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道德的形成和完善是各种教育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产物。构成道德教育体系的不仅有系统性的学校教育,有社会生活中以杂散形式出现的社会道德现象的影响,也有来自青少年自身的心理暗示。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我调控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2.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社会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是青少年理想人格塑造的两大基本途径。社会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责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治理、整顿、改革、完善过程中,构筑保护正当、优秀、先进的道德人格的钢铁长城。而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健全的课程内容体系、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3.
道德理性的形成是道德学习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内容,道德推断是主体道德理性形成的关键。把道德推断当成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需要我们以道德推断的方式开展道德教育。那就是:拓展主体的生活时空;揭示主体的道德冲突;促进道德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训是传统社会中家庭内部治家教子的训诫。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下,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修身、齐家、处世三方面内容。当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影响,存在急功近利、重智轻德的问题,青少年道德责任感存在滑坡现象。而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因其自身传承性和当代价值,以及当代家庭功能的不变性,其现代转换成为了可能。要实现传统家训的现代转换,与当前青少年道德培育进行对接,应该加强对家训内容的现代阐释,将道德教育日常生活化,同时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家长进行教育,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6.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7.
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德育的信息量、扩大德育的时空范围、增加德育的生动性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另一方面而也导致了部分青少年出现道德认知的迷失、削弱了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人格的分裂。当前 ,青少年德育存在的问题是德育队伍建设存在不足、网站建设严重滞后、家庭成员网络知识匮乏、网络信息发布者和经营者有不法行为以及政府立法和监管存在不足。为此 ,必须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网络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地位 ;利用网络手段 ,改革“两课”教育的方法 ;净化网络环境 ,为青少午营造良好的网络成长氛围和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作为道德行为实现的关键环节,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决定着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展现状况。道德主体知行转化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道德主体的社会性本质、道德主体行为选择的社会性以及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是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社会属性的理论基础。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中个体心理和外在激励要素运作机制的社会性是其社会属性的过程性动态展现。深刻认识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的社会属性是完善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建构、实现道德教育社会化转型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理性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德育息息相关。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发展势必对我国的道德教育产生巨大冲击,道德选择就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凸显的新理念。当前,加强青少年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有效措施,也是呼应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完善学校道德教育、提高实效性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着家庭道德影响与学校德育抵触现象,在德育思想观念、家长教养方式、对德育手段的理解上都存在着种种抵触。对此,家长应自觉提高素质,改变成才观念,理解教育者意图;学校应重视学生德育内化,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变愿景教育为现实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自觉抵御不良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是指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消费社会的生活提供价值解释和支持。消费文化的兴起及其鼓吹的无意义、无深度、过分强调感官享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猛烈地冲击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取向,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维度探讨了当前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期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股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基于道德认知维度,深入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负面影响,立足于网络时代背景,为改进现有的德育教学,指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并达到高层次的道德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辽宁省青少年道德内化现状总体较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分析认为导致道德内化不足的原因在于:学校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与统一性;社会舆论宣传干扰道德内化深入;道德教育形式僵化脱离现实生活。由此.应切实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保持道德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导向职能,建立全社会的道德教育体系;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加强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4.
道德理性的形成是道德学习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内容,道德推断是主体道德理性形成的关键。把道德推断当成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需要我们以道德推断的方式开展道德教育。那就是:拓展主体的生活时空;揭示主体的道德冲突;促进道德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在网络社会,人们的交往在虚拟的状态中进行,行为主体有了摆脱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条件,从而使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因此,关注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环节。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网络社会广阔的视野和自由思维的空间,为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党和国家一直都对青少年寄予厚望,重视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他们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网络空间是其重要的生活发展空间。但是从当前来看,青少年网络空间失范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空间道德的培育,这既有利于健康的网络空间建设,也有利于青少年道德素养的提高。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空间道德培育,要注重丰富其网络空间道德认知,培育其网络空间道德情感,强化其网络空间道德责任,规范其网络空间道德行为,从而形成网络空间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新时代青少年网络空间道德培育从路径上来说,要加强青少年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引导、培育青少年网络文明自律行为、营造全社会良好网络道德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家庭道德教育作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 ,全社会都应重视、关心、支持和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 ,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预防和解决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教育应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使得整个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道德培养。 一、强化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作用,确立“大德育”的观念 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学校德育问题极为重视,并做过许多重要讲话。其中,“德育为首”是他们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 过去,我们重视了学校在德育中的主导作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网络技术的受益者,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科学理性地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寻求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