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道德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如何让受教育者走进该内涵深厚的意蕴中去,如何让受教育者获得该意蕴带来的感动,如何让受教育者在感动的同时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如何进一步由情感上的感动转化为道德上的自由感等是学界必须加以关注的现实。在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前提下,将审美教育作为探寻道德意蕴、体验生命意义、寻找生活价值、生成道德自由感的重要工具,达到善恶凭自己的心境了悟,最终实现"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面对道德社会化过程中道德认知必然存在的矛盾,积极德育理论的建构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作为积极心理学和德育研究交叉结合的时代产物,积极德育包含了心理学和哲学两大理论基础。积极德育理论的建构是在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体心理内化的共同作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二者之间的教育关系以及话语建构四个维度对积极德育理论展开论述对于整个积极德育理论的建构具有宏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在积极德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从"超语言"层面获得实践意义的话语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认恩、知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过程,旨在依托“认情动情”的方式,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折射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就是青少年的道德素养不容乐观 ,尤其是道德情感的淡漠、麻木甚至是冷酷。道德情感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道德情感的养成和培养机制方面 ,移情是道德情感养成的重要机制 ,“双主体模式”是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感的重要德育模式 ,美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少儿亚道德现象反思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儿童中出现偏离社会主流道德的亚道德现象,有社会、教育和少年儿童自身的原因.从教育方面看,主要由于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德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有距离,德育评价偏差等因素.要使德育更有实效,一要改变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二要充实、创新教材;三要让德育目标真正有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正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生态保护,教育为本;生态教育,德育先行。依靠道德力量,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时代赋予德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9.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社会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是青少年理想人格塑造的两大基本途径。社会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责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治理、整顿、改革、完善过程中,构筑保护正当、优秀、先进的道德人格的钢铁长城。而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健全的课程内容体系、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着家庭道德影响与学校德育抵触现象,在德育思想观念、家长教养方式、对德育手段的理解上都存在着种种抵触。对此,家长应自觉提高素质,改变成才观念,理解教育者意图;学校应重视学生德育内化,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变愿景教育为现实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自觉抵御不良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师德考评是职业教育师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师德考评机制中,却存在考评指标设计科学性不足、考评过程价值导向存在误区和考评结论缺乏客观性等问题。可以采取实行师德分类考评、兼顾考评长短期效应和实现师德"硬督促"与"软督促"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是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相互作用、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到道德行为习惯的转化,又有道德行为习惯反过来强化道德意识、促进道德品质逐步巩固、提高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既要注意知、情、意、信、行五种道德品质要素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性功能,又要发挥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环境下创新德育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过程中,高职德育理念及模式面临着改革的机遇和挑战。深刻理解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推进过程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合作中的德育意识,是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德育机制等诸多问题,促使高职德育与时俱进,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学校的德育工作,既包括对学生的系统有意识的教育,也包括无意识教育。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抓住无意识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无意识教育,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对国家与个人的责任,责任之间及其内部存在一定冲突,并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将“培养什么人”放在首位,注意平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改进德育方法,着力引导学生认识伦理道德素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有效解决冲突,更好地实现自身对国家与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担负起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品格、促使大学生现代道德现念生成的使命,它突出、强调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的具体方法,就是按职业道德人格构成确定高校德育内容,以职业实践为定向,贯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养成、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与典型、理想职业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一直实行道德理想主义教育,内容过于理想化而脱离实际。当前青少年底线道德存在诸多问题,需从底线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实践性、制度规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着手,提高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直接化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为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探索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应当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以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的"四有"新人为目标,积极探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科学领导机制、理论指导机制、重点内容机制、"四位一体"机制、载体活动机制和法制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边际效应递减是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初始阶段对教育对象起作用的德育形式与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将逐渐弱化,甚至会使教育对象产生抵触心态。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德育过程边际效应递减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尝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