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标 《长江论坛》2009,(5):27-31
武汉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推进和谐武汉建设,二是有助于深化武汉城市圈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有效举措,三是有助于改善民生。武汉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较为明显。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元化的城乡非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二是缺乏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三是缺乏科学公共财政制度,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不够;四是政府间的权责关系混乱,不同层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五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单一化,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要实现武汉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基于福建省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战略问题。文章先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统筹考虑的基本内涵、要素和评价标准,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实践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创新战略。笔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在利用财政手段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从各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居民收支、资金投入和人员机构投入五个方面出发可构建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这些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可以对各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出大致判断。数据分析表明:影响各地区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四个主要因子;各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财政供给能力制约着一个地区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民间组织和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对提高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为实现各地区民政服务的均等化,建议从理念、政策、财力和制度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平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以个人为价值基点,并且提出公平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和相对性,实现公平的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发挥政府的作用.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导向;其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个动态的过程,其内涵、衡量标准及实施均不是一成不变的;再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段艳平 《前沿》2011,(4):82-85
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对各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调控,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对我国三大地区之间和三大地区内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转移支付对缩小三大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对地区内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传统观点认为,地方经济或财政实力决定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公民参与、社会组织、信息沟通、电子政务技术等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更具影响力。在公共治理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综合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农村流动人口户籍身份转化滞后衍生的新二元结构,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分化为经济性、非经济性户籍类及非经济性非户籍类。而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竞争以设置户籍门槛为工具,在晋升激励与财力约束下的地方政府,偏向于效率最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导致经济类公共服务的空间非均衡性、非经济户籍类公共服务的分割性和非经济非户籍类公共服务的低水平均衡。以财政分权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配置、融资及分配功能实现为切入点,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将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到城镇非户籍人口,需要将以人为核心作为财政分权调整的基调,以支出责任与收支结构偏向于服务于人的支出为原则,形成有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财政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凡河 《前沿》2010,(17):170-173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当前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矛盾,其实质是一种利益冲突,主要起因于社会差距扩大和利益结构失衡导致的社会不公。"无直接利益冲突"已成为我国社会冲突的重大病灶,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政府合法性基础。通过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利益结构,缩小社会差距,促进公平公正是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治本之策。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根本上消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社会诱因。  相似文献   

9.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随经济发展不断变化、操作起来较为复杂的过程。考察目前河北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与相邻省市仍存在差距,笔者从客观数据和主观问卷调查两方面考量和分析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尽可能大致均等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使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实现。在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公共服务分配严重失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应该着重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义务教育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在于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而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的关键在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政府偏好、农户需求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乡均等化视角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24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总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与2007年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动态地把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伴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的固化和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而愈演愈烈。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将农村实际特别是农民偏好纳入政府决策之中,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标准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来建立一套针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以及与这些标准相对应的客观因素评估法,来核定地方财政平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确定全国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建立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财政能力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明确我国在法定基本公共服务上需要均等化的地区和领域,为计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要财政支出需求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看,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部分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不得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转移支付的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给予下级政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有着十分重大的积极作用,对改善民生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着极  相似文献   

15.
行政区划调整是基于空间尺度的重组过程,有效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该文重点关注行政区划调整的社会福利效应,探讨空间资源再配置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优化。研究以医疗和教育服务为视角,基于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利用2000-2019年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行政区划调整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结果表明:以区界重组方式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财政支出效应和人口流动效应平衡地区差距。异质性结果显示区界重组对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提升均等化效果不显著,其效果差异还体现在政府财政结构及城市化水平方面。有别于以往立足行政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该文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边界,也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奇雁 《前沿》2009,(4):119-121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实力与财力方面已基本具备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条件和能力。但是随着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依然尖锐,不同区域、不同群体民众间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不断拉大。所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级政府都应恪守的价值观。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央和地方关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进一步改革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Topsis法,选取广西自治区12个市2006年人均GDP、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等反映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数据,进行评价和排序的实证结果表明:各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差距较大,均等化程度较低;财力的非均等化仍然是实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大障碍。基于实证,应从调整府际关系、构建"服务型财政"、注意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的匹配等方面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游春  王璠 《前沿》2012,(21):109-11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有力地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建设成果.当前,由于服务体系不均、地方政府职能缺失、监管不到位、财政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严重失衡,本文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改善地方政府职能、完善针对公共服务的监管体系、加快政府财政制度改革措施,以改变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长期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造成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城乡统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从农村最急切需要的方面入手,分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以数据说明了目前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差距,并在对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和弊端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农村公共物品法律保障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的组织基础、构建农民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等对策,力求为城乡统筹规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来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需要实现从政治模式向法治模式的转变。本文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传统运作模式及其不足,并从法治的视角提出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