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康  张舒 《两岸关系》2004,(10):19-20
民进党当局当政四年来顽固推行其“台独”理念,加紧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特别是在军事上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妄图“决战境外”、以武谋“独”,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先发制人”战略的目的 陈水扁当局首次提出“先发  相似文献   

2.
在现今,“中国特色”一词几乎无所不在。所谓特色,就是别国没有、只有咱中国才有的东西,以前也叫“国粹”。那些原本是外国做的东西,“侵入”了或被“引进”了中国后,也往往会被涂上一层“中国特色”,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同化”了。即使是外来的思想,“也立刻变了颜色,而且许多论者反要以此自豪。”但是现在,来自西方的“物质文明”在中国已  相似文献   

3.
这次台湾“总统”选举,陈水扁在选情不利的困境下,竟悍然挑动“公投”议题,意在左右选情。然而,“公投”给陈水扁带来的却是内外交困的加剧,他利用“公投”进行“台独”冒险的行径已经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4.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保安”这两个字古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已经赋予它固有的内涵。 “保”,左为“人”偏旁;右为“木”上有一个“口”,可以理解为树上结的果,人在结了果子的树旁守卫着。这可算“保”的原始含意。 “安”,上为“宀”,是房子的象形;下为“女”。意思是房子里面住着女人,这可算是原始的群居大家庭。 “保安”合起来,也就是守护成果,保卫家园吧! 今天,人们赋予“保安”的社会功能,是前所未有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保”字身上的“人”。这个“人”,应是个大写的“人”。“他”必须具备三方面素质: 1要有健壮的体格、全…  相似文献   

6.
杨泽军 《两岸关系》2004,(10):11-14
台“大选”后的国际形势及台海局势对“台独”形成强力挤压,使得陈水扁在“520”就职演说中不得不有所顾忌,间接重申“四不一没有”,变“制宪”为“宪改”。此后,他在  相似文献   

7.
刘红 《两岸关系》2003,(10):16-17
随着“两岸直航三阶段说”和“两岸直航评估报告”的出台,着实在两岸间引起一股“三通热”。只是由于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坚持“一中一台”、技术上扬弊抑利,因而“直航评估报告”否定了“直航时间表”。“三通”如何才能“通”,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的阴影笼罩下,岛内部分连年亏损的“公营事业”,一年就要赔上数百亿元新台币,不但成不了赚钱的“金母鸡”,如果继续经营下去,台湾民众的血汗钱就像投入无底的“钱坑”,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仅以近10年岛内“公营事业”累计亏损状况作统计,“交通部”所属的台铁、台汽堪称第一、第二大“赔钱货”,至于“退辅会”所属“退除役军人”工程公司名列第三大。  相似文献   

9.
马其顿最近与台湾“断交”的事实再一次表明“金钱外交”,此路不通!陈水扁当选一个礼拜之后,其副手吕秀莲在接受新闻界采访时抨击国民党当局推行的“金钱外交”,是“骗纳税人的钱”,表示民进党将摒弃“金钱外交”。民进党当局在“骗纳税人的钱”方面,与国民党当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当局领导人也因此被媒体称为“散财童子”。“外长”田弘茂对台湾当局“金钱外交”的目的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希望透过经济援助取得政治上的目的。这就是交换,友邦在联合国帮助我们提案,我们在经济上提供援助。”这句话道出了台湾当局继续运用“金钱外交”的手段,拓展所谓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0.
华庆 《两岸关系》2004,(7):12-13
陈水扁“5·20讲话”中涉及两岸关系的说辞,本是匠心“独”运、机关算尽,然多位“台独”大老颇有“微词”,尤怨陈将原所主张的“公投制宪”变为“宪政改造”,是“让太多”、“违背已作的承诺”、“放弃了原来的坚持”。鉴此,陈水扁特意当着某些“台独”分子的面,以“柴狗跑步”为例形象地作出说  相似文献   

