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面临着基本法缺位,公众参与内容规定模糊,公众参与方式陈旧,行政决策监督机制欠缺,决策后评估机制及意见反馈机制缺失等困境。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还需要制定基本法律,明确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创新公众参与决策方式,完善决策反馈机制、事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和行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设计,要实现公众参与的规范化与制度还是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本文论述了实现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还需要解决公众参与的组织化问题、公众参与表达意见的实效性问题、公众参与决策的回应制度建设问题三个方面加强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实施一年多来,重大行政决策中的行政公开、公众参与程度日益增强,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过于笼统原则的制度设计没有改变行政机关的决策垄断地位、行政机关体制内阻力表现明显、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普遍性有效性不足的困境。解决困境的有效路径是:以适度分权和细致分类为原则完善行政决策的协商民主程序设计,以考核、审查、问责为关键建设民主决策的监督机制,以增强意识、培育力量、畅通渠道为重点改善公众参与状况。  相似文献   

4.
重大行政决策本质上是一种程序,呈现出一环接一环的过程特征,公众参与是其中一环,并具有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的必然属性和有效价值。具有框架式的公众参与制度在重大行政决策中已有较大程度落地和实践,但表征性特征较明显,权利上的参与未得到足够重视,方式上的参与未得到足够拓展,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召开听证会等核心制度的完善来回应现实中的质疑。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是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但是在5·16邻水县事件中,政府作出重大行政决策未遵循公众参与原则,公众表达诉求脱离了理性的轨道。5·16邻水县事件反映出重大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缺少公众参与、对话能力失衡、信息公开滞后。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重大行政决策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提升公众对话能力;同时,面对不同的利益诉求,不能被舆论"挟持"。  相似文献   

6.
行政立法决策贯穿了行政立法进程的全过程,没有立法决策,就不可能完成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或者废止。公众真正有效参与行政立法决策过程,对行政立法决策的公正、合理、科学、民主作用很大。2012年4月27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法律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问题作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文章从公众关注度、参与的广度、深度三个方面对近几年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程度做了详细分析,评析了影响行政立法决策的公众参与的技术因素和提高行政立法决策公众参与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试行办法》规定现职公务员不得被选为听证代表,反映作为公众参与基本形式的听证制度的本质,有利于实现听证的目标、功能,体现了正当程序原则。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能够缓解当前听证会的公共信任危机,提高行政决策的可接受性,也并不阻塞公务员参与政策的渠道。这一举措虽然还不能解决听证制度实际运用存在的诸多弊端,却是朝着完善我国听证制度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视角来看决策公开,决策公开和公众参与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后者有效实施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民主动力。决策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有效性,鉴于此,决策公开不完全等同于政府信息公开,决策公开具有动态性、过程性和系统性。因此,除了应遵守信息公开的通行原则外,决策公开还应遵守其特殊的原则。同样,也应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流程的视角来确定决策公开的范围及例外。  相似文献   

9.
要从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行政成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目前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严重损耗着党的执政资源。行政成本与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它体现了执政党“执政为民”的理念、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廉政建设的能力和决策能力。为此,要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就要树立行政成本意识;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职务消费的核定制度与政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成本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公众的民主参与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为政府履行职能,促进合法行政和强化政府执法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是建设环境保护法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发展所进行的政府分权改革,对我国政府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政府纵向分权导致了行政决策权的“下移”,而政府横向分权导致了行政决策权的不同分配。由于政府分权扩大了行政决策主体的范围,形成了行政决策主体的社会化趋势,这种决策的分散化使得政府决策更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作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行政决策分散化符合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由行政立法的特性所决定,是民主决策和权力制衡的需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更好地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立法听证的途径强化公众的参与,具体实施中应强调听证的公开性、广泛性以及听证结果法律效力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视野下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民主理论的发展,催生参与式行政的兴起,使之逐渐成为各国所普遍接受和采用的现代行政管理模式。参与式行政将公众纳入行政过程,促进行政的民主化、理性化、科学化。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参与式行政是一项逐渐发展中的系统工程。通过分析公众参与的行政法价值,探讨构建公众参与制度的关键,为行政领域公众参与的法治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安机关致力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初步构建和完善了现代的决策体制和决策程序,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与制度。但由于决策者过于注重自身利益、素质不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原因,导致决策失误的情况不断发生。公安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公安工作的成败,因此,严格决策程序、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决策者素质、健全决策监督和反馈制度和引入公民参与等措施是防止公安决策失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方政府制定了行政程序规则,这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和争鸣。这些地方行政程序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目的、原则体系、行政程序的类型、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立法架构、制度创新等方面,其主要特点是回应性、创新性、民主性、程序实体兼顾性。我国地方行政程序立法仍有诸多后续课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一般都比较注重社会参与和全民参与,并通过立法和机构设置保障全民监督的实施。加拿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听证被广泛用于公共管理事务以获取来自专家和公众的信息,对我国城市和土地使用规划不无启示。我国不可能完全模仿法制成熟国家的做法,但增加一些公众权利保障的立法规定和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产生多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目标制定不合理、方案选择的错误以及价值观的偏离。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从公共政策的制定着手,使政策问题透明、政策目标清晰、方案设计科学、决策参与民主、评价主体多元。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公共政策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行政法治化与民主化的推进,公众参与制定行政规定引人关注,有的地方政府对此制定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但却往往将这种公众参与盲目原则化。这与行政机关乃执行机关的角色定位、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领导体制以及现代行政的效率追求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制定行政规定不宜将公众参与盲目原则化,应当通过强化专家参与力度、发扬行政首长负责制之长、加强行政调查手段等脱离这种原则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美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为借鉴,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以扩大公众有序参与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