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围绕朝核问题、日韩双边关系等问题,日韩双方首脑互动频繁,合作的共识不断加深,双边关系更趋成熟。两国在加强各自对美同盟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的合作意愿,经贸、文化往来和民间交流向纵深发展。本文认为,对韩外交在日本东亚外交中具有特定意义,日韩关系的改善既有日本外交战略上的考虑,也与东亚地区国际政治背影有关,尤其得益于两国领导人准确把握改善双边关系的契机,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日本将历史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导致实现"历史性和解"的日韩关系两次跌入低谷.本文梳理分析日韩教科书问题演化为领土争议的原因,从日、韩外交及内政的角度,分析日韩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症结所在,指出今后日韩关系的发展将受到因教科书问题引发领土争议化、日韩经济合作动力不足、双方化解矛盾冲突的机制衰退、两国对朝外交政策分歧等因素的制约.庥生太郎首相与李明博总统日前达成的强化双边合作的新共识能否给日韩关系带来实质性的改善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刘文 《东北亚论坛》2012,21(2):35-46
日韩两国工会组织的发展与其工业化的进程密切相关,两国已形成多层次的三方机构,形成了维护工人利益、亦使经营者受益的各种规则和制度,劳动关系发展也由冲突向合作推进。中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三次产业构成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劳动关系的某些表现也与当时的日韩相似。借鉴日韩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会组织机制,应增强企业工会的独立性和影响力;维护非正规就业群体利益;设置经济与工会问题专门研究机构;探索与日韩工会的跨国合作与联合。  相似文献   

4.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迎来了吸引日韩两国投资的新机遇。这些新机遇,既与中国和日韩两国宏观政策有关,也与“五点一线”开发的产业政策有关。它们是:中国与日韩两国领导人互访将推动日韩对华投资进一步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日韩两国投资具有巨大吸引力;辽宁愈来愈是日韩对华投资的重点地区;辽宁重视吸引日韩企业对“五点一线”投资;日韩产业转移的新变化与“五点一线”产业政策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印汽车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两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点。两国汽车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上必定相互竞争,同时也具有合作的许多有利条件。两国应利用自身优势,把握机遇,加强汽车产业的合作,共谋发展,寻求共赢,开辟出两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全新道路。本文拟从中印汽车产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苏联汽车工业对中国早期汽车工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苏汽车贸易,到新时期中俄汽车产业合作,两国汽车经贸合作摆脱了"整车销售"模式,正在向构建跨境产业链合作方向转变.然而,中俄汽车产业合作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受到技术壁垒与核心技术短板的困扰.未来,只有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质量提升等层面实现突...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20世纪下半叶的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总数的99%,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上还有教大差距。日本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成功不仅得益于扶持政策和技术援助制度,也得益于日本独特的金融体系,其模仿创新及官产学结合研发模式也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论日韩FTA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亚太地区掀起了双边FTA热潮。目前,日韩FTA协定已进入了双边谈判的关键阶段。日韩FTA不仅将对两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东亚及亚太区域各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日韩两国与我国有极其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需要对之加以认真对待。因此,对日韩FTA协定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制定相关的战略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安全是一国对内、对外政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经济安全又是其中的重中之 重。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实现民族复兴和和平崛起两大历史任务。历史经验证明, 社 会制度和技术创新是一国兴衰的关键, 有鉴于此, 我国若想在未来几十年内有所成就, 必须从国家 经济安全的角度, 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重新审视技术的开发、引进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印作为邻国和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将汽车产业作为推动本国工业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来培育和发展。随着近年来两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印汽车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不仅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已成为两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中印汽车产业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一百周年。在"日韩合并"到二战结束之后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日本根据"日韩合并条约"和"法务省民事局局长通报"先后两次剥夺了朝鲜人的国籍,进行了人权侵害。21世纪前后,《日本国籍法》的两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在日朝鲜人的人格和权益。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也历来是各国政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日本是世界上对本国农业保护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韩国政府于1970年代成功地推行了“新农村”运动,日韩等市场经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借鉴日韩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日本政局动荡,政策多变。与此相比,中国对日本政策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中国对日本政策重点和具体做法也会有所调整。这些主要是针对日本方面发生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同时也与中国国内外一些因素的变化有关。相关研究通常是日本专家学者热衷研究的题目,但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增进相互理解,中日两国互不为敌,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符合两国共同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毕世鸿 《东南亚》2010,(1):23-27
中国和越南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加快了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与越南国情不同,所实行的边境政策也不同。但两国都注重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两国在中越边境地区实行的边境政策,都有利于云南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日俄贸易额达33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本报告对近年来日俄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双边贸易及今后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日俄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俄罗斯汽车出口的增加和俄罗斯对日本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增加。在日本商品中,汽车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在日本制造业中,汽车产业是最重要产业。在俄罗斯商品中,石油、天然气是最具竞争力的商品,石油、天然气产业是俄罗斯最重要产业。俄罗斯作为汽车销售市场正在快速发展,日本作为石油、天然气销售市场,在世界销售市场上还将保持很大份额。这是两国扩大贸易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邓集龙 《亚非纵横》2011,(3):48-53,16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印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两国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中印在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些竞争体现了中印对东盟"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政策的分歧和竞争。但竞争并不等于冲突,关键还要看中印两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相互之间实行怎样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日经贸关系的交往过程中,作为"巴统"、"瓦森纳协定"的成员国,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对我国实施了出口管制政策。这一政策既阻碍了中国从日本进口相关产品尤其是新技术产品和设备的进口,也严重影响了与中国进行贸易交往的日本企业的积极性。在中日两国有关日方出口管制政策的交涉中,中方的交涉一直都很难取得成效。可以说,日本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至今仍然是中日经贸合作中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越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伴随着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流入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中越两国直接投资的现状与趋势、投资环境和外资政策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决定两国外资流动的主要因素和外国投资对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分析中国、韩国、日本经济发展的若干方面,表明中国同日、韩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若干梯度差和时间差。即在经济近代化、工业化起步上,中国比日韩要晚70年、40年左右;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上,中国比日韩滞后80年、20年左右;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上,中国70%以上靠资金和劳动力投入,而日韩50%以上靠科技进步;在研究开发的主体力量上,中国集中于科研所和大学,而日韩则侧重于生产企业;在教育发展上,中国比日韩落后80年、20年。从经济总体水平上看,在宏观经济方面中国比日韩落后80年、20年,在工业方面落后40年、10年左右。尽管中国和日韩存在多方面的差距,但日本赶超欧美、韩国追赶日本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只要发展战略对头,中国也能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20.
建立碳足迹标签制度是减少碳排放、规避低碳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及履行大国责任的有效途径。日韩两国在建立碳足迹标签制度的过程中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完善碳足迹认证体系、出台指导路线、设计恰当的碳足迹标签等。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可以借鉴日韩两国的共同经验。此外,将进口产品纳入碳足迹标签认证体系以及订立中日韩低碳贸易协定将有利于减少全球碳排放并促进区域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