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集团锁定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一方面带来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越来越被利益集团引向歧路。强势利益集团通过与官僚权贵结成非正式利益同盟、要挟中央政府以及形成抵制改革的心理预期等方式造成改革的低效率路径依赖。在现代多元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多元竞争本身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形式,摆脱对权贵资本主义的路径依赖的关键不在于打击利益集团的强势冲动和自利本性,而在于增加和完善制度供给,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基础和法律体系,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龚小波 《求索》2014,(12):28-32
随着我国利益分化的愈加明显,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必然采用各种方式试图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利益集团发展程度低、参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诸多消极影响。为了完善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影响,有必要拓宽利益集团表达渠道,提高利益集团实力的均衡程度,制定相关法律并加强对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人大代表较之于西方议员相对简单的党派代表属性,其代表的利益表达更具多元性和复杂性。地方人大代表究竟表达谁的利益,学术界无论在法律解释、合法性规范分析还是实证研究上,都存在着分歧和争议。通过对地方人大代表实际履职活动的分析发现,地方整体利益表达、选区局部利益表达、执政党利益表达、利益集团或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个别利益或个人利益表达共同构成了当前地方人大代表利益表达的复合结构。既有研究往往简单化处理了利益表达问题,倾向于强调单一群体的利益代言。在利益多元、利益关系网状交叉的当代中国社会,地方人大代表利益表达具有多重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刚  彭伟 《岭南学刊》2008,(5):41-44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利益群体力量不均衡,利益表达机会不均等,利益表达的影响力不平衡。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要使其达到利益表达主体地位平等化、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无阻、利益表达方式理性化和法治化。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途径是加快利益集团的相对均衡发展,理性应对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以及提高政府的自主性和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利益集团理论,一个社会多元利益集团相互博弈并形成利益均衡状态,能够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多年来,在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村委会和用地单位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而农民由于政治参与意识淡薄、集体行动困境和政治企业家匮乏,没有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参与利益博弈,致使被征地农民利益受损。所以,从利益集团视角看,由政府扶持农民成立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利益集团,构建农民利益集团影响征地决策的机制,是优化农地征用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刘祥超 《桂海论丛》2013,(2):111-115
权利外在地表达着"利益",它通过利益来呈现人们的对抗冲突与社会合作。但权利并不等同于利益,它在社会视角下以义务和社会责任来表达其本质属性。义务之互惠性使得人们在交往中获得稳定的行为期待,而权利的根本要义就存在于这种社会合作关系中。法律规范上的权利概念从来不是实用主义的或者权宜之计的修辞,相反却应以维护法律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尊严为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泰国民 《理论月刊》2012,(8):141-143
利益集团就是指那些具有特定的共同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人们的集合体,它们试图通过影响公共政策来提高或促进集团内部的共同利益。对利益集团的价值判断不是一种简单的是福是祸的抽象评价,而要依据具体情况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的既得利益集团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既得利益集团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特殊现象,它主要是指那些与公共权力、公共资源紧密相关,行为方式极其隐蔽,以不正当手段积累巨额财富,并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利益团体。既得利益集团的生成机制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紧密相关,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挟持立法为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蒋政 《人大研究》2010,(11):39-40
人大制度是以选举为基础的,利益集团则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因此人大制度不可能回避利益集团的影响。只要能做到下述三点,则利益集团就可以视为民主政治的正常现象:利益集团认可现行制度;不采用非法手段干扰利益表达;不垄断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9.
