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开展社区建设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20多年来,社区从学者们的书斋概念变成政府的政策实践.进而变成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理念.并逐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方式.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巨大进步的标志之一。完善的社区建设和丰富的社区生活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这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社区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公共服务重点工程.把社区发展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对推动中国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十余年全面铺开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中,面对我国"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受制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及国家宏观发展战略需要,以及社区建设资源被非合理性占有和分配、社区建设阶段性规律等综合因素作用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此模式在实践中却消解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目标的实现,导致社区治理困难,使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失衡,引发了社区本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3.
怎样理解社区建设的战略地位?如何认识中国的社区建设?如何理解社区建设中的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中国社区建设亟需回答的基础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立足中国社区建设的过程、事实、经验,提出社区建设超越了公民社会建设领域、国家政权建设领域,是中国努力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国家战略。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是以社区建设为路径,在共产党领导下,以社会责任为基础,重塑政府主体性、市场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共同推进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尚未成熟,仍处于实践过程之中。政府主体性错位、社会主体性虚弱、市场主体性缺失是中国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体制性问题。公民社会理论、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第三领域"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社区建设的过程和事实,需要建构一种以责任为基础的"主体性互构理论"———政府主体性、市场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在社区建设中交互建构。  相似文献   

4.
奏钠 《探索与争鸣》2011,(12):66-69
中国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国家迅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民生问题凸显的挑战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明确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足民生,充分满足社区民众的学习需求;倚重民众,"自下而上"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社区民众的道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为社区建设找到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是当前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发展社区福利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与现实要求。然而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行政化倾向,社区福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脱节、福利项目定位产生偏差、社区主体性较弱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路径:一是以政府为依托的对话型发展路径;二是以市场为依托的“效率-需求”式发展路径;三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参与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的社区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庚寅  王琪琼 《思想战线》2001,27(2):117-120
用建立社区福利中心的社区发展方法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实施.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从90年代后开始受到重视,逐渐形成深圳罗湖、上海浦东、佛山城南和沈阳东大4个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模式,同时也存在一些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白涛 《创造》2003,(6):37-38
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在城市,社区正在成为社会成员生活和履行权利的基本空间,与社会成员形成全面、直接的联系。因此,社区生活必将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主要平台。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意味着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开拓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医学史、健康人口学和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发达国家病残预防历史经验为基础,首次全面、系统总结了世界病残预防模式演变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全球卫生与全球公共卫生发展,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提高的环境下,人类病残预防模式结构转型的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人口结构、计划生育政策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妇幼保健与食品安全,尤其是对病残预防、残疾人福利政策与早期干预服务模式的影响深远。中国病残预防实践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迫切呼唤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和积极性残障福利制度。如何遵循人类社会病残预防模式发展变化普遍规律与历史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状况,加快中国残疾人工作的战略转型,建立中国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已成为国家社会政策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社区改革与社区警务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开展社区警务最早的国家。从现代世界警务工作发展方向看 ,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从根本上增强公安机关对城市社会治安的整体驾驭和控制能力 ,已成为2 1世纪警务战略的重要内涵 ,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公安工作的立足点。必须抓住机遇 ,立足实际 ,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整合社会力量,激活社区自治力量是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运用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结合案例分析方法梳理我国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析其潜在的逻辑。研究发现:深圳L区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为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依法治理,明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营造社区自治制度环境;结构整合,重塑社区居委会职能、整合社区自治力量;赋权增能,丰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提高居民参与议事能力。研究认为:以"制度-结构-能力"(System-Structure-Capacity)为三维治理框架,通过宏观层面的法治制度设计、中观层面的治理结构整合,以及微观层面的参与者能力建设,保障社区自治的长期存续。这种路径的潜在逻辑在于进行社区自治需要处理好权威治理和有效治理的关系,以及作为治理责任主体的"条块"之间的关系,并在"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逻辑下重塑政社关系,整合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战略举措,是积极创建和谐平安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公安机关要把社区和农村警务作为"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围绕党政工程、全警战略、群众路线"三大格局"抓推进,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扎实开展,保障和服务城市社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证了中国有效实施"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前提条件是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发达成熟的社区组织的存在,并指出了摆脱中国社区福利服务研究困境的可能性出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社区性质与社区建设的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建设的取向是一个被忽略的重要问题。由于没有把社区建设置于特殊的制度环境与社会转型的现实之中,人们往往就事论事谈社区建设,没有把社区建设与培育新的社会结构力量、构建现代性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致使缺乏对国家化与行政化的城市社区建设的反思。我国城市社区的既有性质就是国家性与行政性强,行政推动型的社区建设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强化了这一性质,从而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悖。本文据此提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取向是居民和公民的自我组织和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14.
