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以“5·3 1”讲话精神为指导研究劳动价值论 ,一是坚持 ,二是发展 ,三是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指导实践。劳动价值论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生产要素不能创造价值。要从政治的视角认识、坚持、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坚定不移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黄邦根  管德华 《学理论》2010,(29):58-6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均衡价格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格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对价值的质、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观点不同。但均衡价格论和劳动价值论都认为,短期内均衡价格或价值由供求决定;而且,价格机制与价值规律本质上都能够比较有效地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无产阶级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武器 ,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的理论正面临着挑战。现实表明 ,不仅是活劳动而且是劳动要素整体共同创造了价值。与此同时 ,必须对与劳动价值论相关的理论和范畴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胡仪元 《理论探讨》2007,1(4):105-107
传统经济学把流通领域的一切劳动都视为非生产劳动,通过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承认流通领域的部分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是,纯粹流通过程,即在交换过程中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在考虑流通的情况下,一方面存在历史时间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机会成本的作用。消费者在自己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高购买价格)和先进企业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低售价)之间讨价还价,形成讨价还价模型。通过讨价还价,使其通过交易换得的价值比自己生产的价值量要多,实现交换的劳动节约,从而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5.
商品价值由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劳动者工资和剩余劳动价值构成,商品按以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价格为中心的价格出售,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顺利实现产品价值,获得较高经济收益,必...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深遂的理论涵盖力和严密的内在逻辑,尽管世界科技、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出现了新的特征,都只是在不断印证马克思对问题本质的把握。如何从系统的角度理解劳动价值论,以更好地进行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条件下,脑力劳动是基本的劳动形式和价值创造主体。脑力劳动价值量决定于劳动的创新程度和能动性,不同脑力劳动之间价值量是几何级数的关系。新经济条件下需要着力研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包括劳动价值论在内的马克思的全部价值理论是前后贯通的,马克思预见到机器大工业和科技进步条件下价值源泉改变的历史趋势;对劳动价值论、特别是价值规律的绝对化、简单化和夸大的理解,源于以往教条主义的学风;我们应该全面把握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因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西方价值理论将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商品的自然属性,其分配制度为"按要素分配";劳动价值论将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其分配制度为"按劳分配".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仅强调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已远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商品应该具有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因此,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也应该是"系统价值论"."系统价值论"充分考虑了西方价值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合理成分,为人类从理论上理性地思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价值理论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释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价值决定问题,对传统劳动价值论意义重大。笔者对经济学基础理论长期而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四本专著。本文提出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即发展和完善了劳动价值论。与传统劳动价值论相比, 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传统劳动价值论只有一个理论支柱,即劳动二重性学说。而发展了的劳动价值论在坚持这一理论支柱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另外三大理论支柱。这三大理论支柱是:劳动本质论、劳动智力浓度论和劳动形式演进论。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与道德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与程度.在道德价值关系中,道德主体是第一性的,客体是第二性的.道德价值关系中的主体要比事实关系中的主体拥有更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证了价值和管理价值的区别和联系,管理价值的一般特点,管理价值在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管理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真、善、美的辩证统一,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树立正确管理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认为管理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一系列价值评价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梁剑兵  张新华 《学理论》2010,(21):40-43
北京大学软法研究中心的成立也许意味着原生态法学研究的发生和起步,对寻找中国法制/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软法研究极大地拓展了理论法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现实法律命题向哲学的提问,将法学研究的理论领域从原来的应然和实然的二分逐步转为应然、实然与必然的三分,同时导致法学学科体系的纵向演变。软法是个天然优美和科学的法学术语。对软法的研究和解答有赖东西方视野的交错和方法的综合,并引发法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回归、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价值共识的一种升华和特殊表现形式.唯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做到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价值共识的真正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传承和提升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共识,又要具有和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两种公共行政价值观的争议与互动。效率价值取向强调采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工具技术来提高政府效率,而规范价值取向则以追求社会民主、公平等公共行政的理想目标为其最高价值。二者在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互交缠,难分难解。研究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互动与流变,对于深化公共行政学的价值研究、理清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轨迹,促进公共行政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尚“中”贵“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允执其中、中无定体、心正气和、和而不同是这一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在当代,这一传统美德对于处理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对于人们的行为选择,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的提升,对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1)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体的价值毋庸置疑是两个重要元素。然而,在传统的现实中,人们对其社会价值投以浩繁的关注和研究,相比之下对于其个体价值的关注和研究却凤毛麟角。随着社会进步,个体价值的效用日益彰显。在这个新时期,重视其个体价值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灵活运用。本文意在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概念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及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途径,并进一步揭示其实现对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及社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essay reflects upon the current cultural skirmishes over the parenting practices of Americans, which have pitted “Helicopter Parents” against “Free-Range Kids”; “Tiger Mothers” against “Panda Dads;” and at-risk communities “Waiting for Superman” against privileged students in the “Race to Nowhere.” Despite the exaggerated claims of difference in these and other popular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arenting wars, a common theme of building children’s self-esteem is evident as a cornerstone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parenting practices. Through different means, the relatively privileged parents who write child-rearing memoirs (or confessionals) pursue a similar end: to build and enhance their children’s self-concept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 In particular, professional-class parents who are anxious about their own prospects for continued success in a risky economy turn toward emotional capital as a necessary supplement to educational and extra-curricular success to ensur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advantage. The goals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self-esteem replicate the mechanisms of control to which elite parents are subjected in professional careers and therefore represent an important form of cultural capital in the reproduction of class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