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法学杂志》2012,33(5)
通过对联合国框架下的人权条约、各区域人权条约以及主要缔约国在外国人财产权保障方面的规定和做法进行研究,可知联合国人权条约对一般意义上个人(包括外国人)财产权的保护程度明显偏弱,各区域人权公约对财产权的保护则各有侧重,各缔约国对外国人的财产普遍有一定限制。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在外国人财产权方面制定和适用法律、规则可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缔约国在实施国际人权条约方面的经验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是人权国际保护的核心 ,但联合国人权条约下的报告制度面临着报告迟延、报告内容空泛和国家代表地位不一、阅历不足等问题 ;国家间指控制度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个人申诉制度则经受着申诉数量小的挑战。缔约国在国内层面对国际人权条约的实施面临自动执行与非自动执行、人权条约的地位、国际习惯法可否直接适用等问题 ,对此 ,缔约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各不相同。我国批准和加入的国际人权条约如何在国内实施的问题将会愈加迫切 ,应加强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的实施不仅包括联合国人权条约机构在国际层面的监督及公约缔约国在国内层面的遵守,还包括促进公约实施的其他机制。国际法院在其所受理的案件中曾屡次涉及核心人权公约的解释和适用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国际法院在促进核心人权公约实施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受到的限制,人权公约实施相关案件对国际法院自身裁判活动造成的影响,以及国际法院与其他人权公约实施监督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权条约缔约国义务与实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人权条约中缔约国义务与实施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实施机制中包含了缔约国义务。故本文将此二者放在一起阐述。现行有效人权条约几十项,本文只就有独立实施机构的几项条约来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不可克减的权利与习惯法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可克减的权利”是指缔约国在任何情:兄下,包括紧急状态或战争时期,都不得减损或损害人权条约所规定的某些特定权利。到目前为止,一些综合性人权条约以及国际人道法条约都规定了不可克减的权利条款。本文主要通过对人权条约的不可克减权利条款、司法判例、人权条约机构的解释以及国际法学界见解的综合考察,分析人权条约所规定的不可克减权利与习惯法规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条约一般经过一定的缔结程序即在国际上生效,对各缔约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一个已经在国际上生效的条约,并不等于自动地在所有缔约国国内生效,还必须依赖于各缔约国采取必要的立法措施,保证条约得到各缔约国国内法的接受而适用。由于各国法律文化传统和实际法律规范不同,使得国际条约在各国国内法的适用上纷繁复杂、不尽统一。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条约在国内法上的适用。一、条约必须遵守原则评述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按照国际法所缔结的、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条约依法缔结后,即对各方当事国具有约束力,当事国各方有依约…  相似文献   

7.
"和平、发展与人权"是联合国所追求的三大目标之一。随着联合国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权理事会应运而生。人权理事会相对人权委员会,无论在性质、地位、职能等各方面都有了相对发展,尤其是普遍审查机制的引入对保护和促进人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人权委员会弊端的克服绝非创建一人权理事会,而可一劳永逸,欲完善人权委员会之缺陷,我们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权利是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在联合国宪章,国际条约,国际宣言以不同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所要享受的权利。我国作为签署公约国家,在宪法上也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权利。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今国际社会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主要范围和我国宪法上规定的少数民族权力保护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于1950年通过并于1953年生效的《欧洲人权公约》所建立的人权保护制度是目前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中最为有效的。随后,公约缔约国又通过一系列议定书进一步扩充了公约所保护的人权内容,并进一步完善了公约所建立的区域性国际人权保护制度。到目前为止议定书已达11个,并且已全部生效。在此,笔者旨在对欧洲人权保护中的个人申诉制度及其对非洲的借鉴作用试作探讨。 一,欧洲人权保护中的个人申诉制度 根据《欧洲人权公约》,欧洲建立了两个人权保护执行机构,即欧洲人权委员会和欧洲人权法院,“以保证各缔约国在本公约中…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联合国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联合国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确立的人权标准,成为成员国人权保护的行动指南。作为人权保护的一部分,联合国鼓励成员国建立国内人权机构,对国内人权活动进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救济。〔1〕1986年,澳大利亚成立了人权与机会平等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构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尔平 《法商研究》2005,22(5):25-30
由联合国各人权机构、区域性人权组织和非政府人权组织构成的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具有一定的实施效力,该机制的运行是在影响和冲击国家人权政策与国家主权不受干预这对矛盾中进行的。改善全球人权保护机制并提高其效力在于促进实施机构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在监督与尊重国家主权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公民私有财产权是人所享有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在谈及私有财产权之时,人们往往仅从民法的视角予以分析,实际上,私有财产权是宪政人权意义上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权利。要做到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首先必须对私有财产权进行了界定,明确其天然的人权属性,明确保护这种权利之于人权保护的重大意义——只有私有财产权的真正实现,才是人权的真正实现。而这种实现的路径就是通过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予以保护,以保护私有财产权来实现人权。  相似文献   