<正>近20年来,我国在人大通过的法律中,由国务院提交的法律提案占到总量的7%到85%,而国务院的提案基本上是由各部委负责制订的。我国立法逐步呈现出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趋势:立法部门不再是主导立法的惟一主体,越来越多的利益主体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立法。但由于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力量上的差异,和一些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同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益主体、利益集团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升  李若曦 《求索》2007,(1):164-166
对利益的追求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共同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当代中国存在着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种利益关系。和西方国家明确的承认利益集团的存在不同,对于我国社会已经存在的利益群体如何通过制度化的演进使其成为合法存在的利益集团.直至今天仍然是个在理论和实践上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地位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境况大相径庭,要使社会保持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设立"宪法日"与确定宪法宣誓制度。这是建党以来第一次通过仪式的表达来体现宪法文化,在全民族层面上培育宪法精神和树立宪法权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中国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实施宪法宣誓制度。法律仪式能够强化宪法的神圣性,增强宪法认同感,推动宪法信仰确立。因此,需要规范法律仪式,普及法律仪式,创新法律仪式,以此培育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13.
一国的法制价值是通过宪法来集中表达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形式的规范内涵不得与宪法规范相矛盾和发生不一致,在法律效力上要低于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确认一个社会共同体终极价值基础的基础规范,是衡量其他法律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利益均衡机制,疏通利益表达渠道 1、立法保障。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目前公民的权利意识觉醒.人权观念深入人心,政府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已经具备将请愿权明确载入《宪法》的条件,因此,建议把请愿权明确纳入《宪法》保护。此外,《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重心应当放在引导和促进上.使公民现实地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消极限制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阻塞意愿的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又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进了宪法序言,从而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勃兴,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大量的社会矛盾需要通过法律来调整,各种社会利益集团也在寻求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因而反映在政治组织的行动准则和相互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立宪政治的核心要求。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复杂多变、矛盾层出、阶层分化、利益多元。一系列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势给民主法治建设带来了不少困难:地方民主和法治不够健全、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不畅、基本权利立法不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不力等等,这些问题对基本权利的实现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对此,可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转型中国的社会特征,从社会机制和法律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制度构建和技术设计,通过健全政党法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加强基本权利立法、推动司法救济等等,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立法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种利益进行平衡的过程。对公众而言,他们总是希望通过各种表达机制,把自己的利益诉求传递给立法者;而立法者则是在充分听取各方利益表达的基础上,对原始的、多元的利益诉求进行整合、协调和平衡,并通过法定程序,把它们转化成为相应的制度设计。因此,表达和倾听是立法工作中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可能成就一部品质优良的法律。最近几年,我国开门立法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从物权法草案提交全民讨论,到个税法立法听证会的举行,再到劳动合同法草案提交全民讨论——随着民意的全方位介入,普通…  相似文献   

18.
违宪审查又称司法审查,是西方国家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是否违宪的一种基本制度。这种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宪法是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立法和执法的基础和根据,法律和法令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得同宪法条文相抵触。司法机关主要是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被认为是保障宪法实施的机关,囚而一旦产生法律和法令不合宪的问题,它们就可以宣告该项法律和法令违宪而无效。  相似文献   

19.
正宪法权威的实现途径多元一体。它既可以是宪法作为一国法律体系特别是法治体系根本法的理念的灌输,如"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和各种形式的宪法宣传;也可以是宪法制度从静态到动态的健全与完善,如西方的违宪司法审查与东方的合宪性审查制度等。当然,通过文本尤其是宪法之外的或者宪法所衍生的低位阶法律文本来体现、保障宪法的权威地位,在现代法治体系中,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构成了上述两个重要实现途径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宪法权威性不能在法律文本中得以体现和保障,宪法的宣传教育就会失之无据,宪法及其权威性很可能会成为百变的"斯芬克斯";进而,宪法权威就会被司法、立法乃至专门委员会违宪审查制度中的自由裁量所扭曲与剪裁。为此,我们认为,应该重视通过法律文本对宪法权威实现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利益集团的立法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集团作为政治共同体在西方政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对立法的影响由来已久●利益集团采取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游说、和平示威、影响选举、停止合作等●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体现了西方国家民主意识的进步。利益集团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利益集团是政治主体或政治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西方国家的立法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利益集团对立法的影响不断加强。在立法过程中 ,他们采取不同的有效方式作用于立法过程 ,以达到制定有利于集团的法律的目的。这种利益集团政治客观上对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