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可预见规则原理源自于法国民法学家博迪埃的理论,英国普通法将其引进并加以适用。可预见规则在两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一方面呈现出适应客观需求的灵活性特质,一方面呈现出易受到政策影响的受限性特质。诸如在公共运输、电力等公共企业部门违约的情况下,以不滥用权利为前提,可以排斥可预见规则的完全适用;在法律制裁故意违约的情况下,可以不适用可预见规则,以此使故意违约人承担较重的责任;在基于收益与风险相一致原则以及公平正义考虑的情况下,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受到损害与收益之间合比例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实的案例得出 :违约责任中由于缺少精神损害赔偿而出现社会的不公。违约责任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不仅是因为否定对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应给予赔偿的观点过于片面 ,更是因为这是历史发展对合同违约赔偿理论的新要求。英美两国已对违约中给予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笔者认为 :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应是一般性的规则 ,但受到限制原则的限制 ,限制原则将精神损害赔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在违约责任中,损害赔偿各国合同法皆采完全赔偿原则.完全赔偿原则作为损害赔偿的一般原则,是民法公平原则与等价有偿原则的必然要求.但基于违约行为的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损害赔偿做出合理的限制.各国民法亦皆规定了违约责任中损害赔偿的限制规则.在我国合同法或司法实践明确规定,采用的合理预见规则、减损规则、过失相抵规则、损益相抵等规则之外,兼参考了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相关规定;并提出了损害的远隔性规则、衡平规则等规则.  相似文献   

4.
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违约,对另一方造成的精神痛苦,受害人可否请求损害赔偿,这一问题是各国合同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英美合同法在判例的基础上,对违约之诉的精神损害赔偿发展出了一套“不赔偿为原则、赔偿为例外”的规则。相比之下,中国的法官们对精神损害赔偿持谨慎态度,且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应该纳入到违约责任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正当性。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违约责任能够更好地体现法对人的终极关怀,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是弥补责任竞合制度缺憾的必然要求,合同法赔偿客体不断扩大使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成为可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构建,可从其适用的法律依据、范围界定以及防止滥用等三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6.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英美法系国家对违反特殊类型的合同导致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但该规则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逐渐显得苍白无力,法国法确定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规则.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增强的今天,我国应该结合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比较借鉴它国的先进经验,通过对《合同法》第113条的扩张性法律解释,确立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一般规则的构成要件,同时对其赔偿范围进行限制,使受约人和违约人的风险和利益分配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7.
伪劣种子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该损害赔偿责任的定性在理论和实务上有较大争议,国内外司法实践存在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两种责任定性。英美法国家几乎都采用前一种定性方案,适用违约责任的救济规则。我国存在两种责任定性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适用合同救济规则还是侵权救济规则不甚明确。种子损害赔偿责任应定性为违约损害赔偿责任,适用违约救济的相关规则。  相似文献   

8.
预期利益损失获赔是一个比较极端的原则,对原告尤其有利,所以法律在承认预期利益损失可获得赔偿的同时必需制定相关的限制原则,以保持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合理预见规则是一重要的限制措施,目前,我国的合同法也顺应了国际潮流,采用了合理预见规则作为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制手段,但比较而言,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过于简单、笼统;为此,在司法实务中应在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合理预见规则的具体适用的基础之上,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合理预见规则理论,同时,对《合同法》第113条予以检讨。  相似文献   

