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鸡血型系统对马立克氏病抗性标记的研究1)马吉飞陈万芳陈萍徐文忠(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董淑珍(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肿瘤性疾病,尽管已有预防本病的疫苗并广泛应用,但世界各国MD的发...  相似文献   

2.
应用3对引物建立了3套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系。用该技术分别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型、3型毒株,并能鉴别1型致癌性强毒株和非致癌性弱毒株;可从强毒感染发病鸡病变脏器和弱毒免疫的SPF雏鸡不同时期采集的羽髓中检测到MDV1型病毒的DNA;可鉴别强毒发病鸡羽髓和弱毒免疫鸡羽髓。以羽髓为检测材料,应用上述PCR技术可对MDV1型弱毒疫苗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3.
用农业部南京药械厂和三家外国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4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实验室制备的CVI988细胞结合苗和HVT细胞结合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单价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白来航鸡,8日龄时用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GA株攻击,同时以Z4+FC126双价活疫苗作对照,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种MD单价活疫苗均能使免疫鸡群获得对vMDV攻击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次是CVI988,HVT细胞结合苗和HVT冻干苗;国产HVT冻干苗的免疫效力不低于三家外国公司生产的HVT冻干苗;Z4+FC126双价苗的免疫效力显著高于各种MD单价苗  相似文献   

4.
地高辛核酸探针用于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型鉴定李光富,陈溥言,蔡宝祥,张林元,邓小昭,刁振宇(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210002)马立克氏病毒(MDV)不同毒株在毒力和产生组织病变方面有明显差异。最早是英国的Biggs根据MDV对鸡的致病和致瘤特性将的DV...  相似文献   

5.
用狄高辛标记DNA探针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白安斌,蒋玉雯,黄安国,盘宝进,姚瑞英,陈西宁,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三黄鸡是广西地方良种之一,对马立克氏病(MD)较外来鸡种敏感。尽管接种了疫苗,仍有MD发生。笔者用狄高辛标记DNA...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的胚胎免疫研究陈西宁黄安国蒋玉雯白安斌盘宝进姚瑞英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的形成为特征,是威胁养鸡业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自HVT疫苗问世以来,有效地控制了...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发表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TK基因和gB基因序列,应用Oligo4.1程序设计两对引物PTK1和PTK2及PB1和PB2,分别对已构建的TK基因缺失(TK-)IBRV以及IBRVLA株、洛精、美精、BarthaNu/67株、B7株、云南1和云南2分离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显示7株IBRVDNA用引物PTK1和PTK2扩增均产生457bp的特异性片段,而TK-IBRV只出现110bp片段;用引物PB1和PB2对7株IBRVDNA及TK-IBRVDNA进行扩增均产生339bp的特异性片段;用此引物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马立克氏病毒(M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从而证明该引物是特异的;PCR的敏感性检测表明,该法可检测出3pg的病毒DNA。所建立的方法可以鉴别野毒与TK-IBRV疫苗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生产和接种技术探讨贾满民李子峰田连信陈兴芳马爱荣李平谭晓东赵智勇(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730046)鸡马立克氏病(MD)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且日趋严重。目前用于预防MD的疫苗,其品种、数量和使用效果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仅对...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省疫情资料,1998年鸡新城疫(ND)、鸡马立克氏病(MD)、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鸡白痢(PD)是本年度危害我省养鸡业的主要疫病。另外,少数地方还发生了禽霍乱(FC)、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和鸡瘟(FP)。...  相似文献   

10.
于魁 《中国兽医科学》2000,30(12):42-43
目前防制鸡马立克氏病 (MD)的措施主要是接种疫苗 ,但免疫失败时有发生 ,造成免疫失败的诸多因素中 ,最主要的就是疫苗蚀斑形成单位 (PFU)的损失。为检测疫苗的效力和提高鸡群的免疫效果 ,笔者把火鸡疱疹病毒 (HVT)疫苗接种于鸡胚卵黄囊 ,检查绒毛尿囊膜 (CAM)上病毒痘斑生长情况 ,以此作为HVT疫苗免疫前效力监测的手段 ,获得了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疫苗 用国产和进口HVT疫苗 3 0批次 ,分为Ⅰ、Ⅱ、Ⅲ 3个组进行试验。1.2 鸡胚 经隔离饲养、血清学检验 (AGP)无MD抗体的种鸡所产蛋孵育的 4~ 5日龄健康鸡胚…  相似文献   

