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征 《前沿》2010,(2):141-143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根据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对作为交际策略的语用含糊进行了分析,发现语用含糊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汤敬安 《求索》2008,(2):202-203
情态动词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学范畴,情态语义中总是凝结着情态语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情态的主客观性,情态取向以及情态说话听话双方中的语用因素,并以疑问句为例分析了情态动词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认知语用理据,文章继而剖析归纳了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的言语行为类别,即指令类,承诺类和断言类。本研究从而进一步印证了情态语用的纵观性。  相似文献   

3.
刘珏  李冬松 《人民论坛》2014,(2):184-186
拒绝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拒绝行为是交际者顺应认知语境作出的选择.汉文化礼貌原则是影响语境构建的重要因素.虚假拒绝行为和礼貌的诚意拒绝行为是交际双方遵循汉文化礼貌原则框架的结果.而冒犯性诚意拒绝行为是在汉文化礼貌原则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转变成的一种处理矛盾冲突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拒绝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拒绝行为是交际者顺应认知语境作出的选择。汉文化礼貌原则是影响语境构建的重要因素。虚假拒绝行为和礼貌的诚意拒绝行为是交际双方遵循汉文化礼貌原则框架的结果。而冒犯性诚意拒绝行为是在汉文化礼貌原则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转变成的一种处理矛盾冲突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用模糊和语用歧义是两种言语策略,在具体的讨论中把两者混淆起来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语言结构的外围因素——视点来考察这两个策略,会使它们的生成原因及其之间的区别变得明朗起来。其区别表现在:语义边界的不同、语义确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不同以及语义理解的方式不同。其在言语中体现着"礼貌原则"的语用顺应性、人价值观的趋好性和趋美性以及言语矛盾规律的艺术性等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使交流双方使用得体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约合理正确的表达和理解,成功地进行交流。本文首先提出了言语表达是否得体直接影响交流的成败与否,分析了文化差异是影响言语得体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言语表达得体应注重文化差异,从宏观和微观上加强文化熏陶,建立文化认知图式,注重交流语境,掌握交际策略,合理得体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7.
在讯问、询问、辩论等侦查言语交际中,不仅要考察语言表达式的抽象意义即其通常情形下的内涵和外延,还得考察其具体意义和社会意义。这就需要考察其使用环境、语言的使用者及其对语言表达式意义的影响等因素。这些影响语言表达式意义的因素就是语境。在侦查言语交际中,语境承担着多方面的、不可或缺的认知功能,并因而呈现出动态性、主体性和整体性等特征。为了正确认识和应用语境,还必须把握侦查言语交际中语境的类型,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警察言语交际是说与听,即表达与反馈的互动过程,说与听,既互相对立又彼此关联,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了警察言语交际的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系统。“听”绝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种主动回应。因此,警察在言语交际中不仅要善于说,更要善于听。“听”,是双方沟通与合作的基础,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人民警察善于倾听,不仅体现了对交际者的尊重,而且在自杀危机干预、人质解救谈判等警务活动中,更是我们获得言语交际成功的秘诀。善于倾听,可以改善交际双方的对立情绪,可以了解对方的思想、情绪、需求及交际策略,获取并理解相关的情报信息,并为自己…  相似文献   

9.
交际信息的载体包括言语交际符号和非言语交际符号,副语言是言语交际符号以外的符号形式,它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成语里大量描写副语言的词条,足以说明副语言习俗是在有声语言基础上得以广泛运用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在汉语成语里,副语言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即丰富的内涵与细腻的描写;传承的习俗和厚重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预设是言语交际双方已知的共有知识 ,或至少是听到话语之后总能够根据语境推出来的信息。他不仅与语境有关 ,而且与语言结构以及语言结构意义也有一定的关系。语义预设的缺陷为预设的语用分析提供了可能。预设的推理和投射性质决定了它在语用分析中呈现出动态、切适与互明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公安情报编写需要履行情报交流的职能,也具有语言交际的特性。编写者、读者/用户以情报产品为载体开展情报交流活动,需要依赖语境。与情报编写的三大要素——情报产品、编写者、读者/用户相对应,公安情报产品的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背景语境。语言语境是指由情报产品自身形成的语境,包括语法语境、语义语境和语用语境。情景语境是由编写者主导、控制,从情报交流实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一些要素而形成的语境,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如"等因素。背景语境是指有关读者/用户一些超语言要素而形成的语境,包括身份特征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心理语境。  相似文献   

12.
一切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着语体意识的问题,以语言为本位,语体意识的习得后于语言的习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住、民族分布和民风习俗,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情况是多元立体的.当地民汉交际使用的语言类型是民汉兼用型,其汉语中介语是当地突出的语言特征.因此,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适切的汉语语体培养策略,这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办公能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言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消解交际带来的言语失误、话语失体及交流阻隔等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和谐、推动边疆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勇 《前沿》2008,(3):66-67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了文化差异在词汇、语境中的表现和由此造成的语用失误,探讨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培养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飞兵 《求索》2007,(3):202-203
反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语境是理解反讽话语的必要前提,但语境本身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对反讽话语施加制约。从语用角度对反讽的感知至少包括八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凤霞 《学习与实践》2006,(11):139-143
非语言交际行为传达的信息是语言交际行为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鲜明性、隐含性、普遍性、辅助性和原始性。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基本概念,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明菲  许之所 《理论月刊》2006,3(12):122-124
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变化当中。要构建有利于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说话人必须对其语言进行恰当的选择。本文提出语言博弈的概念。与维根斯坦和辛提卡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在任何语境中说话人之间都构成博弈。其中,说话人是局中人;其实际语言行为,即语言选择的结果,是他们的策略;对局结果,或者说语言产生的结果,即支付。文章最后以博弈树方式对会话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中的任何人都离不开言语交际,并通过言语交际来传输信息、传播价值观。鉴于主流社会是语言的主导力量的,社会中使用的语言大多是主流社会认可、认同的语言,社会中盛行的价值观往往是主流社会主张、确认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对男性话语权利在言语交际中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言语交际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价值观,以凸现语言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性别观念及如何制约人们在性别问题上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8.
警察交际口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交际口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类型 ,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口语交际 ,而有着自身的言语特征 ,即警察语言的可接受性、逻辑性、灵活性、策略性、言语交际对象的对抗性及不合作性。为了使语言达到得体的目的 ,警察语言必须遵循以下修辞学的原则 :合境原则、礼貌原则、警察言语与交际对象的相互协调原则、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许彩云 《求索》2011,(7):127-129
文章从言语交际的信息结构出发,探讨汉民族审美文化在发话者构建话语时对话语的信息结构和话语的语言结构的影响。言语交际过程中,汉民族审美文化作为汉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一个部分,在发话者构建话语时,促使发话者进行言语的审美选择,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同时,汉民族审美文化在受话者理解话语时,帮助受话者分析并理解话语,从而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立法语言不只是用一种静态的、单向的语言表述,而是立法机关与民众进行交流的言语,言语交流是否成功是法律是否生效的关键,故应该引入言语交际行为的动态理论考察它。交际行为取效的关键在于言语行为模式的合理和双方的合作,合作的前提是说话者提供的信息要真实、确定,量要恰合而不冗余,方式得当,并取得最佳关联度。我国《宪法》之正义性和科学性受到挑衅,其言语交际行为模式不够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