中、日、韩既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又是亚太地区和世界范围有影响的重要国家,在谋求世界和平与发展,尤其是在重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议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战略角色。中、日、韩三国学者开创的社区福利比较研究项目,标志着中、日、韩社区福利时代的来临。本文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学者对中、日、韩三国社区福利比较研究的总体设想、目的目标、范围内容、研究方法、政策转化与基本思路等议题的看法,目的是为中、日、韩社区福利比较研究项目奠定共同基础,谋求中、日、韩三国学者的思想理论共识和共同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便通过比较社区福利研究的最佳视角,探索发现中、日、韩三国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与方向,寻找中、日、韩三国社会发展差异之处与结构性成因,为谋求东亚和世界和平、发展与秩序,尤其是改善中、日、韩三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福祉,提供深度的相互理解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区警务要求警察以"服务于民"的姿态出现,深入社区,熟悉辖区情况,依靠群众,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治安管理.社区矫正则是让罪犯有条件地与社会保持接触,接受民间帮教,促使罪犯尽早转化为社会人的一种行刑方式.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预防违法犯罪、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感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近几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执法机关也开始重视并引进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中美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警务和社区矫正模式,促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王若珺 《公安研究》2009,(11):13-15,50
新兴公寓小区的特征是陌生关系导致陌生的环境,其大量出现颠覆了以往的城区社会结构;小区的居民缺乏共同的归属感与道德认同,因而缺少开展警务活动的社会资本。陌生的社区弱化了公安机关长期赖以控制社会的基础和依托,而社会资本的发掘是社区发育和建设的真正内涵,创造并运用好社区的社会资本理应成为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区防控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弥补监禁刑的弊端,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环境建设、社区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构建社区防控青少年犯罪的体系,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未来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其治理不再是政府单向指挥的"独角戏",而是以多元合作为根本结构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的新治理变革。这一新变革有着自身的演进发展逻辑,是国家成长和社会自治发育的必然结果,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它开启了一条经由"生活世界的民主"走向国家民主与社区善治的路径,契合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社区治理模式新选择,同时它也代表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新方向。然而,未来社区的治理显然是超前性的,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今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化解合作治理过程中的行动限度,就成为未来社区治理体系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智慧治理"的治理架构,为未来社区合作治理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可能。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1,(3):45-56
▲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多数青年和居民对社区价值高度认同;社区建设已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社区青年的结构有所改变;青年对社区的依存度明显上升。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强烈,但对社区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共青团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巨大发展空间;社区已成为共青团工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建设包容性社区:居民权利均等化的社会政策想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中国的包容性社会,需要强调国家的责任,也不可忽视基层社会动员的重要性。建设包容性社区针对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社会体制依然带有浓厚的差序格局传统和身份制色彩,户籍制度与等级制的社区组织形式相互固化,形成了自利性的地方性传统。这种状态既可能抑制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需求,也可能带来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抗拒。建设包容性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倡导基于居住的社区成员权均等,增进社区自治权、社区福利分配权、社区邻里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社区建设的动员,将为落实公民权利平等的宪政价值提供社会文化基础,并在追求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联动。这也为包容性社会政策赋予了培育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