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告官不见官”、行政机关消极应诉,这一困扰行政诉讼的现象,有望改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也下发了《关于行政诉讼应诉若干问题的通知》,就行政机关出庭应诉的相关问题和法律程序予以规范和明确.这是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对行政机关出庭应诉相关问题作出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服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起诉至法院后,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出庭、直接参加诉讼的活动。目前全国许多市、县(区)、乡(镇)政府制定与实施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比例大为提高,该制度对于增强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和应诉能力、妥善解决行政争议、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司法建议到“红头文件” “告官不见官”现象在我国行政诉讼中长期存在,一直饱受诟病.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要求“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就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之时,北京市平谷区已将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平谷路径”升级至3.0版.目前,平谷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已超60%.5年前,这一数字仅为2.45% 平谷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张海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年底,平谷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对2006 ~ 2010年审结的行政案件进行调研,在114件行政案件中,只有在起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许可的案件中,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平谷分局副局长出庭应诉.这位副局长成为5年间唯一出现在法庭上的行政机关负责人,而其他行政机关的“一把手”则从未露过面.  相似文献   

4.
冀法 《政府法制》2014,(31):30-30
为进一步做好行政应诉工作,着力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近日,唐山市根据河北省《关于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出台了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5.
朱嵘 《人民司法》2012,(11):88-92
"行政首长出庭",是对行政机关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正副职领导人员)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应诉的一种通俗说法。近年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应诉的数量和比例均呈大幅上升态势,在一些地区已  相似文献   

6.
张永琪 《江淮法治》2011,(10):20-20
在江苏海安县,发生“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政府行政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04年以来,2任县长、206位行政机关负责人先后出庭应诉。最近5年,该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人民日报》5月4日)  相似文献   

7.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1,(24):59-59
北京平谷法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2011年伊始,北京市平谷区法院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司法人民性根基的高度,通过"四步走"、"四借力"、"四促进"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截至8月底,平谷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65件,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33件,  相似文献   

8.
章志远 《法学杂志》2013,34(3):94-104
检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文本变迁和实践运作,可以发现原本处于边缘化地位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已经上升为当前行政审判的重要制度。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兴起既是人民法院努力优化行政审判外部环境和民众寻求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的结果,更与行政机关改善自身形象寻求外力合作治理的动向密不可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运作目前尚存在运动化、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误区。为了保障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有效实施,应当坚持三步走的渐进式制度运行模式并辅之相配套的裁量机制、评价机制和公开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的受理难、审理难、执行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法院、行政机关从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蜕变为理性选择的经济人,为逃避责任而选择不受理案件、不出庭应诉、不改变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新增的第3条中规定的行政案件受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修改的第26条中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三项制度都是专门针对此类逃避责任的行为而进行的责任强制,力图通过强制承担法律责任的设计,恢复其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报道中,北京各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出镜率最高的当数西城区区长王少峰和平谷区区长姜帆.同时,他们也成为行政法官口中出庭应诉的典范.其实,两位区长出庭应诉都是在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前甚至是修改之前,他们走在了法律前面. 应诉:权力背后是责任 “2012年,我来西城区工作.政府法制办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作为行政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视《行政诉讼法》,重视法律的执行.  相似文献   

11.
常翔宇 《中国审判》2021,(16):42-45
2021年7月29日,在《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实施一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5起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典型案例。告官见官,出庭发声……司法带来的一项项变化可见、可感,行政诉讼改革正不断走实、走深。  相似文献   

12.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分组审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时,一些常委会委员建议增加规定,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委托人中至少应有一位是本机关的工作人员。理由是,实践中很多行政机关都委托律师出庭应诉。律师出庭很难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具体案情和行政流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探索行政审判改革,试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建立行政审判与政府法制工作良性互动机制,改变了以前行政诉讼"告官不见官"现象.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法对被告负举证责任、举证的时限以及拒不到庭可以作缺席判决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审判活动中,绝大多数的行政机关都能依法举证和出庭应诉,但也有个别行政机关不举证、不出庭,或只提交部分材料而拒不到庭。笔者认为,被告不履行法定诉讼义务的,应承担败诉的...  相似文献   

15.
丁国锋  马超 《政府法制》2010,(23):31-31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民告官”案行政机关败诉率持续回落,已从2004年的10.6%降至今年的2名,据了解,南通市从2004年开始,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越来越多的行政机关对行政诉讼表示尊重和认同,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自实施以来,行政审判的司法环境大为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行政机关一把手不但无视规章纪律,行为极其恶劣。因此,在正确认识的同时,必须加以构建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制度。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日子,《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敢于应诉也是政绩》 的时评文章就"民告官"中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展开论述。结论 是:"敢于应诉、积极应诉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有错承认、知错即改,本身就是一种政绩。" 起初,对这一篇时评文章,笔者认为立论鲜明、观点突 出、论据充分。然而,看到不久前出台的《深圳市人民政府法 律顾问工作规则》明确规定"政府机关如果成为被告,根据具 体情况,行政首长或者必须出庭,或者有选择性出庭"的消息 (见《工人日报》7月9日报道),才又对行政首长出庭产生了 更为深刻的认识。因为深圳市以规范性文件对行政首长是否  相似文献   

18.
郑良 《政府法制》2009,(4):11-11
2008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探索行政审判改革,试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建立行政审判与政府法制工作良性互动机制,改变了以前行政诉讼“告官不见官”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评说速览     
一把手出庭中的人治情结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一把手是否出庭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评论认为,一把手出庭应该以制度规范;一把手应诉是法制的进步、可以倒逼出政府依法行政,等等。而我始终认为,一把手是否应该出庭,一是应视案件情况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2020,(2):37-38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聚焦行政争议纠纷实质化解,创新搭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体平台,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方位打造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湖州样板"。近3年来,湖州市行政机关平均败诉率为10.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