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方晓敏 《前沿》2007,(11):63-65
文章在对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教师评价现状,阐述发展性评价的特征和意义,提出推动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高校教师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根本目标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和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推进和实施需要高校教师的积极推进和主动参与,因而,课程国际化背景下必须重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也即是建立高校教师多元聘任机制、建立高校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建立高校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建立高校教师培训提升机制以及建立高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杜军  吴艳 《求索》2010,(7):169-170,63
本文以香港理工大学绩效评价与考核理论为参考及借鉴对象,探索我国高校教师教研业绩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方法。采用关联矩阵分析方法,结合我国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考核指标以及次要指标,根据各个指标不同的重要程度,给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由此得到我国高校教师教研业绩的绩效评价与考核结果,并对教师教研业绩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4.
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既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公安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初步分析公安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公安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应遵循的五个维度,以期更加适应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推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间的相互促进。结合教师分类管理,高校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构建科学而个性化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激发教师挖掘自身潜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应用型高校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透过师生畸形关系的表象,需要看到高校科研考核制度带给高校教师的巨大精神压力、教师收入过低带给高校教师的物质压力是造成悲剧的深层原因。破解高校畸形的师生关系,需要改变科研考核与收入分配等宏观制度问题,改变传统的特殊主义、师徒式的人身依附关系,建立基于角色分工的职业关系,树立现代的师生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在高校、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教育评价改革中,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高校评价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以德育评价为统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教师流动进入新常态,流动教师的融入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教师流动的社会融入不仅关系到流动教师的发展前景,还将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发展的未来和高等教育的和谐稳定。高校教师流动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着院校组织的科层官僚制禁锢、院校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学术考核评价制约、既有团队的排斥、现实落差的阻碍以及制度设计的抑制等问题。改进策略主要包括:以不同场域的政策调整促进学术体系的和谐;以院校系统中的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和身份认同提高流动教师社会融入的深度和广度;以制度激励满足流动教师的职业尊严,缩小其地位落差;增强流动教师对院校和学科文化价值观的高度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善康  谭促伦 《传承》2011,(15):40-41
目前少数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的师德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评价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科学。高校在以人为本,重视教师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应不断完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催生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新一轮变革。我国法学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重论文轻教学、价值取向偏差、评价标准模糊、同质化严重等顽疴尚未解决,互联网技术浪潮的冲击对高校法学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高校法学教师评价制度体系,注重师德、政治修养及文化自信的定性指标考量,科学设计教学工作量化评价标准,增加信息素养与相应能力的考核评价,建立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分类考核评价,为高校法学教育体制内涵式发展、培育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心理学专家开始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宝贵的成果。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力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走出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警方管理工作业绩考核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满意程度"两项内容是美国警方招募、录用新警察及考核他们工作业绩的新标准和新方法。这种方法一改传统的警察招募标准和业绩考核方式,招募更多的具有大学本科和更高学历者加入警察队伍。在警察管理上,采用传统的规章制度型管理方式的同时,运用心理学理论,从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入手,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警察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岩 《青年论坛》2011,(6):66-70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的。时代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功底,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我国当下和谐社会构建的迫切要求、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诉求。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其成因主要有传统教育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偏低、大学生自身提高人文素质的意识不够等。应积极寻求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风既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但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使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因素一起作用,促进良好学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责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拷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命教育在国外发展已相对成熟,但在我国大学生却缺乏系统、规范的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以及人生目标的理性认识,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政府应积极倡导生命教育理念,在行政与制度上确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合法性,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课程,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启动立体化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虚拟社区作为大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一种网络形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给其社会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社会统计调查方法分析发现,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对其社会化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应积极探讨在该背景下大学生成功进行社会化的措施,以期能为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和稳定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辅导员工作不够重视、辅导员知识能力素质与高校改革和发展需要不相适应、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不稳影响着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辅导员制度方面的缺陷.因此,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与研究,对于做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Undergraduate students (218 women, 57 men) attending a Roman Catholic, suburban university with a Franciscan charism tradition completed open-ended items assessing their perception on the mission, vision, and values of their university. However, only 41 lower division, first-year students (33 women, 8 men) and 29 upper division students (22 women, 7 men) actually wrote about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ir school's identity. Qualitative themes emerged in regard to students' assessment of their school identity, such as university mission activities are perceived important, and overall support for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values within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9.
刘健康 《青年论坛》2011,27(1):68-71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实现大学生网络诚信的自觉,是有效提升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工程。切实解决好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诚信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主体性和社会性根源。要认清网络诚信的实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通过网络道德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诚信道德教育和实践的有效实现形式,切实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David Zweig  Shulan Ye 《当代中国》2008,17(55):273-296
This paper uses a survey at six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analyze university students' views on China's energy problems. It finds that gender, th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a student's original community, and their level of education affects students' views about China's energy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types of solutions that are deemed to be most appropriate to manage this looming crisis.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quite concerned about China's energy situation. For them, it is already a crisis. They fear China will be controlled due to resource dependency, see the US as China's primary energy competitor, all the while advocating a more hawkish attitude towards Japan in the East China Sea. But, they look foremost to domestic solutions to this crisis, such as enhanced conservation, more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new technologies, enhancing China's strategic reserve, and increased government taxation, particularly of large enterprises. When they look abroad, they support diversifying energy sources, increasing energy cooperation, particularly with Russia and Central Asia (but not with Japan), and some increase of the navy's role in enhancing sea lane and energy secu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