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摸清家底.在发挥“三资”最大效益上求突破。沙洋县组成工作专班,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出台了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各镇均成立“三资”管理办公室,重点把好资金管理、票据审核、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等关口。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资产、资源、资金(三资)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助力扶贫脱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不仅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基本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了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村改革发展成果,通过以荆门牌楼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集体选择学派是西方农村政治发展的第三个学派。这一学派主张把第三世界政治中的农民看作从事“集体选择”的“理性因素”,需要把农民作为压力集团来研究,需要研究农民精英的行为,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农村政治进行主题式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们仙风小镇每天接待游客300多人,遇到节假日,得提前预定,晚了可没位置。”谈起仙风小镇的经营,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白鹤岗村党支部书记阙龙兵一脸兴奋:白鹤岗村位于城乡接合部,当年凭着“翻塘挖泥鳅”的决心,清查农村集体“三资”,每年村集体收益超过10万元。  相似文献   

6.
作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股份制”改革看似给乡村社会带来了颇具内在矛盾的多重影响,实则在具体社会情境下,与其他宏观结构因素一起,共同导向了城镇化这一后果。在郊区农村,这项改革一方面导致了农民-农村关系的“金融化”转型,使农民的集体权益脱嵌于其对村集体的行政依附,为他们的城镇化迁移创造了新的机会结构;另一方面,农村股份制隐含的独立法人资格为村集体强化组织能动性提供了制度支撑,而股息分红的压力也使得这一类城市周边农村成为专注于土地经营的市场法人主体,嵌入当地土地城镇化的实践场域中。由此,郊区农村股份化成了城镇化机制的一部分。来自农村一端对城镇化机制的能动塑造也启发我们去反思城镇化研究中的过度“城市中心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权力监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符合国家公权力介入社会自治的一般理论,具有保护农民集体所有权自治管理及其目的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性。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客体的特点决定的自治管理的异化可能性以及集体资产自治管理可能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决定了国家公权力监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国家公权力介入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监督以尊重集体所有权自治管理为前提,必须符合正当性介入条件,并且以保护集体资产所有权利益和成员利益实现或者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限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属于农村集体产权,但一直以来由于产权归属不明晰、权与责不明确、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农民权益受到了损害,这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的分配机制,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保障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公司等现代农村经济组织形态和现代产权运行机制,其方法是将集体资产合理量化并以股权的方式分配给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使农民由原来抽象地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变为具体地行使公司(企业)出资人权益。农村集体资产除了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外,同时还是广大农民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同时着眼于合作社时期的农民投资关系、农民在集体资产中的劳动积累关系和集体资产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关系,才能保证量化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使改制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村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农村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新模式,开辟农村社会服务新领域。珠海农村社区包括工业化社区、半工半农社区和以农为主的社区,要针对农村社区的不同类型,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路径,其中包括“村企合一”“工农互助”和“集体互动”等社会工作模式,着力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以下简称“两区共建”)即在建设农村新社区的同时,也规划配套经济园区,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顺利实施,是以农村特色经济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有效尝试。从农业产业化角度看,“两区共建”也有利于扩大土地集约化经营范围,将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创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建设高效现代化农业区。  相似文献   

12.
一、坚持全面、细致核查。扎实开展“三资”清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纪委、财政局、农办、经管局等单位抽调班子成员和专业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对全县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全面、彻底地清理核实,建立了全县村级“三资”管理台账。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依据《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荆门市漳河镇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严肃贯彻执行,真正实现漳河镇农村"三资"监管新常态: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三是学习教育,全面覆盖;四是日常监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以来,天长市积极利用国家级"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的利好机遇,稳步探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明晰了集体资产权属关系,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天长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试点成效,形成了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天长模式",对安徽省乃至全国正在深入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失根源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存在概念内涵不清、运行中的缺位和利益虚化等制度缺失,其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建构的历史理性的缺乏、物权理论研究指导观念的偏差和农民负担急需减轻的政治压力。扭转物权法理论研究中指导观念的偏差,对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农民集体”以民事主体理念予以构造,设计“农民集体”获取其拥有的土地所有权之利益的法律方式,并以作为“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民之个人利益的保护为最终目标,是针对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缺失的根源而妥当解决该制度缺失的务实之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孙志筠 《理论前沿》2009,(11):24-28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建设事关国计民生。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国家财力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我国既不可能简单选择高水平的福利型模式,又不能采取完全自助型模式。应充分调动国家、集体、农民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考虑,精心设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近年来,云南省元谋县围绕培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人’、科技致富‘带头人’、乡风文明的‘倡导人’和农民意志的‘代言人…目标,通过农村经纪人以宣讲和解读的方式,向农民传播党的惠农政策、先进文化、农业科技和法律法规,进行以农民教育农民的尝试。“农民理论家”培养工程从2012年底开始策划并下发实施方案,2013年初正式实施,通过各乡(镇)、县级各有关部门的摸底调查,层层推荐,在全县遴选出30名政治觉悟高、文化素质好、口才好、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富有责任心和公益心,有一定专长,在县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农村经纪人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集中培训,聘用为首批“农民理论家”。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各地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占用农村宅基地。在“增减挂钩”之下.占用农用地。这些都是使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做法.连同“土地换社保”等政策并没有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只有在城乡统筹之下,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才能实现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