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和市场化的推进,社会流动频繁,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管理陷入僵局,农民切身权益受损。为盘活集体经济活力,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农村开展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从J县实践来看,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主要面临以下问题:确权标准不统一,改革制度不规范;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无资源资产可量化;股改后合作社定位尴尬,权威力量不足;与市场接洽不规范,存在市场风险。通过深入剖析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探索优化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路径,如:实现股份制改革的法律化及规范化;按照不同股份特征实施多样化经营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不仅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基本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了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村改革发展成果,通过以荆门牌楼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股份制”,相应地,农村社会从“组织化”到“原子化”“再组织化”。新时代,要坚持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和股份制方向,强化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健全协商式决策、包容性消费、共享性收益分配机制,提升农村再组织化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打工。进城打工既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又解决了城市建设的用工矛盾,为城镇化建设和缩小城乡差距作出了贡献,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农村出现了更多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农民“议会”作为农村村民自治的最新成果,在南京市六合区展开了有声有色的实践,经历了一步步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形成了一系列运行有效的机制。农民“议会”背后,有着主客观原因,这些因素构成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有力地推动其发展壮大。农民“议会”在推进农村现代化中起着政治社会化和农村社会组织化的作用,值得推广。但农民“议会”的发展还需要面对和克服一些阻力,还需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依托条件,只有这样,农民“议会”的“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郊区现阶段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在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农民的职业转型。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城市发展对郊区农民职业教育提出了导向性要求,这是长株潭城市群农民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而目前的郊区农民职业教育在某些方面与"两型社会"不相适应,必须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部分地区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在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建议从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改革拓展权能、完善资源量化评估机制等方面促进"资源变资产";从扩大政府扶持资金股权化试点、逐渐放开农民贷款的用途、积极探索股权量化、收益分配的标准等方面促进"资金变股金";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普及农村"三变"改革知识、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身份等方面促进"农民变股东"。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10月17日,肯纪委向媒体通报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的l7个典型案件,50名基层党员干部已分别受到严肃查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村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农村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新模式,开辟农村社会服务新领域。珠海农村社区包括工业化社区、半工半农社区和以农为主的社区,要针对农村社区的不同类型,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路径,其中包括“村企合一”“工农互助”和“集体互动”等社会工作模式,着力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三留守”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独特社会问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融人城市直接引起的。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每年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大约有2.5亿,这些劳动力以男性和青壮年人为主。在这2.5亿背井离乡的“流动大军”背后是大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儿童和妇女,他们被统称为农村“三留守”。在这个“流动时代”,  相似文献   

11.
所谓农村“荒漠化”,是指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一些基层政府严重忽视农村的发展,放松了对农村的领导和管理,在现有村组织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农民缺乏有效组织、人心涣散,农村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流失严重,致使有些农村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境地。一、农村“荒漠化”的主要表现。1.农村发展缺少内在的活力。当前,部分基层政权在对农村的领导上显得软弱无力,现有的村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群众则犹如一盘散沙,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向心力,整个村子在发展上缺少活力和动力。并且,在部分地区这种现象有着日益加重的苗头。一个地级市的…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动作为激发农村社会活力的主要因素,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在地方政府“卖地财政”和村庄集体经济“空壳化”的背景下,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和村民自治的落实不到位,违背农民意愿和存在矛盾隐患的土地流转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安定与和谐。本文在对F村土地流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落实村民自治与改革农村制度,是实现农村社会活力和农村社会稳定动态统一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征。山东省Y市C村通过企业改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集体经营管理公司、创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等途径,形成富有特色的产权结构、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及实现途径。其中的问题是企业产权改制中可能存在“内部人控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度依赖“一把手”、“接二连三”的农业产业链规划理想高于现实,村集体资产产权难以真正厘清。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应谨慎推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构建村级集体资产经营人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专家论证制度。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市远近郊区五个农村社区村委会的调研说明,经济发展和民主意识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条件。经济层面主要在于集体经济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三个方面,经济的独立性决定了村民自治的必要性;意识层面则由于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民的生产方式、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村民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自治意识和要求,村民自治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前者指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后者则是以“四个民主”为基础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荒山、荒地和滩涂等。按照我国新宪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当前,为争议农村土地权属纠纷的案件时有发生,而且有的地方还为此引起械斗,导致人员伤亡,彼此结怨成仇,势不两立。因而,严格依法、公正、及时地处理好有关农村土地权属纠纷案件。这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助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存在主体虚位、经营权政社合一的弊端,同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效力在物权法上并未获得正名,存在权能内容不完整,收益权、处分权受限等问题,这些都给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制度性的难题。应尽快制订相关法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合理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体系和收益分配机制,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7.
当前,济南市农村工业已全面进入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在城市工业之外构建了“第二工业体系”,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乡镇企业的集聚会带动农民集聚,进而带动劳动服务业和市场的兴起,既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又培植了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并成为乡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支撑。发展农村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确立科学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引进城市资源,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发展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行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要发展战略,要求城镇化要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2012年河南西辛庄挂牌的“村级市”开启了农村社区建设的一条创新之路,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当地农民尝试以城市的人口聚集、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来实现他们的城市梦想。我们认为“村级市”建设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的。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给它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村级市”也许会给未来的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9.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其重点和难点在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随着时代变迁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出鲜明的“国家单方供给”模式的路径依赖特征。这种模式存在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市场力量参与不够、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自组织和农民自身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缺陷。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民自组织等多方合作治理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则是未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宅基地价值显著提高。“两权分离”制度已不能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三权分置”应运而生。农村宅基地指农民占有和使用集体土地建房的权利,在此之前,国家对农村家政制度进行了重大的创新和改革,其中三项权利是: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可以使宅基地在交易市场交易流转,实现优化配置和利益最大化。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和建立“资格权”,在法律制度上有缺陷,农民对宅基地处分权有质疑,法律体制仍需完善,立法制度也有待加强。使宅基地“资格权”具体优化,这对于优化“三权分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