13.
论条约在国内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艳 《律师世界》2001,(8):38-39,42
条约缔结生效后,即可以由有关国际机关予以适用,如国际法院可以适用条约解决有关当事国之间的争端,但是,国际上适用条约的机关是很有限的,条约主要是在各缔约国国内适用。要在条约缔约国内适用条约,需要缔约国国内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履行各自的适用条约的职能。其中,缔约国国内立法机关通过一定的立法行为使条约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是司法和行政机关在审判和处理行政事务中得以适用条约的前提。条约缔约国国内立法机关在适用条约时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首先,以何种方式使条约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其次,当条约和国内法的规定不…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起草者对履约审议机制的建立采取了一种谨慎和务实的态度,为机制的建立确立了法律基础和工作原则,但是机制的具体制度则留给缔约国大会在公约生效后以决议方式确立。公约履约审议机制在本质上属于同侪审议,它遵循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并强调保密、非敌对性和非羞辱性等原则要求,在制度建设和实践中反映一种务实、循序渐进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公约的国际法性质决定的,通过与国际人权条约履约审议机制的比较又可以看出该机制相对保守的特性。中国作为缔约国,高度重视参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工作,在实施公约,加强能力建设,配合联合国公约秘书处工作等方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论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的执行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的四十余年里,联合国在人权领域作了大量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和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国际文件,建立了各种人权机构,确立了各项人权国际保护的执行措施,形成了由这三者构成的人权国际保护的基本机制,并提高了公众对人权国际保护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可说成绩斐然。在国际人权的立法方面尤为如此。但相比之下,联合国在人权国际保护执行措施的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则较为有限。长期以来,各国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16.
龚刃韧 《中外法学》2011,(6):1106-1120
传统国际法上存在的关于条约保留制度的"全体一致规则",经由国际法院1951年咨询意见、到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被完全否定,从而确立了条约保留的效力由各缔约国分别判定的新制度。但人权条约的特殊性又使得条约保留制度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2002年中国法学界集体课题组《关于批准和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建议书》所提出的对该《公约》第19条和第22条应提出符合中国法律的"解释性声明",无论从人权条约保留的性质和方式还是从该《公约》目的和宗旨之角度考虑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申请程序是由《专利合作条约》规定的一种申请专利的途径。《专利合作条约》(下称条约)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下称巴黎公约)下属的专门性国际条约,于1970年6月19日由35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由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辖,现有缔约国50个,美、日、英、法、德、俄等所有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其中。专利权作为财产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地域性。就是说,一个国家授予的专利权只在该国  相似文献   

18.
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程序的正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权不仅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权其他方面得以实现的保障。美国著名政治家杰斐逊就曾言,只要权力没有节制,财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人的思想、身体、才能以及其他所拥有的东西都不会有保障。我国宪法不仅在第13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而且还在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包括财产权在内的人权保护问题纳入宪法范围。另外  相似文献   

19.
虽然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已经在全球和区域的范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和机构,在欧洲、美洲、非洲出现了人权法院,但是国际人权体制还存在着规范不成体系、机制不平衡、保护手段极化的问题,需要用法治的目标予以引领。为了实现人权法治,国际社会有必要在法律规范文件的统一化、人权保护机构的体系化、人权条约义务履行机制的完备化方面作出实质努力,并通过文化交流沟通解决理论分歧,促进国际组织、国家、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的多元善治。  相似文献   

20.
从《残疾人权利公约》反思国际人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3月起开放签字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是联合国体系在保护人权领域的最新努力。与以往的多数人权条约一样,《残疾人权利公约》列举了具体权利、构划了报告体制,同时通过任择议定书设计建立一套来文制度。这意味着在国际人权法上又添加了一套体制。虽然从权利保护发展本身看,这一公约的出现丰富了联合国体系的人权保护内容,但是从国际法治的理念上看,它是国际法不成体系的特征的继续与延伸,本质上不仅无益于国际法治的完善,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国际法维护人权各个环节的成本。现阶段有必要考虑将包括人权、环境等领域的规范进行编纂,将相应机构进行整合,以推进国际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