11.
高深 《北京观察》2001,(7):12-13
现代科技几乎使一切事物都成了“易碎品”。“定向爆破”能让一座高层建筑于眨眼间塌成一堆瓦砾,原子弹可以在瞬间毁掉一座城池,“抗张试验”和“冲击勒性”试验机能够在数秒钟内将最坚硬的超负荷的钢铁拉断或击折。“事物”易碎了,就加大了保持和享有它的难度。成功的速度快了,失败的速度也可能加快。易成易破,易益易损,易福易祸,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毁灭或新生。在历代君王中有一些是开国人物,他们既打过江山又坐过江山,对于“打”与“坐”的难易问题有过深刻的探讨,或深思熟虑,或君臣切磋,不乏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2.
香车美女,灯红酒绿……年仅24岁的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南宁市园湖支行小职员陈平,沉浸在纸醉金迷中。他在亡命天涯时仍一掷千金,频频更换“女朋友”,为每一位“准新娘”购置“洞房”。所有这些风流韵事如今已成了“廊桥遗梦”。2003年6月上旬,这位名噪一时的南宁“赌王”被一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相似文献   

13.
“敢”和“怕”,是相对而言的。“敢”,就是“不怕”;“怕”,就是“不敢”。很多事情要想做好,就需有一个“敢”字,去掉一个“怕”字。譬如兴办企业,在现今改革开放大潮中,作为一个企业家,就要有“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创造出更多的机遇,增加成功的概率,求得企业更快的发展。如果怕这怕那,不敢大胆地“试”,不敢先迈几步,  相似文献   

14.
陈先浩 《群众》2000,(2):32-33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三讲”,就是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上的彻底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党性上的纯洁性。认真贯彻“三讲”精神,首要的是要学习和领会其“三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汤诤 《理论月刊》2000,(4):43-45
法治是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成长壮大的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近现代的“法治”思想 ,与几千年来的“人治”相比 ,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法治原则发展到今天 ,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的治国法则。我国“十五大”也明确提出 ,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无疑把法治的作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但有人提出 ,中国并不是现在才“依法治国”的 ,中国先秦的法家也提倡了“法治”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已提出了“以法为本” ,并为统一的秦王朝具体实践。这就让人不由想到…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既要“立言”,更要“立行”,在一定意义上,“立行”重于“立言”。人们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思想普遍活跃了,对领导干部“言”和“行”的要求也更高了。他们不仅关注领导干部的“言”,更  相似文献   

17.
班长“傻根”是一位地道的山东大汉,他叫王宝根,身材魁梧,一米八的个子,黑黝黝的脸庞上,始终挂着憨憨的笑。班长的行事风格一向是按照规矩,一板一眼,从不拖泥带水。“傻根”的人生信条是:人间自有真情在,正义必定压倒邪恶。用他的话就是:这是规矩。因为这,班长赢得了“傻根”的“美名”。记得有一次,我和班长“傻根”一起值勤。一位女孩跑到值班室求助:“保安大哥,我的钱包被偷了,能不能借我20块钱回家?”“傻根”想都没想,掏出钱问人家:“20块够不够?要不给你40?”女孩倒也不拒绝:“40最好了,等我回家就还你。”一连几天过去了,都不见女孩…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教师是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要像艺术家对待每一块玉石那样,细心观察,认真琢磨,因势利导,精心雕刻,像龙的就雕成一条龙,像虎的就雕成一只虎,像牛的就雕成一头牛,像虫的就雕成一条虫,成“龙”的固然光荣,为“虫”的也不应觉得羞耻,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有了“龙”又有了“虫”,才变得丰富多彩、绚丽多姿。雕“龙”刻“虫”,是社会发展多样性的需要。教育是为了社会进步服务的先导性产业,江总书记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适应…  相似文献   

19.
谈“点子“     
出“主意”、想“点子”,为国是建言,为发展谋略,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成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行家里手”,执政党的“参谋”和“智囊团”。但出“点子”也应把握几个问题:一、“点子”要正确。民主党派出“点子”要以深入调查研究和掌握信息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依据。“点子”应博采众议,集众所长,观点独到,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华而不实,“瞎出点子”、“出馊主意”。这就要求民主党派及其广大成员,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统战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0.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