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雨微 《岭南学刊》2009,(3):132-132
当前,以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来谋求社会的发展,并将社区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加强社会建设也就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现形式,探索和研究以社区建设为主要载体的社会建设对指导新时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就具有了不容置疑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在这一背景下,由王永平任主编、陈治桃任副主编的理论新著《构建社会生活共同体——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研究》应运而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11月出版。这一著作的出版,既为新时期探索城市社区建设增加了新的理论养分,又为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政府为行动主体的社区建设,政府在社区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削弱了社区发展方案实施的主动性,降低了国家在满足穷人需要、发展和协调社区发展方案上的效率,难以真正推动社区发展。实现社区发展,需要实现社区参与,并通过社区参与重建社区权力结构,向穷人赋权;需要适当的社会动员,将社区建设或社区发展视为一项社会运动;需要把社区建构为国家治理单元,真正实现国家权力运作模式由统治向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经历了以单位控制为核心的控制型到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管理型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治理型模式的嬗变。本文就各种模式的特点、形成的背景、面临的困境作了重点阐述,最后提出,根据不同地区公民社会发展状况,中国现阶段可选择不同的社区建设模式:在公民社会发育较为成熟的地方,适合选择合作共治型社区建设模式;在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地方,适合选择政府主导型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层动态     
赛罕区社区建设呈现四个特点1郾强有力的行政组织。过去四年,赛罕区社区建设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台阶。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体制改革等多种行政手段,使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2郾高起点的整体规划。寒罕区社区建设按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国家总体政策适时进行调整,正确认识、分析社区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避免盲目决策。3郾最大化的居民参与。寒罕区社区建设把居民参与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居民对社区建设由陌生到认识、由抵触到理解、由拒绝到参与、由被…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民主自治是一项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方向。它的建设与发展关乎我国城市治理模式的改革,也影响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的进程。如何改革社区行政化的倾向,提高社区公民民主意识,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力量,提升社区民主自治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江干区闸弄口街道天成社区在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通过由社区牵头,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充分利用校企资金、场地、人力等资源优势,实现了一种相互协调、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学习发展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和进步。一个社区的建设发展不能仅仅靠政府、社区来承担,恰恰相反,更需要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互相配合,学习型社区建设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浅析智慧警务视角下社区警务建设新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借鉴"互联网+"、新"智慧+"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智慧警务已成为推动各项公安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和时代潮流。社区警务作为推进我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传统的业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已显活力不足。新形势下将智慧警务发展理念注入社区警务建设中,必将为社区警务的防控与维稳作用注入新的动能,为社区警务建设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地都纷纷加大了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涌现了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青岛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抓得早、抓得实、成效显著。各区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创造了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新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模式。他们的实践探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青岛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哪些最新成果,创造了哪些典型经验,形成了哪些发展模式?我们特地选编了这组典型,从中可以感悟到青岛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共性规律是:满足多样化的社区服务需求是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是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突出特色是基层社会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可以清晰地读出青岛基层社会组织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政策推动、项目带动、网络联动,整合发展。青岛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典型经验还回答了当前我国社区建设面临的客观现实问题。我国社区建设历经近30多个春秋,今天已经到了拐点,如何解决社区建设面临的瓶颈?社区建设与发展新的增长点到底在哪里?青岛基层社会组织建设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出路就在培育和发展基层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青岛以及全国其他地方的实践已经证明: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可以有效解决困扰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四大难题,即:社区组织有效协调,社区资源整合,各类社区组织多元参与以及居委会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社区建设与发展思路,将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上,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与中心工作之一。尽管青岛基层社会组织的实践探索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但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起来,这个模式所反映出的青岛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理念、思路、做法无疑是超前的,是符合青岛实际的,对各地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社会后果之一是",社区"观念和"地理社区"成为基础性社会结构因素,国家与社区的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福利理论角度,运用文献回顾方法,首次系统划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区工作历史发展阶段,概括社区工作若干结构性特征,全面梳理城乡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工作主要政策法规,重点分析社区生活环境、社区问题、社区需要与国家-社区关系模式的战略转变状况;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区福利体系框架,界定社区福利体系框架的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简要总结中国社会国家-社区互动关系模式。在构建和谐社区环境下,笔者针对中国社区福利体系建设提出若干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11,(9):48-48