11.
MDV2在MD防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马云燕白侠徐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众所周知,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主要疫病之一,尚无理想的防制方法。在70年代,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是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80年代初,随着HVT疫...  相似文献   

12.
鸡IB弱毒疫苗对鸡ND弱毒疫苗免疫干扰的试验观察郑厚旌邓纪英1)张健林陈桂霞(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2)据报道,应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与新城疫病毒(NDV)分别先后接种SPF鸡胚,两种病毒之间存在干扰现象,被干扰的NDV毒...  相似文献   

13.
将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6株McAb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4株属于IgG_(2a),后2株属于IgG_1。杂交瘤细胞冻存6个月后复苏,均能稳定分泌特异性McAb。  相似文献   

14.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IBDV-McAb)致敏的聚苯乙稀胶乳,建立了检测IBDV抗原和抗体的胶乳凝集(LPA)和胶乳凝集抑制(LPAI)试验。LPA可检测出6mg/L的IBDV蛋白。比较了LPA、直接萤光抗体试验(DF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三种方法检测IBDV抗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相关性,明确了LPA和DFA的检出率高于AGP,LPA和DF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  相似文献   

15.
应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法,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人工感染鸡的淋巴细胞瘤表面提取马立克氏病相关肿瘤表面抗原(MATSA)。所获得的抗原与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的抗MATSA抗体在ELISA中呈阳性反应。将这种抗原与白油佐剂乳化,给20日龄鸡肌注免疫3次。应用间接ELISA对被免疫鸡的MATSA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前正常鸡的血清中无MATSA抗体存在,而用这种抗原免疫后10天即可形成抗体应答,ELISA的OD值(X)为0.23,至第3次免疫后10天,OD值(X)为0.44。这表明从鸡MD肿瘤细胞提取的MATSA,再好鸡免疫接种后可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木研究结果为MD肿瘤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死亡鸡各脏器病原的含量测定朱瑞良,张绍学,牛钟相(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各组织器官的含毒量均不相同,我们通过琼脂扩散反应(AGP)检测了人工感染IBDV死亡的...  相似文献   

17.
马立克氏病胚胎免疫的保护力试验鲍恩东陈万芳(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张贤(宁夏农学院)张白银(江苏省句容农校)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常使免疫雏鸡在产生免疫力之前感染而导致免疫失败以及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FM_14)及其荧光标记物(FM_14-FITC),对接种IBD疫苗、强毒感染和自然病例鸡组织进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AGP)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鸡接种疫苗后10天内DFA和Dot-ELISA均呈阳性反应,而AGP只在接种后6~8天的样品中检出抗原。22例人工感染鸡和40例自然发病鸡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DFA和Dot-ELISA的敏感性基本一致,且高于AGP,它们的整鸡阳性率分别为96.8%、95.2%和38.7%;所有的AGP阳性标本Dot-ELI-SA和DFA均为阳性,后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7%。96批次(被检鸡群达38700头份)野外送检病例之脾、肺、肾和法氏囊组织切片DFA阳性率分别为40%,11%、10%和88%,而总阳性率则为95%。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省从死亡率达72%、混合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海兰白蛋鸡和艾维茵肉鸡群中分离到3株鸡贫血病毒(CAV),这些毒株耐体积分数50%氯仿和70℃水浴15min,能在MDCC-MSB1细胞内增殖。用分离的细胞毒接种1日龄SPF鸡呈现典型的鸡传染性贫血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感染的MDCC-MSB1细胞涂片和鸡组织触片,可见特异的核内荧光。分离毒株能被CAV-TK5803株抗血清所中和;5周龄SPF鸡接种分离细胞毒可产生CAV抗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分离毒株MSB1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20nm左右的病毒粒子。应用特异性PCR引物可扩增到预计长度的病毒核酸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株为CAV。  相似文献   

20.
用鸡传染性法氏党病病毒(IB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地高辛(DIG)标记的cDNA探针组织印迹杂交试验,从某鸡场爆发新城疫(ND)的病鸡脾及法氏囊组织中检测到了IBDV,证明该ND病鸡存在IBDV的亚临床鸡鸡感染。进而分析了该疫情的爆发原因,并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亚临床型感染和免疫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