孩子是不幸的,只是由于父母犯罪,他们得不到一般孤儿享受的救济和扶助,被社会有意无意地长期忽视,如果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不利于教育与改造罪犯,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影响。本文是作者暑期赴北京市顺义区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中心调查所得,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认真分析,希望寻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没有孩子会拒绝游戏。当今,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迷住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对电脑游戏钟情、迷恋,有的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名闻遐迩的IN-TEL开发的“有线电视芯片”将把网络游戏送到你家里。“迷你没商量”也将成为这些小电脑迷的写照。国外有一少年,因在游戏网上玩得茶饭不思,父母只得给他配备轮椅,以便开饭时将他从电脑旁推开。上海也有一少年,暑期中拿了父母的钱,离家出走,到一“电脑屋”玩游戏,老板包他吃,包他住,整整玩了二个星期。这些孩子如此痴迷电脑游戏,其原因值得探究。应该…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揭秘法国最暴力校园法国《观点》杂志刊登了题为《校园暴力》的封面文章,首次独家公布法国教育部对国立中学校园暴力现象的统计数字,并将“最危险中学”排名榜昭示于众。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今,法国国立中学共发生8.2万件刑事案性质的校园暴力事件,斗殴占30%,非法携带枪支有35例。职业高中是法国“最危险”的学校。学生家长对《观点》杂志首次公布法国最危险的450所中学排行榜表示赞赏,因为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孩子应该避开那些学校。法国《快报》杂志批判了法国  相似文献   

10.
正经常有家长跟我反映:"我们家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摸摸这儿,抠抠那儿的!老师讲什么都听不见!""我们家孩子干什么事儿都不专注!拼图没拼完就去画画了,画了几笔又去跳绳了!""老师,您说我们家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啊?老是坐不住!"……专注力不足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和一年级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相似文献   

11.
付少玮  李睦 《工会博览》2013,(30):10-12
近日,随着一位单亲妈妈携幼女在朝阳区某肯德基借宿俩月这一事件的曝光,困难单亲妈妈群体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都说女人在家庭中占据着“半边天”的地位,可这些女性,却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她们是如何在艰难中一步步走过来的?她们如何让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带着孩子的她们,对未来人生又是怎样规划的?为解答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石景山区3位普通单亲妈妈。  相似文献   

12.
诊“病”记     
说到“治病救人“,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医生,其实,教师也是医生。所不同的是,医生医治的是人们身体上的疾病;而教师“医治”的部是学生精神上的“疾病”。教师“医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托派是最早关注苏共党内干部官僚化现象的一个群体。他们提出了苏联是“异化的工人国家”还是“官僚集体主义”、官僚集团是“特权阶层”还是“新阶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后来在苏东国家持不同政见者和学者中引起了反复的争论。然而,在判断官僚集团是否成为一个“阶级”的标准及其历史作用方面,托派又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96,(9)
9月,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去年9月,我们收到了一位校长写给吴颀和雨雁两位姑娘的信,因为校长在我们的“城市故事热线”中看到两位姑娘将利用自助旅行的机会为“希望工程”做点事,所以来信将他们学校的困难告诉两位姑娘,希望她们前去采访。两位姑娘接到信后,马上给校长回了信,还给学校的孩子们买了许多学匀用品和自制的智力游戏。很快,一封封孩子们的亲笔信寄到了吴颀和雨雁手中,那歪歪扭扭的字体,亲热而稚气的言语,表达着孩子们最纯真的情感。 在今年教师节的前夕,我们又收到了这位校长的来信,信中说,学校的情况仍然很艰苦,但这位本已可以回家安享晚年的校长却决心克服种种困难将学校办下去,因为:这些孩子需要读书,他们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师虐待学生的行为容易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厌恶和仇恨心理,还可能使学生形成反社会的变态人格。究其根源,在于教育领域尚未肃清封建主义教育观影响,部份教师、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法制观念淡薄,要制止教师虐生事件的发生,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承担起监管学校工作职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惩治和清除教师中的“害群之马”,同时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一封有密密麻麻签名的推荐信摆在记者面前。同事说,这是378个学生家长的心意。 8月14日下午,有人乘“的士”把这信送到评选“十佳校长”活动的主办单位。 378个学生家长一致推荐旧部前小学校长刘淑贤为广州地区“十佳校长”。之后,推荐信不断,有全校教师的联名信,有历任校长的联名信,还有一封封在校或已毕业的学生的推荐信,不少是稚嫩的笔迹,有些签名还歪歪扭扭。  相似文献   

17.
朱仲南 《南风窗》2014,(2):95-95
<正>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他们一手一脚参与了这些陋习的制造,他们很久之后才知道,孩子必须以德为先,分数是很虚幻的东西。很多陋习,都是从小养成的。比如家有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们就觉得应辛苦点,早上6点起床,准备好一切,吃完早餐,匆匆送孩子上学。每天,并无"闻鸡起舞"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夫妻俩一听见闹钟心里就烦,星期一就盼望着星期六早点到来,可以睡一个自然醒。但想到全国就读小学的学生家长都能忍受,为何我就不能?还不是为了孩子读书好吗?于是,摆出一副融入生  相似文献   

18.
感悟细节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关注他们心灵的每一声呢喃细语,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需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时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至。  相似文献   

19.
工读学生存在的心理、思想道德、学业、行为等方面的种种问题,无一不与他们的社会化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调查表明,家庭不良环境及父母教育能力缺陷、普通学校难以提供特殊教育、社区保护不到位无法应对“问题少年”等问题普遍存在。工读学校为“问题少年”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特殊的教育、特殊的保护,对于弥补、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缺陷,帮助“问题学生”克服社会适应方面的障碍、预防犯罪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条款”一词为人们所熟知,与关于WTO的谈判宣传有关。实际上,中国之所以迟迟无法结束加入WTO谈判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此。目前我国所签署的入世协议也对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条款做了保留。 何谓“社会条款”?为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这一条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何对此分歧颇大?它对我国今后的影响又有多大?这些都是作为准“世界公民”的中国人所应该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