司林波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2期撰文指出,农村社区建设是指通过政府规划,将散落在农村地理空间的自然村庄集中规划到一起形成中心村落(社区),并按照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社区建设模式。但在我国目前的农村社区建设中。却出现了“被城市化”的问题。即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出现的超越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的、由政府强制推动的村庄撤并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模式在根本上由国家与社会关系决定并体现了权力在基层治理格局中的分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对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逐渐由纵向管控向横向互动转变。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核心,所具有的引领作用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于新时期社区治理便形成了“党建+”社区治理模式。该模式承继了党组织在以往社区治理中的经验与智慧,遵循了新时期的社区治理逻辑并契合了社区治理目标,赋予社区治理中党组织建设以新的时代意蕴,是对社区治理模式的开拓与创新,是基层治理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生成产物。可以说,“党建+”社区治理模式的生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时也表明社区治理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百步亭花园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模式是社区建设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国内外社区建设的典型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和职能组织主导模式,百步亭花园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则是“企业主导、公司化经营”模式(简称企业主导模式),企业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角。百步亭花园社区创新的企业主导模式主要体现在体制、组织、功能、运行、理念五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3.
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思考——百步亭社区公共服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是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平台,是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带给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公共服务的理念及机制、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实践、百步亭社区公共服务的启示以及社区公共服务发展趋向分析等四个方面,解读和领略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运作和发展;思考政府主导、社区兴办、市场运作、企业投资的社区公共服务发展思路,这可以成为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制创新是社区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尤其是2000年11月中办23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迅猛发展。民政部去年命名了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区),标志着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将社区建设引向深入,成为各大中城市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2002年12月17至18日,中国部分城市社区体制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石景山区、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社区总体营造政策及评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台湾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推行社区发展工作,由当局发动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基础、生产福利、精神伦理等建设,到70年代末衰落。到了90年代,在台湾社区运动、民众草根民主、地方文化复兴的要求下,社区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李登辉很快提出了所谓的“生命共同体”,推出了社区总体营造政策,力图吸收挪用这股社区力量,并在日常生活行为和文化活动中,使社区成为培养“共同体意识”的场所,以建构“新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公共性的普遍缺失,这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现代性难题。具体到社区建设层面,也正面临公共性不足所带来的集体行动困境和治理难题。社区公共性的消解使得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以及凝聚力等应然属性消减,社区文化也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公共性品格。和谐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急需公共性的文化来引导和支持社区公共生活,因而社区文化建设就成为社区公共性生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着力点,其应然的价值追求是蕴涵公民规范与制度原则于其中的公共性的涵养和培育。  相似文献   

17.
社区建设与妇女工作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7位作者分别从从社区建设与妇女发展的关系、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妇女工作的空间和模式、社区妇联的特点及组织建设等方面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以引发对社区妇女工作本质和规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十余年全面铺开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中,面对我国"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受制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及国家宏观发展战略需要,以及社区建设资源被非合理性占有和分配、社区建设阶段性规律等综合因素作用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此模式在实践中却消解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目标的实现,导致社区治理困难,使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失衡,引发了社区本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民政部在青岛召开首次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拉开了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序幕,时至今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各地认真落实青岛会议精神,社区建设由原来的26个实验区已发展到今天的上百个示范城区,社区建设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20.
黄荣英 《前沿》2010,(20):95-98
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转轨深入,引发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三维制衡的社会结构雏形。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建设模式选择合作型模式有着其必然性和现代性。社区作为一个地域性社会,作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社区是社会的微观化,社会的许多现象通过社区反映出来,社区建设则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