9.
违约损害赔偿是最重要、最常见的违约救济措施 ,统一《合同法》虽就违约损害赔偿进行了一定的完善 ,但在损害赔偿权利主体、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制规则、损害赔偿的范围、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等方面 ,仍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文章在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分析、检讨的基础之上 ,提出自己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包价旅游合同纠纷案可看出,因旅游经营者违约致旅游者精神享受利益受损现象愈来愈多,但目前对于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学术界大多都主张以侵权之诉提起,并不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然而,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对旅游者来说有许多不利之处,相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则容易很多。况且,包价旅游合同的特殊性在于以精神享受为目的,当旅游者只是精神享受利益受损、不存在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则无法提起侵权之诉,只能通过违约之诉来解决。我国应在借鉴域外法和国际性立法的基础上,将包价旅游合同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法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通说认为,违约责任的赔偿范围不包括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由侵权责任来解决。笔者认为,仅靠责任竞合理论来保护违约中受害人的精神利益是不科学、不充分的,精神损害赔偿应该纳入到违约责任中。我国立法中尚不存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明确规定,但也难得出禁止性结论。面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大趋势,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做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论违约责任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长期引起争议的话题 ,对于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应否予以赔偿更是众说纷纭 ,通说也认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不应予以赔偿。本文从叙述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开始 ,通过理论分析与比较法上的考察 ,初步论证了违约责任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3.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承担的是缔约过失责任还是违约责任,对于这一问题各界众说纷纭。通过运用文义解释及目的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分析,将中标通知书的法律性质理解为"能产生合同成立效力的承诺",将上述责任理解为"违约责任",更为符合《招标投标法》的立法初衷和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首次以"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形式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缺乏相关的具体配套实施细则,这将导致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实施陷入无序的境地。以"精神损害抚慰金"为切入点,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标准、适用标准、追偿制度等方面,就完善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违约责任制度是合同法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形式包括继续履行、损害赔偿、违约金、定金责任、其他补救措施等,违约责任形式的功能也不尽相同,而我国的违约责任的主要功能是补偿性,这就决定了各责任形式之问的适用规则是不同的,对这个问题的厘清,有助于司法实践部门对法律的正确适用.同时精神损害赔偿在合同法中...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颁行以来,离婚协议履行过程中出现约定赠与方任意行使撤销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受赠方权利无法实现,背离了当初选择协议离婚的初衷。虽然《合同法》已经明确规定涉及婚姻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于该法,且这种认知在我国被普遍接受。但是法律都是相通的,不同的部门法之间有个性也会有共性,既不能抹杀个性,也不能对共性视而不见。为了保障离婚协议约定内容的具体实现,文章首先厘清了《合同法》与《婚姻法》的关系,进而论证在离婚协议中设定违约责任条款是可行且必要的,从而得出赠与方不得行使任意撤销权之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赔钱赎刑"现象,结合办案实践,多方面深入解读经济赔偿与国家刑罚权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建立财产保全、国家补偿制度、丰富非刑罚惩罚手段等建议,以期发挥经济赔偿在新刑罚改革中的作用,为刑事案件轻缓化处理提供更为合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合同履行制度处于整个合同法律制度的核心位置。相较于其他各国民法典,我国《民法典》合同编对合同履行规则的立法安排具有自身特点:“履行”的指向为“合同”而非“债之关系”,根据合同关系的发展过程规定“履行”,“不履行”被作为违约形态纳入“违约责任”一章。《民法典》合同编在《合同法》的基础上,对“合同的履行”作出优化法定补充规则、衔接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完善情势变更制度等实质性修改以及若干形式上的修订,同时增补了“绿色”原则、债的履行规则以及“涉他合同关系”之规范。《民法典》合同编对政府指导价格及政府定价的执行、不安抗辩权的构成、债权人原因所致债务人履行困难等规则的保留值得肯定,但“当事人变化对合同履行的影响”之规定则无必要。《民法典》合同履行规则的缺憾包括合同履行原则不合理、债的履行规则不完备、“涉他关系”之规范不适当等。  相似文献   

19.
在民事审判实践中,误工费赔偿标准往往是当事人争议的焦点,运用不同标准计算确定的误工费赔偿额差距达40%以上。合情、合理、合法的误工费计算方法应该是上一年度职工工资除以"年计薪天数"而不是"日历天数365",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无固定收入者",也同样适用于有固定收入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能在全国范围内将误工费的计算方法予以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